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的孩子,应当死在山上。”
……
这是凯琳在疗养院工作的第三年,对她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来说,这里的生活似乎过于枯燥。疗养院的一切都泛着金属光泽,铁锈味的药水偶尔充斥着鼻腔。凯琳端着铁盘子,进入了一间还算整洁的房间。
窗前的人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这个房间格格不入。
“艾思瑞先生,该吃药了。”凯琳端着盘子走到男人的面前。
“凯琳,你来了。”艾思瑞望着窗外,“我是不是又长白头发了。”
男人的年纪不过四十多岁,却早生白发,神态像极了垂暮老人。
凯琳没办法摇头,她向来真诚——这也是她和艾思瑞关系还不错的原因:“会好的,先生。”
艾思瑞轻笑一声,摇了摇头,然后对上凯琳的眼睛,
“凯琳,你知道的,我并不喜欢这里。
“我也不想死在这里。”
凯琳不喜欢与疗养院的病人谈论死亡,她轻轻皱着眉,没有多说,还是挤出一个笑脸,将温水和药片送到艾思瑞唇边,却听到了那人的一声叹息,
“要是能出去就好了。”
是的,谁不想出去呢,进来这里的病人总是伤残或者慢性病,要不然是家里花了一大笔钱,反正出去,是很难的。
至少这里的照顾还算周到,凯琳想着,嘴上便也这么说了出来。
“可爱的小姐,你是在说你自己吗?”艾思瑞动了动眉眼,他其实长的并不算差,这样轻佻的话并不显得讨厌,“可以帮我找一本自然图册来吗,凯琳?”
“哦……当然好,先生,您这还是第一次对我提出要求。”凯琳心里很多惊讶,他知道这位先生已经在疗养院住了十余年,花了一大笔钱得到了单人间——尽管他只有一条腿,平常很少和别人交流,提出要求更是少之又少。
“麻烦你了。”艾思瑞
“不,是我的荣幸。”凯琳对这位先生充满感激,她觉得自己有被需要。
但也是在短短两个月后,凯琳听到护理长的叨念,才知道那位和蔼的先生竟然在半夜陷入了昏迷。
当她急匆匆踏入病房时,艾思瑞半躺在床上,面色苍白的不像话,连头发都已白了一半,听见声音的时候转过头,朝她笑笑,
“凯琳小姐,叶子落了,原意听我讲个故事吗?”
“洗耳恭听。”
——
我出生在格拉镇,在离这里大概一百英里的一个小镇子,现在好像改名了吧,原来有个农场,对,我父亲,比特·林克……我肯定也姓林克,那是我们家的农场,也算有钱吧,家里有很多牛羊,还有两条牧羊犬——哦它们小时候特别喜欢舔我的脸,然后我们在山上奔跑,当然是我家山,我还在山脊上种了树,大概是橄榄,记不太清了,那个时候我也就七八岁吧……后来,那就过了很多年了,应该人们都知道的,奥格战争,我参军了,也才十九岁,刚考上大学,然后就这样,我扛着一把大刀到了前线。
或者也算不上前线,眼前总是硝烟,我认识了很多人,都是在同一个战壕里战友——像你这样的小姑娘应该想象不到什么是战壕吧,尽管我们互相记不太清长相,但是都知道对方的名字,为了在战争结束后给对方的家人托付些什么,关系也许还不错吧。
我们一共打了四年的仗,最后拿回来了三封遗书,亚利为了给队伍送消息,被炸死在驻地的壕沟里,面目全非,但手臂上有一条刀疤,是为了救我;威德为了掩护队友被子弹打穿了身体,我亲眼看见的的;还有一封是我的,那两封都送出去了,我亲自找到他们的家。
……
“而我,你大概也知道。”艾思瑞指了指自己的腿,“只是中了子弹,可是药物紧缺,不得不截掉了一条,我是年纪比较小的,他们都照顾我,于是我就被送了回来。”
“至少您活下来了。”凯琳看着他平淡的脸庞,双手轻轻摩擦,很久才说出这么一句。
“嗯,活下来了,不幸中的万幸。”艾思瑞的手摸到截肢的位置,“我父亲原本想就这样养我一辈子,可他身体实在是撑不住了,在我终于接受自己已经不能跑不能跳,准备坐着轮椅过一生的时候,我亲自举行了我父亲的葬礼。”
凯琳悲哀的说不出话来,艾思瑞却摆了摆手,“生离死别我见过太多,不必悲伤,也没必要同情,但我猜你会疑惑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因为一个残废没办法牧羊,而我本身也并不适合经营,所以我把农场卖了,为了生存,但至少那个地方还存在我的记忆中。”
艾思瑞一边说着,一边从枕头下面抽出两本书,一本是凯琳找来的那本自然图册,另一本却已经看不清书名,粗糙的白色封面上还有些许的颜料痕迹。
艾思瑞轻抚着这本的封面,“这本,我收藏了二十多年。”
凯琳从艾思瑞的脸上看到了少有的柔情,她似乎终于知道了许多护工都因为动了他的枕头而被大骂一顿的原因。
“这是我的梦想,我从小都很喜欢自然,农场后面的山脊,我跑了不知道多少次,大学报考了地理学,就是为了看遍这个册子上的山。”
艾思瑞眼睛里迸发出了些许光彩,像是回光返照般,凯琳第一次心生怜悯,但艾思瑞低着头,没注意到她眼底的情绪。
“先生,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吗?”
