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题写作

-观察并吃掉

它是一轮斑驳的满月。形状并不规则的圆,边缘无规律地起伏,手指划过去时像在抚摸锈蚀斑驳的铁栅栏边缘。土黄与浅金交相融合,乍一瞧是掺杂沙砾的浅滩,将它举起来贴着台灯,便成了废弃教堂窗框中浑浊的黄色玻璃,或者午后流到桌面上的一滩暧昧的阳光,掺着树影儿,勾起人心里陈杂的回忆来。黑芝麻似乎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镶进面饼,如同物理实验里做着布朗运动的花粉颗粒,被烘烤定格在逃脱的前一刻。其中有的完全浸入面糊,只能看到一个朦胧的暗点,有的浮于表面,轮廓清晰。

白芝麻经了高温淬炼,呈现出柔和的剔透,数量比黑芝麻多得多,但因为颜色上吃亏,并不容易看出来,当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它们是如此密集——密集地存在着,密集地盯着我,竟生出一刹诡谲的毛骨悚然。淀粉、水与调味料的结合,却和自然奇妙地共通,有风雨打磨出的小凹坑,光滑温润,光凭指腹抚摸,可能真的会将它误判成一块岩石。可惜敲打起来的声音像塑料壳,听不出厚度和内涵,提醒我这到底是人类食品工业的产物。

凑近闻一闻,油腻腻的。下定决心咬下,它的坚挺缺乏那么一丝尖锐,没有和羟基磷酸钙抗衡的力量。达不到预期中“脆”的程度,剥开树皮的沙沙声,簌簌地落进齿缝间,先断裂成大片,再分割成碎末,鸡内金焦馍震颤着鸣叫出它生命的绝唱。味蕾将食物逐层剥开,最外一层是脂腴、咸津,和不具备任何侵略性的烟火气,品得久了,谷物将由内而外全部的醇美剖开捧来,舌尖流连着芝麻的涩,小颗粒混着唾液凝成一团浆糊,咽下后口中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余韵,唯余饥饿操纵本能,再吃一口。

-拟人小故事

胡麻在皇上的圣旨中是冷冰冰的“罪臣胡巨胜之女胡氏”,在浣衣局的年长妇人口中是戏谑的“麻子”,在连拎水都干不利索的小丫头们眼中是光芒万丈的“胡妈”——对于用木车拉她出宫的下人,她只是一团破竹席蔽体的烂肉,散发晦气的不祥之物,不消两个时辰便要烧成灰去,隐入王城繁丽皮囊的腥臭褶皱。

所有人都怀念胡麻。别人对她的印象大差不差,一个高壮的女子,身形颀硕,皮肤黄糙,浓眉凤目,双颊净是痘坑,嘴唇永远裂着皲皱的白膜。她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粗枝大叶,在所有的女工里她能扎出最圆最标致的发髻。藏在袖套里的肱二头肌绷紧了硬得像石头,掌心温度格外地高,五指根部板结着倔强的老茧,手背有三块冻疮。如果和她握手用力一点,去感受血流的滚烫和角质的低喃,就能惊异地恍觉,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挣扎着,喧哗着,蓬勃在所有的雨幕和烈阳天,是死亡的反义词。

她是唯一一个额上扎头巾的,那块布料反反复复吸满汗液和井水,被她干活时利落的气势一衬,竟有些威武雄壮的风采。她是唯一一个吵架能呛得监工面红耳赤的,挡在被挑刺刁难的姑娘身前,平日里的恬静也不知怎么攒出如此爆裂的决意。她骂得越占理,被责打得就越狠,躯干上新痕覆盖旧疤,在同伴眼里是战士的勋章,即使她们对“前线”没有任何具象的概念。前辈们乐于在工作时调侃她的长相,她听了就一起笑,黑眼珠像单纯的小动物的,记恨与怨怼不属于它。

所有人又都不了解胡麻,她也快要忘了她曾经是什么样子。浣衣局的窗框裁出一方垣围的,褪色的天光,洗衣服搓衣服的纷繁噪音凌虐耳膜,日夜不休,人在里面容易产生错乱的时间概念。她觉得自己老了,如果这么说有点夸张,至少也应该是个成熟的大人。从水盆的倒影中瞥见那张黄糙的脸,不禁想到少女时代的胡麻,会在劳动时间偷偷挤鼻子上的一个粉刺,会将墙角的野花摘下揉碎敷在指尖,用草根扎紧,期待着得到世界上最漂亮的红指甲。红指甲是染不成的,等到的只有掌事太监愤怒甩来的碎石片,把她额角单薄的肉割出好深一道血口。她所记得的只有这么多。她再也捡不回丢失的憧憬,例如伏在地上通过门缝窥视外界的刺激,含混不清的视听,有娘娘们的花盆底,有“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有雨后夜晚灯笼的光。

她出生在民间,长到一定年纪才回胡家认祖归宗。女孩儿没有兴趣了解爹娘之间的纠葛,她知道要过上好日子了,可以穿暖和的小红袄,吃宣软的白馒头,这就够了。她半只脚迈入天堂大门的时候被打入无间地狱,父亲被捕,胡麻成了罪臣的女儿,于是皇宫边角的几间屋子锁住了她的一生。光鲜亮丽的一切曾经对她开了一个缝,她只能回想着暗笑命运的荒谬。时疫的症状到了晚期,胡麻在高烧的幻觉中望见陌生的自己,从头到脚堆满过剩的琳琅,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周围有宝马香车,温歌软语,一切都无懈可击。

胡麻终于明白她原来没有麻木。

她死了,再过一个月,她就要十五岁了。

蝉鸣嘲哳,夏天还是那个夏天。

avataravataravataravatar

3人评论了“食物主题写作”

  1. 硬冲冲的讲述底里是对一位被莫名掳去生命的少女的同情与挽歌。当她还活着时,她的生命曾那样温热,血液在她硬实的躯体里畅达欢歌。作为下人使女,她也从没犹豫去扛起她该扛得、期盼她所梦想的……然而十四岁年纪,身量刚刚长足,她就匆匆被一裹草席拉出了常年蜗居的阴暗屋檐下。

    短小的讲述,胡麻质朴刚直的一生如饼印,你轻易抹不去。

    对饼的描绘也真好!“当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它们是如此密集——密集地存在着,密集地盯着我,竟生出一刹诡谲的毛骨悚然”——某些真相就藏在层层表象之下。需要凝视。先不带人情,然后才能生出恻隐之心。

    1. 老师的评论好精彩ww我也特别喜欢“毛骨悚然”那句
      刚发现“不祥之物”误输成“不详之物”了(擦汗
      这次主要是想突破舒适圈,写一个和自己不在同一个时代的故事,鸡内金焦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淳朴正直的劳动人民,最终定稿的时候这几个特点保留下来了,但是把女主命运写得更跌宕更悲情了,突出一种造化弄人的感觉。我没看过古装剧,也没怎么读过相关的文献,很努力地想象出一个早熟的、坚强的女工形象,从天堂到地狱,她其实一直都不认命,只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没有抗争的能力,试图用“自我洗脑”来使痛苦变麻木而已。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