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亡是一个人的旅途
没有人能真正陪你,送你这一程
身边的人,皆为看客
人,长大,再衰老。
由脆弱的生命,到自立的“强者”,再到脆弱的生命。
死亡,是逆向的出生。
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
从无意识,到无意识。
你出生之前,曾感受到“自我”吗?
我们追求永恒,得到信仰
聪明的,你真诚的告诉我,永恒存在么
有的人曾经不信神,却愈老愈虔诚
他们,在庙堂寻找内心的宁静
有的人曾无比虔诚,却选择抛弃信仰
他们,在现实中寻找内心的真诚
何为自我?
“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自我”
死了,便失去了自我。
“你安眠的时候有自我吗?”
- ·····
寂静,
黑夜,
失去:已有的一切(亲人/对美的感受/)
失落,
恐惧,
瘫软,
失控。
空洞,
泪水。
麻木···
2.
头脑风暴:
大概半年前读过《与莫里的星期二》,老教授对死亡、衰老的态度真的乐观。我有些怀疑他真实的想法。以老教授的视角,写自我质疑与他死前希望给世界教授的最后一课,
3.
米奇刚刚走了。
莫里沉默着坐在轮椅之中。他的双腿又开始隐隐作痛。他又一次试图抬起右腿——徒劳的。莫里浅浅的吸了一口气,夏洛特便走了进来。莫里只好缓缓的把要哀叹的半口气,轻轻吐了出来。
夏洛特柔和的声音照例问道:“需要帮忙吗?”莫里依旧用他平常的声音说:“现在不用。”他手肘依着扶手,抬起小臂,挥挥手,示意他想自己呆一会。夏洛特离开了。
自己告诉米奇,金钱和名声并不能带来你真正所需要的。他又回想起两位儿子不远万里回来,用他们温暖的手轮流搓揉自己冰冷的腿。莫里露出了笑容,心中涌起对已经长大的两个毛头小子的爱意。
“教授,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会怀念年轻的时候,都会羡慕年轻人。你呢?”
“当然不会。那些老人羡慕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年轻的时候经历完年轻人所可以体验的一切。”
半夜,僵硬地躺在床上,莫里在月光下做着每晚的沉思。自己何尝不羡慕年轻人呢?能自由举起双臂,伸展双腿的回忆浮现在脑海中。他想要更确切的抓住那种感觉,然而那回忆如手心中的月光,试着握紧就只会给手心留下黑暗。
只不过,衰老也是一种独特而别样的体验罢了。自己并不反感这样的体验而已。
我也有些怀疑他的真实想法!读后感觉有点子鸡汤。你的出发点我认同👍
故事一开始,就是“白天 面对年轻人时”vs.“夜晚 自己一个人时”,这个切入点我也认同👍
头脑风暴还不具体。
你到底抓住了什么?(不同之后,莫里到底是怎样的?)
你的自问自答……?
小诗抛出的问题漩进了我的脑子。我想我安眠时没有自我。什么都没有。但这也是存在真实的一部分。秋天过后,我们就要迎来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