艾思瑞听见这话,略微抬头,对上那条双纯净的眼睛,突然就笑了,“你总是很善解人意,那我就直说了,我想离开,去我出生的地方,也许要花一阵子作规划,我也不确定我还能不能等得起。”
艾思瑞依旧微笑着,但眼中被忧虑填满,却又像一汪湛蓝的湖水让人情不自禁想要扎个猛子,去看透其中的真相。
凯琳是其中的一个,可最后的理智告诉她,这也许是个机会。艾思瑞也看出了凯琳的挣扎,“凯琳,你可以拒绝。”
凯琳摇了摇头,眼中突然坚定了起来,但仍有疑惑,
“先生,我是愿意帮你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您会选择我?”
“你知道的,因为你足够善良,却又不只是善良。”艾思瑞的话说的似是而非,凯琳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后来,凯琳找了自己的哥哥和朋友,组成了一个“旅行团”——虽然冒险队似乎更贴切,在两周后的夜晚将艾思瑞从疗养院带了出来。
艾思瑞似乎早有准备,竟然已经换好了冲锋衣和一条还算保暖的裤子,面上故作惊讶,挑了挑眉,“凯琳小姐,你的胆子可真是大。”
凯琳将一条天蓝色围巾围在艾思瑞的脖子上,嘴角微微扬起,对这样的话不置可否。
事实上,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她还年轻,还有些勇气,趁着勇气还在,去做一件不同凡响的事也未尝不可。艾思瑞只是个引导者,将她的内心放大,然后表达出来罢了。
其实这个计划并不容易,哥哥克里恩却没有多少犹豫,听着凯琳的要求准备了交通工具,甚至还联系了一些在格里德镇——原来的格拉镇——认识的人。
“先生,我会是你接下来的向导。”
克里恩的态度有些冷漠,即使他刚刚将艾思瑞搬到车上,但艾思瑞却对这种态度没有半分不适,他感受着独属于汽车座椅的触感和汽油的味道,轻轻应和着,手在包里翻来翻去,最后拿出一个有些厚的信封,“我的积蓄,当做路费吧,麻烦您了,先生。”
克里恩朝着妹妹露出一个惊异的眼神,凯琳却面色如常,伸手把信封接过,从中抽出几张有些老旧的纸币,又将信封递还回去。
“先生,我们的时间多的是,但钱没有。”
大概也就只有卖掉农场的钱,才能和那本图册一样的重要程度相提并论了,她心想,真是个执着的怪人。
一辆小车走走停停过了大概两天,到达镇门的时候,艾思瑞还觉得有些不太真实,这比他原先设想的独自出逃顺利的多。
克里恩没有领着他们进入镇子,他只是沉默的推着轮椅,在一条修好的石板路上慢慢走着。
夜色渐浅,镇子还没有醒来。
大约步行了两个小时,他们到达半山腰,没有什么凳子椅子桌子,一个空荡且光滑的石头平台,倒是有几分人工雕刻的痕迹,甚至没有护栏什么的。
凯琳从自己哥哥那里推过轮椅,推着艾思瑞走上石头。
很宽阔的地方,至少站上他们两个后依然很安全。
凯琳深吸一口气,阳光打在她的脸上,望着远处的一片高楼大厦随着日头初生变成阴影,她拍了拍艾思瑞的肩膀,
“先生,这大概和你想的不一样。
“嗯,是变了很多,连我也不再是我了。”
艾思瑞只是看着阳光,大概过了很久,太阳的光逐渐变得平常,天空变成透着蓝芒的白,他拿起了拐杖,从轮椅上慢吞吞站了起来,向前挪了几步,几乎要站到了石头边沿,给人一种下一刻就要从山上跌下去的感觉,凯琳只是歪着头,没什么动作。但只过了几分钟,艾思瑞拄着拐杖又慢慢挪动回来,转身对上凯琳的眼睛,“我以为你会拉住我,凯琳小姐。”
“先生,可您不会跳下去。”凯琳朝着艾思瑞笑笑,她清楚知道这位先生的善良和无私,他永远不会让别人的良心受谴责。
艾思瑞笑了。
四十多岁的人了,弯起嘴角竟然像个小孩子,笑意从那双依旧澄澈的眼睛里跑出来,似乎能感染很多人,
“凯琳,谢谢你。”
凯琳是那很多人之一,她回应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应该是我要说谢谢才对。”
后来,怎样了呢,凯琳突然不太记得清了,她看着艾思瑞在下山后陷入昏迷,将艾思瑞葬在了山附近的墓地,花了些钱,就再也没回过疗养院。
那个疗养院名叫青山。
那位慷慨的先生在疗养院的这么多年,恐怕心里也存着不少忧愁。
不出所料的是,疗养院寄来了辞退通知,那时的凯琳正在和自己的房东商讨房租是否能再推迟一阵子,伴随而来的还有另一封信。
美丽的凯琳小姐:
如果这次出逃会连累你失去工作,那真是对不起,这封信里的支票足够你支撑一段没有工作的日子——我知道你不是个闲下来的性子,剩下的你知道的,都变成了路费,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阶段帮助我完成了梦想。
或许你不敢相信,你比原来我所认识的人都不一样,带有一种天真的慈悲,可你不会用怜悯的眼神看我,谢谢。
或许你很粗线条也说不定(划掉)
就当这是我的遗嘱吧。
你让我的世界变回了白色,最初的状态,一尘不染,只余远山。
一位过客,
艾思瑞·林克
———🔅个人成长袋🔅———
1、关于这个作品,你的创作缘起是什么?
