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科学界里有这样一件事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人类的大脑自动删除了三岁以前的记忆。至于三岁以前到底有没有记忆,四岁的我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她并没有说什么,只低着头把手摊开,露出两根小拇指里侧指甲盖宽对称的伤疤。出生后的三年里,我的身上没有留下记忆但留下了疤痕。只是可惜这两处伤口里的秘密顺着医生的针线被缝了起来,成为我身体里一直未曾解开的谜。
还没反应过来便出现在手上的两块疤一直没能引起我的注意,好像和其他人一样,我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不同。直到上了学,手上的伤疤第一次被问及时,它们才重新回到了我的视野。记忆中我支支吾吾地解释了半天,字句刚攀上嘴边却又被吞了回去。好像解释词连带着封进了伤口里,任我去揣测留疤的原因。
旧的疤痕不同于新的伤口,它没有通过生理性疼痛妨碍我的生活而恰恰是它存在本身引起了很多注意,这中间也就少不了我一次又一次无力的解释。那时我才想起询问我的妈妈,这个唯一有可能见证我受伤经过的人。我得到的第一个回答是这样的:你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厨房里把两根小拇指伸进了姥姥煮粥的锅里,姥姥做饭没看住你,你就烧到了手。我听这回答还算靠谱,没怎么犹豫就录入了我的“语料库”。每每再被人问及,我就像复读机一样播出这段标准答案,演变到最后甚至还添上了动作比划起来。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体内都有个传送带,那些记忆深刻的经历和瞬间一个个码在上面,等待着度过一个漫长的周期再一次经过面前。随着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积累,妈妈的那段回答顺着传送带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时,我隐约察觉到了不对,总感觉怪怪的。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坐在餐桌前捧着一碗刚从微波炉里拿出来的热粥发呆,刚端起来喝了一口就喷了出来。我急急忙忙抓起一瓶水灌了下去,片刻后才回过神来。热粥碰到皮肤的一瞬间,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一闪而过,我以最快速度告知神经系统捕住那感觉,可它还是抢先一步从我嘴里跳了出来,一溜烟儿钻进了粥里。不经意间,我注意到了手指上的伤痕,两处深深的疤痕不似烧伤后所愈合,答案好像指向了大腿上一处一乍长的伤疤——我确信那块皮肤被用来修复手指上的伤口了。
实话讲,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陌生,我的身体到底缝缝补补了多少次甚至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伤疤。年幼时烧伤的事故到底是怎样的经过以至记忆一点不剩的从我的脑海中抽走了。
可我再也没有得到第二个回答。我的家人们用尽了不同的方式回避我的问题。起初我只当他们不忍让见血都怕的我接受这个事实,可在我一遍又一遍发誓我可以接受一切后他们依旧显得无动于衷。他们的沉默所带来的神秘感让我一度更加好奇伤口背后真正的故事。
无论是这种猜测好还是那种猜测罢,我的身体看起来并没有告知我这个秘密的打算。我从两处伤疤里扒出来的故事可以说基本为零,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文字证明了一件事:人类在三岁以前没有记忆。至少对我而言是真实的。
反正我觉得那就是帆是超级英雄(或者超能力者)的证明!
我为你感到同情,不过你努力寻找答案的样子真的好像哈利波特!
