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花大朵大朵盛开,模糊了天空,模糊了墙壁。哦,可能是因为我在哭吧。
进入班级前,我擦干了眼泪。
不掉泪,这是班里的规矩。
“我讨厌压腿。”“我不想上郭老师的课,她好凶。我都已经已经压下去了……”一些到的早的已经开始聚堆抱怨了,但她们说的很随意,附和的很机械。
可怕的郭老师是班上的共同话题,就像英国人见面聊天气,出门带雨伞一样,这是规矩。
我走向教室角落,没有引起她们的注意。
很快,我的朋友来了,她叫圆圆,会和我一起哭的很大声。当然,我们也都很硬。见面打了招呼,我们照例吐槽了郭老师。
人来的差不多了,郭老师慢慢走进教室。她真的很高大,我跳起来也够不到她的肩膀。有人说她其实有140斤,所以每回压腿才下手那么重。有人跟着家长学了几个新词,笑称她为“郭嬷嬷”。
郭嬷嬷狞笑着走向第一个受害者,几乎是一瞬间,那个孩子就大哭出声。
她的哭声解锁了封禁,坐在她旁边的人也哭了出来,然后第三个,第四个。
我也跟着哭了,可能是因为她的惨叫声太令人同情了。
郭嬷嬷从她身上起来,“都把眼泪擦干,怎么有人就能不哭呢。”她看向坐在教室中间的同学,是那些到的早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她们身上,然后她们也突然掉了泪。
真奇怪,她们都压下去了,哭什么呢?
郭嬷嬷狞笑着走向第二个受害者,无视了班里惨绝人寰的哭嚎。
一个接着一个,郭嬷嬷势不可挡。她把头发重新绑了一遍,然后咧开牙齿,走到了我旁边。
地动山摇,恶魔出世。
郭嬷嬷轻轻一推,就把我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我尝试挣扎,但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被烈火焚烧直到痛苦死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我尖叫着在一瞬间就数了八个数。
“我还没碰到你呢。”郭嬷嬷面无表情。
班里的哭声有那么一瞬间停滞,然后再次排山倒海般袭来。
这一回,我真正被压了下去。
其实我早就发现,泪水并不能缓解痛苦,但所有人都在哭,或许只是对我没有作用呢?于是我加大了哭声。
不过真的因为疼而留的眼泪已经干了,剩下的更多是干嚎。
在下课前,郭嬷嬷领着我们喊了一遍口号。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在大家沙哑的声音中,郭嬷嬷满意的又举了举手,“那你们还哭什么?”
然后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5人评论了“压腿,哭喊,郭嬷嬷(回忆录,定)”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1、在这份回忆录里,你最喜欢哪个部分?最不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喜欢开头试图营造的那种规矩感,其实我一直是生活在规矩里随波逐流,而这种生活可能在我幼儿园里就初见端倪了。对于郭嬷嬷的出场没有特别写好,因为郭嬷嬷在我的记忆中其实只是一个符号了,她的形象没有立起来。
2、说一下创作这篇回忆录的经验、教训。
感觉这篇有点意识流,加上时间紧很多地方描写可能比较差。感觉猛地一看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下一次应该注意铺垫更多的背景?或者插入一些让行文更流畅。
写作打卡(一篇网课规则怪谈)
还有关于餐厅的两篇
三篇貌似顺序放反了
好像走廊里突然打开一扇门,里面的声音、冷气、情绪排山倒海倾泻出来。这篇小小的酷酷的,太可爱了。文字洗练,郭嬷嬷的面目虽然有些模糊、但她的话、她的气场让我也畏惧三分!孩子们的反应被分成几类,而它们不约而同呼应着“我”的反应。
孩子们和权威人士之间的地位悬殊,肉体痛苦带来的精神上的不寒而栗,让我也隐约回想到小学时类似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