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kol

崎岖如喀斯特地貌

灵魂是黄土高原

我们都  鲜血淋漓

我们都  背负人命

斧头 死神的镰刀

杀死死有余辜
与无辜丧命者

跨过汩汩鲜血
和肉糜山峰

鲜血发源地聚起温泉

泉水滋养我
温暖抚育我

长出躯壳

绽放灵魂

搭建意志

重生

 

“自杀算是谋杀罪吗?”

“某种意义上算是吧。”

 

不然又为何要

用鲜红的法槌

一次一次

审判被告席上的自己。

 

 

 

一些作者阐述:

1.关于致谢

再次感谢提供灵感的兹迷老师!

2.关于标题

Raskol来自《罪与罚》主角名字的一部分,Raskolnikov. 在俄语中指“分裂,离心”。用它做标题其实只是灵光一闪后的结果,但重读一遍又发现这个词汇很切合主题。

(其实斧头这个意象也来自于原著,就不剧透了^.^ 悄悄推荐一下这一部心理描写超级丰富,人物丰满立体的小说!)

3.生万物。期待评论!

 

 

 

avataravataravatar

6人评论了“Raskol”

  1. 审判自我、解剖自我,我们都在向内深挖。
    但是要知道,人类至今挖出最深的洞也不过几千米;同理,探测自己也不能如此不择手段。或许可以学习地震波,温和一些,效果相同、而地球也没有被炸毁。
    睡眠是短暂的死亡、阖眼长逝是漫长的梦境。不过那说的是平静的离开,躺在卧榻上的执子之手、耳旁的海誓山盟,不是拿着刀入疯魔的、也不是敲定法槌宣判刑罚的。我们不是古埃及的公民,无需使心脏同羽毛一般轻。
    放下执枪的手,重新执笔吧。
    会好起来的´•ﻌ•`

    avatar
    1. 或许飓风也相似,它所到之地建筑飘零坠落,卷起巨浪淹没海堤,连高山也不可幸免,古老的巨石被强风推落山崖。
      但是改变的仅是陆地上的景观。从废墟之上破出的新芽,更为坚韧,却也与之前的一切同源。
      你说“心之所向即是航向”,是一种不为自己人生设限,绝对自信的人生态度呢。突然想到《被讨厌的勇气》里说“人生就像是在每一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刹那,只要跳舞着‘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了”,应该正是此意。
      我们无需执剑去刺穿自己、向自身所处的环境发起决斗,拼个你死我活。不喜欢沉甸甸冷冰冰的剑,比起植枪执剑,更愿意执笔走向天空。
      已经好起来了(^ー^)兹迷也要好好的!

  2. 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汀泉的泉不是血河忘川、汀泉的汀也不是簇满彼岸花的鲜血淋溶的土层,所有艳丽的花朵都质朴、所有质朴的土地都绽放、所有的鲜血都是同源。
    从同地来的、终将回到同样的地方去;逆熵体的归宿就是熵增。
    不需要有意义,我看到了,轨迹很美。

    avatar
    1. “不需要有意义,我看到了,轨迹很美。”
      一年之后再读,在发生了那么那么多事情之后再读。
      我们在做的,是回溯;而轨迹本身,就已足够。

  3. Raskol,知道来源于俄语但忍不住联想到英语中的“pistol”,手枪。俄语甚至不属于拉丁语系,但是这个联想加之带来的意象好像也很应景。

    avatar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