梦的修改稿—《血色》
让·安德烈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银十字架,冰凉的金属边缘在掌心跳动。圣母院的钟声穿透雨幕,却像裹着血腥气的钝刀,将1572年8月24日的黎明割得支离破碎。下着雨,密布的乌云将巴黎的天空染成了暗红色,那是血色的黎明。
圣洁的淡蓝色双眼凝望着血色的天空,雨滴不住地砸在眼前的玻璃上,又化作无数道痕,歪斜扭曲地淌下,被天色映衬着,活像人的鲜血。这时,走廊尽头传来皮革靴底碾碎玻璃的声响,与窗上的“血痕”呼应,让不由地打了个冷颤。他贴着湿冷的石墙后退,后颈突然撞上某样东西——是挂在墙上的耶稣受难像。青铜荆棘冠在阴影中泛着幽光,仿佛要刺破画中圣徒悲悯的眼。
“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嘶吼声在拐角炸开,随即是刀刃冷冽、刺耳的声响和人被割断喉咙的呻吟。让的喉咙也泛起铁锈味,全身血液在体内不安地涌动、翻腾,使他肢体发软。勉强支撑着,他低下头,双手在胸前合十。闭上你的眼,关上你的耳朵!不要让异端的恶臭污染了你圣洁的心!让在心中默念,但三天前在圣日耳曼教堂的血腥早已在他的脑海中晕染开:胡格诺派信徒的鲜血顺着彩绘玻璃流淌,把圣母怀中的圣婴染成妖异的紫红。
“今天去搜的有什么收获?”
“有呢,刚才这个脏东西,就是从他的长袍里搜出来本《九十五条论纲》啊……”
门外两人的交谈传入让的耳中。《九十五条论纲》,好生熟悉……
即使走廊里的人看到让,也不会对他怎样,但不安和恐惧驱使着他飞快地溜到地下室。推开化学教室门的瞬间,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路易平日存放实验器材的橡木柜被砸得四分五裂,几卷羊皮纸浸泡在深褐色的液体里。让蹲下身,在一堆书籍、器具中胡乱翻找,借着暴雨的微光辨认出《几何原本》烫金的书脊——书封里却藏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抄本。
“果然在这里。”沙哑的声音惊得让猛然转身。路易倚在门框上,白色校袍沾满泥浆,左袖撕裂处露出狰狞的鞭痕,他的手指敲打着门框,还用指甲“嘶嘶”地划着,“裁判所的人今早搜查了我的寄宿处。”
雨声突然变得震耳欲聋。让想起三个月前的辩论会上,路易反驳圣餐变体论时,手指也是这样神经质地敲打桌面。当时自己竟以为那不过是青春期少年惯常的反叛,就像他们偷偷用硝酸银在告解室墙上画亵渎漫画。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路易从领口拽出个锡制小瓶,新教徒随身携带毒药的习惯刺痛了让的眼睛,路易的样子让他想起前些天看到的新教徒——当刀刃架在脖子上时,拔开瓶塞,一饮而尽……“但我需要你记住——”他的声音突然被走廊杂沓的脚步声打断。
暗红袍角扫过门缝时,让本能地后退,后腰却撞上解剖台。铁链拖地的声响中,他看见路易被三个黑袍修士按在布满血渍的石板地上。为首者胸前的金十字架晃动着,在路易苍白的脸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圣奥古斯丁说过,异端是教会的腐肉。”修士的短刀抵住路易颈侧,刀刃映出窗外闪电,“要不要用你的圣经知识拯救他?虔诚的小神父?”
让的拇指深深掐进掌心。他突然想起五岁那年,父亲在告解室抓住偷吃圣餐的自己。用苦鞭抽打他时,烛火也是这样在圣母像前明明灭灭。“圣餐变体是基督亲自设立的奥迹,”父亲的声音和鞭声重叠,“哪怕怀疑都是罪。”
“《马太福音》第五章…”让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汗水顺着十字架的棱角滑进领口,“要爱你们的仇敌。”他的头不由地埋向胸前的十字架,手中的《九十五条论纲》掉到路易的膝前。原本平静、悲悯的蓝色眼眸像是被眼前的一幕幕震碎了似的,呆滞地凝视着地面和那个跪在地上的“异端”。平日里庄严的“小神父”竟有如此呆傻、狼狈的模样?!这时候了还在诵《圣经》?!一阵哄笑在三个黑衣修士间炸开。路易突然挣扎着抬头,染血的嘴角竟挂着笑。那个笑容让让想起他们去年冬天在塞纳河凿冰钓鱼,路易也是这样笑着把《基督教要义》塞进他手里。
但这次的笑并非单纯,让从中看出了一丝讥讽,是对他的,对黑衣修士的,对像他们一样虔诚以至狂热的天主教徒的嘲弄。
寒光闪过时,让的十字架突然坠地。银链断裂的脆响混着头颅滚动的闷声,在解剖室激起诡异的回音。鲜血漫过路易散开的亚麻色卷发,浸透那本藏在《几何原本》里的禁书。让跪在血泊里,发现十字架不知何时扭曲成了奇怪的形状,像棵被雷火劈开的橄榄树。
暴雨在正午时分停歇。让站在圣母院钟楼,望着脚下血色未褪的巴黎。风掠过他空荡荡的领口,手中染血的《九十五条论纲》——在黑衣修士走后他偷偷地将书藏进了长袍,被吹开第36条:“任何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青铜公鸡风标在头顶吱呀转动。让伸手握住生锈的转轴,忽然想起路易最后那个笑容——那分明是伊拉斯谟笔下”愚人”的微笑。当风标终于转向北方时,塞纳河上吹来的风裹挟着印刷油墨的气息,混着远处传来的、新生儿的啼哭。
第一关 世界观
1、这个世界观的物质存在:
这是1572年的法国巴黎,在城郊的一所中学,故事背景为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主人公是一名天主教徒,他的同伴则是逐渐皈依新教的胡格诺派。气氛压抑、血腥,令人窒息。
2、这个世界观最独特的地方:
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下(故事涉及的是宗教改革),部分人仍被黑暗笼罩的反差感。
第二关 人物设计
1、主人公是谁?
