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伴着老化的扶手与螺丝晃动发出的锈铁的碰撞声漂移、渐慢,记不清具体的站名了,但那句熟悉又陌生的“从呵们虎促(从后门下车)”使我心头一阵。只见无数光影汇聚成的金线将车门环绕,我试探着踏下了小小的一步……
年纪尚小的我别了那只存在童年记忆里的姑苏,从没想到的是,曾经的口音障碍却让后来的我日夜留恋。一晃十年,我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般细腻的吴侬软语。
下了车,我的面颊、指尖、每一根发丝都浸在温风之中,阳光又消散在水汽飘荡的低空。
眼前是开阔的广场,绿树与嫩草透着晶莹的露水。我径直地走进其中,然后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漫无目的地走着,但恍惚之间,又能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将我向着某个方向不断拖拽抑或吸引。此时的春光好似泉水,在我眼前流淌着,抚慰着,清洗着土地与生灵。顿然,我透过无数华丽的光影,我注意到了一个朴素又熟悉的身影……
深紫色的外套与灰黑的长裤。
是他!
真的是他吗?我不敢相信。
我心头一震,又定睛一看……确实是他,但又不及几秒之前那般熟悉了。
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他了,甚至梦里也没见过。他还记得我吗?大抵是记得。那能想起之前的事情吗……
万千情思杂乱地在我的心中碰撞,像是毛线团混合了浆糊,纠缠甚久。等我缓过神来,他依旧在那里,在远方,在那个触不可及的春日,抑或在这里,仿佛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我并未多想原因,也不在乎此为何地。只是一阵清风再次袭来,吹起了他将要下落的衣襟,也吹动了我忐忑的思绪。
我好想飞奔过去将他一把抱住,同他再次漫步,我希望他在人多的地方再多开几次我的玩笑,在只有我们的地方多和我说说悄悄话……
我记得六岁时第一次拼课桌时,他腼腆一笑,记得他给不太会写字的我递信,同外地口音浓重的我共读。尽管我无数次被他的高傲气哭,但我送他的画,他却会用心保管。其实,那时的我生怕他被别人抢走,真是脆弱又倔强。后来,我们不再是同桌,但他还是会经常开我的玩笑,藏我的铅笔,也会在脆弱的时候陪我聊天。后来,我们意识到相聚的时日无多,他依旧会给外语不好的我写英文信与诗。后来,十二岁的我们各行其道,只好约定在惜别六年后的夏天再见……
至此,我欲抬脚向前,但双腿却开始不听使唤。我怕突如其来的重逢会惊吓到他。
但如烟往事顿时占据了所有空隙,我忍不住悄悄向前眺望,他依旧站在春光最灿烂的地方。
我顺着这条不宽不窄的石板路挪动着,但也越走越轻松,不知过了多久,便来到了他的身旁。我紧张到发抖,很想侧身回顾一下他的灵动的双眼,又非常期待,期待他会在这时轻拍我的肩膀……
我终于鼓起勇气,慢慢转头,他的身影却消失地无影无踪……
花瓣将风染的粉红,我冲向前去,急促的步伐在不停地打转,忽然脚下一滑,我猛地跌倒在地。
虽然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但我还是莫名其妙地僵硬在原地哭了,就算寻觅整座花园也难以得到一个确切的原因。
我哭了很久很久,不知是太过想念,还是苦涩难耐。
风依旧吹拂着大地,有一双手搭在我的肩上,将我扶起后裹入一股厚重的温暖与爱,而后我感到胸口微微振动……
“可算找到你啦。”
“……”
不知是谁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浸透了我的衣领,我也哭得更厉害,浑身发烫,随后视线渐渐模糊……
不知过了多久,再次睁眼时,金线又一回闪现,我坐在崭新的动车紧邻窗口的位置,窗外竟全是记忆的碎片与熟悉的景色……我痴痴地望着,望着走廊、紫藤花架、羽毛球场,望着挥之不去的过往在眼前流逝……
我望着京华的山桃被嫩绿托起,嫣红成片成片地绽放,且能与太湖之畔淡雅的香雪海媲美,望着蔚蓝的天空犹如十年前的那个清晨,耳边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就像是曾经的我们……
那时的我,幼稚地认为时光漫长,离别之时遥遥无期。此刻的我,却日复一日地怀念过去每一个看似渺小的春日,怀念那些美丽又好似快要失去的事物。我恐惧着,恐惧乡音渐渐陌生,恐惧他会离开,恐惧失去爱的勇气,更恐惧将它们全部遗忘的那天的到来。我全力抓紧所有我不忍失去的记忆,无数次渺小的汇集,便构成了世间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或许同样,我也会用生命去守护这一次次属于我的春和景明,尽管它们在这无垠的天地之间大可忽略不计。
作者自述:
写的很得劲,写完一读,很不满意。改了好几回,但读着还是乱乱的。
以下说明几件事。
故乡、苏州、童年及少年的一段异性友谊是我心中值得珍藏的记忆。
文中的列车代表时间,开头是苏州,结尾是北京,是想体现“他”在我出到北京的时候对我的关心(可以理解成帮我过渡,适应新生活),以及对我的记忆、经历的影响之大。
金线是虚幻情节的标志,除了开头留恋姑苏、中间插叙回忆为真实发生以外,其余皆来自梦境与想象。
关于“渺春”这个题目,一有结尾所提及“渺小”之意,也有虚无飘渺、暗示梦境的含义。
但是还是写的很乱,或者说离谱……以及我梦见我们在春天拥抱是因为我们虽然心知肚明但依然理智地选择做朋友,直到现在还是朋友,以后会是什么关系还得看我们能否共同坚持下去了。
中间主体情节描述了“我”对于爱十分渴望,写出了因不合时宜被理性制止的极其矛盾的心理活动,又以大胆虚幻的梦境告终。
鹽水、你是我的神……
“脆弱又倔强”,不得不承认曾经我也是。
“此时的春光好似泉水,在我眼前流淌着,抚慰着”/“像是毛线团混合了浆糊”描写功夫好👍 那种梦的质地、春光流金的轻盈缥缈,愣是写出来了!
“窗外竟全是记忆的碎片与熟悉的景色”这一旅程虚虚实实,是双重的时空(过往、现在)。作者觉着乱,我觉得还好。如果说没写清,那许是因为旅程还是虚、或说有些空泛,缺情节。没有发生的事,就很难拿写出复杂的情感。结尾部分的恐惧、心意随着成长的变化,这种复杂一些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事件,就放不进前面的讲述,只好“明说”,让整体表达效果打了折扣。
最大的困惑:不知如何表明哪里是梦 哪里是现实 感觉读者很容易在此产生疑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她为什么这样做?……
【 梦的作品 个人成长袋 】
1、这次梦的作品两轮创作,你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写作中途最好不要停顿,不然下一次就很难再次投入到最初的状态。
2、你认为自己创作的长处和短板在哪里(题材类型、技巧、写作心理……都算)?
故事的构思 衔接 逻辑
3、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你对写作有什么新的认知?
写作就应该随心能所欲,并非为了写的高级或者为了考试高分而违背自己的内心,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是没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