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世界观察笔记

闭眼,向前试探、紧张地上下移动的脚趾告诉我前方是悬崖和洪水,心跳也表示赞成,或者是一个又窄又高的台阶,是到了厦门隐藏在二层阁楼的那家很好吃的日料店吗?

出现了声音,但像是把对比度和亮度都调到最低后,不小心拍到的闪过而未对焦的东西,只模糊猜测是关于孩子,好长好长的路,握着同伴的手愈发紧了。中间有个东西,分成了三格,“前”是纸板上面有一页纸“上”是类似家用单杠的扶手,或者垃圾桶的拉环,地铁的扶手,“左右”是整体立整却凹凸不平的砌好的石头,像是人工的。以为是垃圾桶,向下却没有光滑的石头,“未能匹配到对应事物”大脑告诉我。我却知道,这是独属于我的格子,或许是运送我到世界的快递盒,纸是使用指南,扶手是车厢的。

后来,是台阶,或许有两三阶,“很抱歉,我再开下门”像是电话里的声音,“怎么自己在家连没到东西都不知道”这次是真实的,就在旁边。开门,声音便消失了。是很长的台阶,一步两步,是在古堡中探险吗?或是调查一个凶宅?女主人在送牛奶的小哥进屋的刹那,便杀了他,只因一句小小的吐槽。“完了,我们听和摸到杀人现场了”咽了下口水,却无端联想,这与我的喉咙被割开,外部泡着血泊中的感觉是一致的吧。绕了好久,终于是三户门,却没有封死上面是四个竖着的有点粗糙的铁栏杆,“完蛋!”我被冤枉了,我只是误入杀人现场而不是犯罪了,啊喂,清天大法官在哪里?!”

好像逃出来了,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周围有人了,身上是初三政治老师的味道,面前是一个很大的可以摇动的杆子,像是他桌面上,类似银行柜台上的那种可以摇动的圆珠笔,摇啊摇啊,好像进入迷宫了,但有人领着,是我在向他问学科问题吗?好像不是,是中考前那次,“是我把目标设的太高了吗?”“不是的,你只是把过往的失败与未来的结果联系了罢了,相信自己”

突然迎面撞到了树或者说是“抱”,树皮和指尖的温度融合,是沉静中带着心凉的触觉,像黑匣子的侧目,心缓慢地走台阶,分不清上升和下降,想起小学时的盛夏,魂不守舍地撞上正前方的树,那时树皮像是要被晒化,绿叶却参透凉意。我仍紧抱着树,好久,终于暖和了,指尖卡在树的褶皱中像是带了“指套”,身体和树共享体温,融合着,成为整体。听见翠翠的声音,是青绿色的,或许是小鸟儿,小虫子。不知不觉中我摸到了一个滑杆,使劲推,向上!我只觉得周围有好多人,但我在高铁上,一切只是呼啸而过…

猛地,想快跑,那就快吧,腿代替眼睛推进,找寻方向,后退,甚至扑到车上,我听到阿姨说我把车揉碎了。揉碎啊! 揉碎! 揉碎!揉碎一切后,就向前,滑落,再向前,终于有两个声音提醒我“这是北大附学生吗?”“是的他们好像每年都来”

洪水停了,回到现实。

写在后面

遮蔽视觉后,想象与联想弥补了他,世界就像前面是杂糅的、莫名其妙的、跳跃的

特别感谢遮蔽视觉,之后的排球课,在闭上眼睛听传球发出的细微声音辅以想象时,才明白了“拿手抱着球,小幅度的动,不翻手腕,把球传高”的操作,困扰一学期了,体育痴儿(白痴的痴)落泪

avataravatar

9人评论了“混乱世界观察笔记”

  1. 随着你前面的描述心情起起伏伏,好生动有意思的小想法!我成功地出现在我幻想出的 你描述的世界。最终最触动我的是:“是的,他们好像每年都来。”愿洪水停之前的想象力永存。

  2. 是一次未经策划的逃亡。逃向……哪儿?
    能感受到心神随着呼吸而摇曳,还有耳旁掠过的气流,伴随日料店的脚步声、古堡幽暗通道霉味……初三政治老师是什么味儿?