A:三词写作——山脊,笑,空白的。
讲真的,关于矛盾冲突这种主题本人向来不是很好把握,而根据词的意思,大概也就短暂构思出一个关于自然与爱的故事,然后生老病死,因为喜欢这种主题,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原创的“四不像”。
(不是自贬而是个人习惯称一些作品为四不像!)
2、这个作品里,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你用了什么方式尝试表达?目前表达出来了吗?如果圆满表达,恭喜你!
A:生命的大主题(?)当然要在意人性,甚至对自然的描写反而不是很多,但本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以事写人其实很基本;通过放大个人苦难来表达人性,本人其实不喜欢这种方式,于是比起初稿的概括感,增加了一个还算主要的人物,用人物交流来表达个人性格,至少本人还算满意,基本完成了表达。
当然作为笔者,非常感谢“凯琳”,通过这样一个角色,本人除去从前写第一视角的经验之外,那种大段的自我对白要做出对话的自然感觉其实很难,于是凯琳就成了一个倾诉对象。
a)如果还有没表达出来的,你认为原因可能包含什么?
A:有些隐喻越写越难以理解,本人创作的老毛病了,故事的起承转合有些生硬……
b)假设给你什么样的条件,你能把它创作得更完美?
A:更加完美的条件当然是更加合理的三个词……写到最后,山脊这个词已经不知道变成了什么,地理人崩溃……
4、这次创作给你最深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A:不要拖ddl……不要过度追求创作的合理化和人物饱满,容易圆不回来,而且也有可能写不出来……
写初稿不要千万过度留白!不要间隔太长时间才写修改稿!
十分抱歉的蜡笔的OS:(晚交非常抱歉QAQ对不起我的队友们,我真的orz了)
人与自然的大主题最后写成了人性的挽尊之作……好吧因为本人并不太会写爱情,所以文中传达出来大概是一些跨越二十年的知己感,最后用一种类似单视角的方法达成了一个end;
关于人物,其实在本人心里已经算是饱满了,写的可能不太充分,但是有一些呼应,艾思瑞是主角,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里讲一下凯琳——一个爱冒险且能共情、独自在外闯荡又不愿意麻烦家人的小姑娘,她干着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上有些盲目,但是艾思瑞是个特殊的存在,所以在结尾她可能已经结婚生子换了工作,但她记得艾思瑞,而且是快乐的时光,而非他去世的瞬间。
按我自己文学造诣编一句诗,大概是“此身安处非吾乡,得一知己,鬓已白霜。”
just finally.
“艾思瑞只是个引导者,将她的内心放大,然后表达出来罢了。”/“她清楚知道这位先生的善良和无私,他永远不会让别人的良心受谴责。”这些地方能看出作者在情节上的设计和思考。
Mark一下金句:“带有一种天真的慈悲”/“你让我的世界变回了白色,最初的状态,一尘不染,只余远山。”
““先生,我们的时间多的是,但钱没有。””这句话反复看,我没读懂。凯琳是在说自己没钱嘛,那不正应该收下“红包”?
这篇我读下来感觉是完整,但节奏有些拖沓(倒也吻合了将逝之人的状态)。你制作的起承转合很清晰,从疗养院偷偷溜上山和结尾凯琳收到信,都是让叙事完整的重要节点。
我感觉有些像在写关系。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成全了另一个人的遗愿(当然,这个”成全“还是有些过于顺利了。想要做、就做到),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生命的相互影响。
我很喜欢你那句凯琳多年后回忆起爱思睿(看看我的拼写法对人名英译汉自有其理解),是快乐时光而非将死的瞬间。不过,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渗透至生命里吧(也许某天她烤完饼,望着窗外,会忽然想起导致她失去第一份工作的那个秘密行动)。
我最喜欢”你让我的世界变回了白色,最初的状态,一尘不染,只余远山” 点睛了!这个男人没什么欲求,只是想和自己的山 在。一。起。喜欢他。
最后,艾思瑞跟凯琳说过往那部分,作为一个膏肓病人未免一口气说太多太流畅。如果可以小小包装一下,比如断断续续、或者某些地方欲言又止,带着喘息,会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