姓名 :让·安德烈
(“让”是他的名,源自希伯来语,意为“上帝仁慈”,象征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宗教意义深厚,符合主人公天主教徒的身份;“安德烈”是他的姓,源自古希腊
语,意为“勇敢的人”)
年龄:17岁
性别:男
受教育程度/职业:中学生
宗教信仰:天主教
*不自知的肢体语言习惯:心情复杂/遇到麻烦时会低下头,双手在胸前合十。
*外在特征:棕褐色的头发,微卷,一双悲悯的蓝眼睛,像从《圣经》里走出来的神;衣着简朴,佩有一个银质十字架;虽然很年轻,但气质成熟稳重,甚至有点庄严。
*家庭背景/身世:家境宽裕,一家都是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是教会的神职人员。这样的出身使他很少接触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新教思想。
*与家人关系 & 有否亲密好友:十分相信自己的家人,在他们的教育下恪守天主教教义。在学校里关系较好的同伴路易是逐渐皈依新教的天主教徒,但主人公起初并未察觉。
*技能点:行走的《圣经》(教会版),从他身上能看到未来大主教的影子。
*弱点:有点古板/刻板,平时很沉闷,与人交流少。
*所爱之人/物:祖传银质十字架
2、性格特质:严肃、善良、悲悯
3、TA置身于这个世界观中的行为动机
表层动机:见自己的同伴最后一面
深层动机:认识到教会的虚伪、残暴、罪恶,精神觉醒
第三关 重新设计
第三人称的一句话故事梗概:让·安德烈在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中意识到同伴路易的处境很危险,在确认路易的身份是亲眼目睹他被杀害。
写出完整的修改稿最大的挑战:宗教、历史知识匮乏……(但想写)好多信息和元素需要查阅资料或求助AI
“深层动机:认识到教会的虚伪、残暴、罪恶,精神觉醒” 感觉这个核心主题被揭示得还不够。
对小书呆子让来说,信仰天主教是智性的需要,还是对家庭(儿时世界的权威)的无条件服从?新教和天主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文章中,我只看到教会的暴力。如果教会这方不是暴力的(只是如果一下),那么让会如何理解他面对的教义和人性的纷争?
换句话说,他是看透了教会,还是不再相信天主教?他是否定自己的出身背景,还是转而支持(相信)新教?
1. 一句话概括:
“一个年轻神学生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中目睹新教友人被杀,信仰被血色黎明彻底撕裂的故事。”
2. 疯狂戳我的段落!!!
“青铜荆棘冠在阴影中泛着幽光,仿佛要刺破画中圣徒悲悯的眼”** ——宗教意象的暴力转化太绝了!把静态的受难像写成动态的压迫感,圣徒的眼睛被荆棘刺破这个画面简直像电影特写镜头
路易死亡那段:”银链断裂的脆响混着头颅滚动的闷声”这句声音描写绝了!金属的清脆和头颅的沉闷形成恐怖二重奏,比直接写砍头画面更毛骨悚然!
3. 不对劲的地方&修改建议:
意象很有张力,但太多了有的不太好懂耶(
可以稍微简化一些
一句话:
一个血腥的、宏伟的宗教故事,有一种突破封建宗教无果的痛苦和伟大
最喜欢:
圣洁的淡蓝色双眼凝望着血色的天空,雨滴不住地砸在眼前的玻璃上,又化作无数道痕,歪斜扭曲地淌下,被天色映衬着,活像人的鲜血。这时,走廊尽头传来皮革靴底碾碎玻璃的声响,与窗上的“血痕”呼应,让不由地打了个冷颤。他贴着湿冷的石墙后退,后颈突然撞上某样东西——是挂在墙上的耶稣受难像。青铜荆棘冠在阴影中泛着幽光,仿佛要刺破画中圣徒悲悯的眼。
寒光闪过时,让的十字架突然坠地。银链断裂的脆响混着头颅滚动的闷声,在解剖室激起诡异的回音。鲜血漫过路易散开的亚麻色卷发,浸透那本藏在《几何原本》里的禁书。让跪在血泊里,发现十字架不知何时扭曲成了奇怪的形状,像棵被雷火劈开的橄榄树。
很好的氛围,是我身临其境,感觉快被教会处决了
小问题:人物关系好像看到最后才大概清楚,也不是太清楚,是不是可以在文章里面稍微揭示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