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卡牌二稿—《我的朋友》

是昨晚的梦。我又回到了初中的那个礼堂–带着血色幕布的礼堂。

那是一次年级联欢。她的舞跳得很好,但好过了头。

她们–恶的代言人们,开始撕她的作业、往她头上倒水…她满身伤痕。

她在哭泣。她在求饶。我把自己钉在座位上,好像什么也没看到。

后来。她跳楼了。

今早,我到她的墓碑前,放了一束鲜花。她最喜欢花了。

“对不起,我不配做你的朋友。”

“你会…原谅我吗?”

 

主人公:我

性格特征:良知尚存,软弱自私,敏感

改变:快乐的变为悔恨的

核心行动:看到朋友被霸凌但不敢帮她

3人评论了“故事卡牌二稿—《我的朋友》”

  1. “最珍惜的部分:她因为舞跳得太好而被霸凌—可以体现嫉妒被无限放大而滋生的恶。
    情感最强烈的地方:“我”得知她跳楼时悔恨恐惧悲痛交织。”
    这两部分不一样。前者是“嫉妒恨”,后者是“悔恨”。。。虽然这两种感情可以同时存于一个故事,但需要有侧重点。
    如果主人公是“我”——一场持续霸凌的旁观者。那么需要从“我”的角度切入去展开剖析,主人公为什么不敢伸出援手?她曾想过去援助吗?她在事件前后(朋友离开前后),思想和情感有变化吗?

    虽然在“她”的故事里,“我”是旁观者。不过在“我”的故事里,一切要围绕“我”来展开。

  2. 创作总结:这个五张图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张,整个故事也是为这张图而写、由它展开的。在这篇文章里,我既想写悔恨又想写有嫉妒产生的恨,就像山精说的这两部分其实不一样,需要有侧重。但是由于目前写作能力有限,感觉哪句话都不想删,但是只加话的话字数又会太多,所以只好保持原状态。关于主人公的选择,其实犹豫了很久,因为故事的主线其实是围绕“她”展开的,但“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情节的推动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我”,因为感觉如果把“她”作为主人公,“我”的处境就会很奇怪(虽然现在感觉如果把“她”作为主人公或许会更好的突出嫉妒和悔恨两个情感的主次地位。另:在二稿修改的时候采用了雨詩的建议,加入了一些“我”看到的霸凌(非常感谢。
    评价:
    “第一张照片拍的好好qwq,很有感觉
    五句话已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定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是我的话,或许会在最终成稿里多写一些“我”看到的霸凌和关于她的想象?”
    “最后一句让人很感触……
    整体电影感很强~(看了好久并没有找到可以补充的地方?”
    “很吸引人。”
    “旁观者视角。非常便于代入。”
    “默杀…好熟悉的感觉。应该发生在南方的雨季。”
    “故事性强。喜欢。”
    获得点赞数:4

    avatar
  3. “虽然现在感觉如果把“她”作为主人公或许会更好的突出嫉妒和悔恨两个情感的主次地位”——不过,嫉妒和悔恨两个感情都不是发自“她”呀~而是她旁边的人。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