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活从不存在快乐,那只不过是一张张试卷,一个个刺眼的数字,和那所谓的“集体主义”堆叠成的一年。
灰暗的教室中从未有任何活力,即使阳光洒进,也是泛着灰色的,集体主义四个大字,明晃晃的刻在每班背后的文化墙上,同学们眼中是无光的,每天拖着被考卷压的沉重不堪的身体上课。
初一初二时,每个班自己装饰的文化墙是班级的一道风景,写满了同学对于一些近期发生事情的独到见解,可不知从何开始,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画作被拆下,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字被擦去,转而代之的,是换上“集体主义”四个大字。
不知怎的,各班无形之间开始比较平均分,以排名的高低衡量人的价值,如果某场考试很不幸的低于平均分,那身边定会充斥着各种批评的声音,因为这是在“拖累集体”。
我们班的平均分一直处在年级第一,可并不是断层领先,往往只是高出个零点几的数,班上总有几个同学成绩确实是不太好的,他们很努力的学,反而换来的是继续被嘲讽。在一次班会课上,一名同学起身:“他们几个心里从不装着集体,算平均分的时候还要让他们毁坏集体荣誉,能不能直接清退他们,免得祸害咱们,他们简直就是灾星!”“就是就是!”紧接着,我看到了她更过分的行为,把那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照片画的乱七八糟,去别的班大声说这些同学的坏话:“来看看我们班的害群之马,真是完全不把集体放在眼里呵!”学校似乎也对这种情况默许了,周围的同学们也似是被这“集体主义”感染了。
面对着这样场面的我,总觉得疑惑,又想上前问一问“这就是真正的集体主义吗?凡是成绩不好的人,就是不爱集体,这有任何道理吗?”
同学们每天把谴责那些“不爱集体”同学的言论全贴在了文化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压的所有同学都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可以看见他们拿着各种像什么贡品一样的东西,跟供奉佛祖似的,把这标语当成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般的存在。
月考,我们班的平均分不升反降,于是那些倒数的同学又开始被骂了,成绩好的骂得很凶,成绩不怎么好的一样骂的很凶,这么一直骂也不是个结果,于是他们全把矛头转向班上倒数第一的同学。
后来不知哪一天,班上倒数第一的同学,被那些刺耳的话语送上了楼顶,班上的同学总喊着她是灾星,每天把她的课本扔进垃圾桶,把她的桌面涂的乱七八糟,写上各种侮辱的语言,甚至是在她进了教室给她泼脏水,在那些同学的眼中,她“不爱集体”,所以不值得被尊重。终于,她选择了站在教学楼的顶端,一跃而下,从她站在楼顶的那一刻起,下面传来各种“像你这种不爱集体的人,我就祝你不得好死!”“快跳啊,快跳啊,怎么还不跳,急死我了!”随即,她如空中飞翔的鸟儿被掐断羽翼似的坠落,那些话语如一滴滴浓硫酸腐蚀着她。这些声音吸引了一群同学旁观,犹如一匹匹饿狼扑向眼前唾手可得的美食。看向窗外时,只听见周边的许多同学拍手大叫起来“好耶!”,他们欢呼雀跃着,尖叫声,掌声,跳跃落地的声音混杂着,响彻操场,犹如一场盛大的聚会进入了高潮,跳跃与击掌是他们欢乐的舞蹈,那一声声尖叫就和给自己最喜欢的偶像应援似的,四处扫射的灯光是舞台上的聚光灯,刺耳的声音持续回响着。“终于除掉了一个祸害集体的人了!”那个同学始终高喊着“正义”。血红色的“集体主义”标语好像碎玻璃似的,反射着四处扫射的灯光,刺痛了我的眼睛…
第二天清晨,操场上血红的印记已被夜里的大雨冲淡,空气中夹杂的血味也消散了,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同学们把她的名字与成绩划去后,惊呼道:“哦!你们看,不算上她的分咱们班平均分可以上升好多!能超过三个实验班!”
