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讲述年轻讲师遭到父亲,上级的“背叛”,对于成为定格在照片里“风景”的焦虑。
2.
父亲为什么说是“她”得了癌症?最后死去的不是父亲吗?
郭教授为什么在后面变卦,反对我被聘用为教授?
3.
a.非线性叙事的结构,包括p135-136的对话,感觉很有意思,但又没有很乱。
b.p122“….而是水晶球,玻璃球里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球外却是夏天。喧闹而旺盛的季节。”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感受,世态炎凉。
c.关于“风景”和“过去”
p117“做成了成为过去的完全姿态,完全的准备….”
p123“当风景不再是风景,我变成风景的一部分,瞬间会感觉不安。”
p138“这时我感觉自己真的’吃掉’了我的过去。至于分配和消化,直到现在还在进行。”
正宇被定格在风景中,沉默,背叛的回忆囫囵吞枣地成为了过去,位被完全消解掉,沉重的压在正宇心里。隐约能感觉出来正宇对于“成为风景”的,一种解离的焦虑,但感觉还有更多可以深挖,期待就这个讨论。
这篇叙事的确很“非线性”,山野下有揣测过作者的创作意图咩?(认真脸。因为我也没答案)
关于“成为风景”,我似乎和你想法不同。不过,“讲述年轻讲师……对于成为定格在照片里“风景”的焦虑。”——感觉你抓住了文章的要点。
父亲和上司的举动,都算是“背叛”吗?
结尾,去世的是父亲还是父亲的“后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