或许麻瓜家庭也不知道魔法帆的疤是哪里来的呢……(没有说你家人的意思啊)
不过还是要抱抱帆,仅从我并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立场我都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你每每被问起时的无措,不过你已经勇敢地一点点面对过来了!当你能够平静地叙述这一切时,未知的恐惧被你战胜,取而代之的是你对自己真切的爱护。
不过(再转折),人类在三岁之前真的没有记忆吗?我也曾有过这个疑问,于是对我的妹妹做出了这个实验。她在三四岁的时候可以回忆起三岁之前的事情,只是如今随着她逐渐接近五岁,三岁之前的事情被慢慢淡忘。所以有没有可能是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回忆三岁以前的事情时,记忆就先悄悄溜走了?不然在三岁之前的种种常识性认知是如何被建立的呢?我们在三岁前记住了如何叫爸爸妈妈,记住了如何走路如何吃饭……我想都是短暂的记忆加上长期的重复使我们铭记。
那么也许,你的那份记忆,也曾短暂的拥有。
更正:“也曾短暂地被拥有”
“都是短暂的记忆加上长期的重复使我们铭记。”赞同涡虫的发现!我们在三岁之后也能记得叫爸爸妈妈,是因为这方面信息一直是我们需要使用的。
而有些人我们不再见、有些事我们后面几年没再经历,就好像退居幕后——因为大脑的每日工作暂时不需要它们。也就没有单独给它们保留地盘。
你说的有道理!有时候很多场景都莫名感觉发生过,我不太确定会不会是平行时空里发生过的事!说不定都是三岁以前的记忆又回来攻击我了)
哦对 我甚至还问我过我妈妈我是不是被她捡回来的哈哈哈哈 感觉她也不知道我的疤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过这个迷我很喜欢!
好喜欢这个像结疤的伤口一样细细回味才能体会到隐隐痛痒的故事!
很有乙一的风格,想到他的《从前在太阳西沉的公园》和《伤》,前者是体量风格上很像,后者是设定上有类似之处——主角的好友可以把别人的伤痛转移到自己身上。
每一道伤疤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每一道伤疤都是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道伤疤。
啊啊啊说实话我在发布了这篇以后有点不敢打开看评论 也不太确信会不会有人共情 看到你的评论真的好感动呜呜呜呜😭 很难不赞同你说的“每一道疤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每一道疤都是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疤”!感觉我的疤可以给我一个神秘角色的设定,每一天我都在以一个神秘的身份探索世界!
0.这篇文章带给我的快乐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来的,起初我在选题上犹豫了很久,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写或者说我能不能写出来。我在敲出来每一个字的时候都是在一点点揭开我的疤,揭开我一直不太在乎但也为之怀疑过自己的烦恼。虽然不是很显眼,但我一直觉得两处伤疤还是不很美丽。可在我鼓起勇气去叙述自己在伤疤背后的一系列思考后,我也渐渐和自己和解,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赋予自己一个新的身份去探索世界。
1.我还是很希望我的故事传达出来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我没有点明,但到最后已经是不在乎的态度了
2.我所写的不能算是一篇完整的故事,时间大致是从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由于上学时朋友偶然问及我的伤疤,我才开始探寻关于疤痕背后的故事。或许是三岁以前没有记忆,也可能那些记忆都被我忘光了,我手上的疤一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因此我无法和别人解释手上的疤是怎么弄的,我也为此担心过我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一个奇怪的人。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一个答案,但答案对我而言已经不再重要了。
3.伤疤在不同的阶段给我带来的影响和我对待伤疤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我现在基本没有叙述出来我内心的变化,我只是在写一些表面的
4.感觉很简单但我很难把心理变化写出来,很难把真实情感流露出来,很难共情
我一开始是把它当作“梦的作品”那么去看的,感觉非常迷。二刷才惊觉这是身边一个人真实的经历。于是文字在我眼里带上了不同的味道。那些苦恼是真实的。那些困惑也真的还没找到解答。
感觉帆是很灵敏内秀。寥寥数语诚实表述了你的层层探寻。这些的呈现本身就是价值。(一个人种种存在(例如疤痕)背后的价值,必须得ta自己动手寻找。这也许是漫长的、还需要契机。不过生命就是这么回事,重在过程。)R大大的留言也点了这层题——伤疤是我们存在的证据。(R太厉害了,这伤疤可以上升到历史学中我们对于一切曾经存在之物之人之事的意义的探寻)
至于修改困惑,能理解写作“回忆录”并不容易。或许你先可以放平心态,沿着自己探寻的那个问号,把同学的问询、与家人的对话、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相关联的事都编织进你讲述的筐子。因为疤痕秘密背后的主题已不光是揭这两道疤的秘,而就是一个人就于自己是谁这个话题展开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