这件事情过去后,一场大考结束后,我们班常年霸榜第一的同学掉到了第二,而常年第二的那个却变成了第一,她们关系很不错。那天晚上我在教室突然听到她们的对话。“我今天真的好难受,被老师批评状态不佳成绩下掉了,要不你今天陪我去走走,咱们放松一下去。”“当然可以。”我想起她去领奖时,无人为她欢呼,或许是班级平均分下掉的缘故。
一声呼唤划破傍晚的宁静,如水的月光打在被红玫瑰花色素浸染的湖泊之中,跟硫氰化钾和三价铁混合的溶液似的。水面波光粼粼,似一颗颗星闪烁着。一旁银白色的,鹅卵石似的东西沾着湖水,露出锋利的一角,月光擦过时泛起冷冽的金属光泽,似要将那些星映向天际。鲜红的水拥抱着她,就如酚酞滴进氢氧化钠溶液一般,将她浸在其中。时不时听见欢愉的笑声传来,大抵是陶醉在这景色之中吧。
她摊在桌上的日记本隐约透出几行铅笔字,“今天,老师又说我了,我作为贡献最大的人一定要去抵那些灾星拉下去的分,第一为什么就不属于我了,她凭什么抹杀我对集体的贡献…”“保持第一好难啊,可为了集体,我不能掉链子…我才是最有价值的人…对!我才不是祸害集体的人,可不像她。”
看样子,我们的集体,站在了很高的位置。可细看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是别人血淋淋的身体。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成就自己,再冠以“集体主义”的名号,仿佛就变得正确了,合理了,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正义的,除害的。
我站在班级的文化墙前,向那些字的缝中看去,扒开集体主义的大字,许久才看出里面的小字来,满篇写的全都是用血涂着的“唯我”“吃人”。
临近中考前的一周,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学校,教室没有关窗,那集体主义的标语被雨打湿,露出来血红的一角,那标语下藏着的,是沾着鲜血的校服,被血染红的成绩单,以及同学们写的“为了集体主义而努力”之类的便签,还有一张被画的乱七八糟的集体照,照片上那些“不爱集体的人”全都被用图钉扎的看不清脸了,大屏因卡顿而红屏,红色的亮光打在集体照之上,无边的黑夜似要将这一切吞噬。再后来,那张集体照被撕坏,照片的残片上留下了许多小字,我贴近一看,写的尽是“集体吃人”一类的话,这个班最终随着那张集体照彻底支离破碎。
收拾东西时,我看见倒数第一同学的笔记本被扔在了后排的柜子,我拂去上面的灰尘,看见她初一初二时写的:“今天小刘很热心的教了我一道题,在考试上我做出来了,提了好多分,他们都在为我欢呼。”“校运会上我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二,老师鼓励我,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她在班上表扬了我。”往后翻了几页,只见“这次的运动会没有人为我欢呼,老师说我学习差是因为整天把精力就放在体育上,同学认为我成绩差毁坏集体荣誉,可是我明明拿了第一啊…”“我向班长去请教一道题,可是她很嫌弃的把我的练习册扔进垃圾桶,说我考不上高中,会这道题也没有意义…”“我的数学提了十几分,可是老师说这样没用,还是拉低班级平均分…”翻到她写的最后一页“为什么我的所有努力会被否定…”而那页的日期,十二月三日,是她消失的前一天,隐约可见上面沾着几滴她的泪。看到这里的我忽然鼻子一酸,我想替她好好保存这个本子。
她的朋友圈永远停在了十月十三日,照片里的她站在领奖台上,金牌闪闪发光,配文是“夺冠”,点开评论区,下面却尽是同学发的:“跑了第一又怎样,可以抵消你拉下去的平均分吗?”“别拿你无用的长跑冠军去掩盖你学习的倒数第一!”而那些同学在她初一初二时得到长跑亚军与她合影,并且把奖状挂在了文化墙上。
初一初二那个班得到的许多奖状,被遗忘在了教室的角落,厚厚的一层灰覆盖着它们,已不再有人看到那些奖状了,文化墙上的奖状尽是“班级的成绩排在xx名”“高于年级平均分xx分”,虽不再是看似虚空,难以形容标准的“团结向上班集体”,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疑问终于没得到解答,我就到了高中,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初三的班拍的集体合照之上,所有人露出完美到极致的假笑,摆出空洞单一的造型,可是刚踏进高中的校门,青翠的银杏叶向我热情的招手,水池中的鱼儿们欢快的游动。在这样的美景之下,高中的班级拍下了第一张合照。每个人都自然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毫无刻意。