    还没反应过来就开始的逃逸。身边一切存在之物是道具,是“帮凶”。目送你的脚步远去。

    快跑!
    快跑!

    树皮和指尖的温度融合,是沉静中带着心凉的触觉” 写实的观察很少。这里是一处。让我心忽而落地三秒。

    1. 逃亡在片刻中产生…去哪呢?或许是迷宫的尽头,尽头在哪?是永恒的拥抱…

      初三政治老师是沉静的却又温暖味道,像是木头制品(手串、挂链什么的)在手里盘呀盘,直到手掌与它同温时的感觉。

      值得反思的是写实的观察确实有些少。但对于个人来说,失去视觉后,弥补它的并不是其他四感比如:听或者触摸,而是如小鹿跳跃般的想象和联想。如果有机会蒙住我的脑袋,也许那些物体真实的样子就能够浮现了吧,有些反感被蒙住脑袋却尤其期待那天的来临

      1. 有些反感被蒙住脑袋却尤其期待那天的来临”啊啊啊啊
        忽然感同身受一秒钟另一个人的生之痛。对不起,并不是做作的意思。

        1. 噢!天哪!我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一层意思,我只是觉得,如果把大脑去掉,用感官感受再“印”到纸上,我才能描述更多物体最真实的样子,而非我脑海中的样子(当然这也很重要)

          山精的共感与细腻真的让我特别感动,并不是做作的意思。(ɔˆ ³(ˆ⌣ˆc)

  3. 情海空城ထ来子恒

    我作为引路人的感受:
    从你写出的感受中,我想起来有几段行进时,我可能缺乏考虑出现担忧和恐惧的可能,我感到抱歉(如果我这样说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困扰的话)。
    我没有像你一样寻找很多自然中有意思的地方引领触摸和感受,而是引领你触摸铁杆和砖墙。在蒙眼的情况下登上楼梯可能是会有些让人害怕啊,睁眼的我和蒙眼的你的感觉好不一样,但你的感觉很重要哦,看到你的文字后想说一句“辛苦了”。
    我看到了那些物体的样子,会很直接的用理性去认识,没有像你一样有联想与感知。从你写出的感受和想法里面,我也对我带领你时所注意的那些物体有了更亲近的感觉,也不仅仅想起那些理性的知识了。
    “这是北大附学生吗?”的那段我可能没有听到,或者完全忘了。可能我们各自关注的点是不同的。有很多联想与感知的体验的你,将心中的感觉以文字呈现出来,是我没有的能力,我觉得你很棒哦。
    我作为普通读者的感受:
    有很多对话在文中出现,短句子,几处从联想中引发的比喻,是和我不一样的文字风格呢。很棒哦,我从你的文字中有些明白山精说我写的是”用所学知识在判断,而非感受”。对我有帮助,感谢你!
    我也喜欢拥抱树木,你的描写是很细腻的文字,我可以代入文字情景中的感受,随着阅读思绪穿梭在生活中有过的感受里,有身临其境的生动。文章最后一段多次出现的“揉碎”,也是你的勇敢吧,我的文字时常欲言又止,将情感藏在长句子里面,想说出但缺一些勇气。
     
    非常高兴能与你一齐完成户外蒙眼体验!

    1. 并没有啊!黑暗中的引路人是我唯一的安全感啦,特别感谢!我的担忧和恐惧本身就是失去眼睛这一重要感官所产生的感受呀,很喜欢他们,他们也是自然的,并非是你的问题

      感谢你的好多好多喜欢。“联系”“细腻”“感受”写到心坎里了

      “揉碎”起源于我听到的一句特别奇怪的话。一个阿姨好像在打电话说:“我要把车揉碎”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

      同样高兴以及感恩当时鼓起勇气找你的自己,她送给了未来的自己一次尤其美好和记忆深刻的体验!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