刚来到这个班时,我心里充满了不安:“这里的同学,会不会也是那样的…”那是一节化学课,我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看到了一个我不会的空,我似乎又想起了从前因为答不上来问题,被同学嘲笑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越是这么想,我心里就越紧张,越不知道如何是好,本以为会遭到同学嘲讽,可同组的小甜在下面提示了我,我终于答出来了。课间,她告诉我:“没关系,小陈,你不会的话你就说你不会就好了,没有人会因为你不会这道题而嘲笑你,如果你不太懂这里,我们可以找会的同学帮忙讲讲呀。”我找到我们班上理科很好的同学小崔,他很热心的和我分享着方法和经验,他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咱们是一个集体,想要变好的话当然是要大家一起变好,一起进步,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将这个班级建设的越来越好!”我心头忽然一震,如果当年那位倒数第一的同学听到了这句话,她是不是就不会消失了?陷入回忆之余,忽然听见同学的一句:“说的太好了,咱们把这句话写到文化墙上吧!”“我赞成!”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下,班级的合照被贴在了上面,那句话就写在了照片的旁边。我们在班会课上征集文化墙设计的意见,老师告诉我们,文化墙留给我们自己填,各种内容都可以,除了分数排名和无意义的口号标语。不少同学来贡献自己的装饰品。小萱搬来几盆花放在后排的柜子上,班上同学轮流浇水。
后来,又有人贴了便签上去,我向前一看,写的都是同学的进步,以及对同学的感谢。看向一张张五彩的便签,“谢谢你帮我补习物理!”“今天老师表扬了我们,因为我们很多人解题都有进步,班级最高分甚至赶超隔壁的实验班!”我停顿一会儿,拿起一张便签,写给那位倒数第一的同学:“如果文化墙早点变成这样就好了呢。”班上一位同学小周的生日到了,小宁在文化墙写上了“小周生日快乐”的字样。全班的同学一起给小周庆祝生日。圣诞节,几个肺活量好的男生争先帮忙吹气球,其他同学则负责在文化墙上贴气球,我在墙上用金色的笔写下“圣诞快乐”。欢声笑语传遍了班级。我把倒数第一同学的笔记本放在了文化墙旁边,在滴上泪水的那页写下,你的努力如今已不会被否定。
一次章测,我们班的成绩有所下掉,我毫无意外的排到了倒数名次,我还是条件反射似的站了起来:“对不起,大家,是我毁坏了集体荣誉,这块地方我学的确实不好,所以…”可这时又有几个同学开口了:“你无需道歉,每个人都已经尽力了,这次成绩即使并不理想,可也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我们只要找出薄弱的部分并且努力提升,一定会有进步!”“小陈,你不要觉得你是拖后腿的,你有什么不会的我给你讲!”小崔拿出了他写的试题解析。“给你这个!”小甜拿出一包海苔,“没关系的,我们再努力,吃这个补充一下能量!”我依稀记得那天窗外下着雨,可是班级的温暖驱散了雨天的湿冷,那也是我好久之后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我们,这个建立了不过短短两三个月的集体,所给予的温暖。
我再一次看向了班级的文化墙,不知哪位同学往上画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班级合照环绕着五彩的爱心,便签上的字迹被夕阳染成淡淡的金色,那些被我们精心照料的花与文化墙上的装饰应和着,成为了班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纵使破晓还未到来,也请我们成为点亮黑暗的光辉。
“血红的标语终会被雨冲成残片,
而文化墙的彩虹在夜里也不褪色。
纵使破晓未至——
我们已学会,如何用一双手,
把碎玻璃拼成棱镜,将黑暗折出光来。”
谨以此文,致每一个曾被“集体主义”伤害的你
文末碎碎念:算是一个后记吧,记得看到一句话说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这句话让我由此想到初三的一些经历,有感而发写出了这篇。第一次尝试批判文的文风,不是很熟练,从前写的一般是校园生活中温馨与光明的一面,但是因为也见证(经历)了一些不公平对待的事情于是想到了以冷漠和黑暗的一面为切入点。本文根据真实经历改编,当然极端事件肯定是虚构的。原本是想讽刺一个逆天同学,初三的班确实只看重分不看重身心健康,以透支我们为代价让我们提升成绩,结果适得其反,这就是我不喜欢那个班的原因。我不想让这篇文章变成对人的攻击,于是改为写这样一整个群体,这种逆天制度摧残学生的本质。其实那段时间也有光明的一面,我当然不否定一部分老师同学还是很好的,但是我的主题又不是写黑暗环境下光明的可贵,所以我并没写初三班上一小部分光明的一面。
当年我被这种“集体主义”恶心坏了,我们当时地理历史取成绩高的一科计入,我地理好所以用不着历史的分,外加我历史其实很弱,而且也确定以后不会选,我就不学了,然后就被老师逮着说,意思大概是说我把班上平均分全往下拉了,还有一个抽象同学说我是故意想毁坏集体荣誉,骂我骂的很凶,(我服了她凶死了不知道在装什么)把这件事添油加醋的说,还说都是为了集体。实际上我把这些时间挪到主科上提升了我主科的成绩,也为班级的平均分做出了贡献。因为这件事情我很生气,所以想到了写下这篇小说。
初中的集体主义打上引号暗示,而高中部分则是将引号消去,有由表及里深入的意思。
愿你们远离吃人的集体主义,拥抱真正的团结。
这篇文明暗线交织,明线即为我所到的集体的转变,从打着集体主义的旗号排斥差生,到大家一起努力建设集体,暗线是心理的转变,从旁观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