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大草坪

小时候生活在郑州,母亲在大学新校区工作。新校区在高新区,说是高新也没见高也没见新。我们住的11层的家属院已是周边最高的建筑了,周围都是些村庄。大谢、小谢等村庄的记忆只剩些名字了,只记得有一个大李村。大李村的玩具多样而便宜。二层的房,漆成白色,门大多敞开,挂了满门的玩具。当时绝不会想到这村还会有如此的曲折命运。

再说到家属院,院中央有一个不小的草地,当时曾流行的叫法是大草坪,那便是我的百草园。有寥寥几棵树,便绕着树踢球,球进树坑便得分。玩抓人,一群小孩追在一位年龄稍长者身后,常是以一个小孩摔倒吃了一嘴土含着土号哭稍长者回来自首结束。印象中还有一个沙坑,我最是喜爱,胜过踢球与抓人,但不知怎么,始终没法回忆起具体的有故事性的整块的记忆。只是记得每日坐在沙中,堆沙丘,逗马陆,然后抓起一把沙扬起然后被家长呵斥,还有无数个母亲喊我回去我始终不回去的叠加而成的影像。大草坪大抵呈圆形,环其一周,是灯光明亮的水泥路。在上面比赛骑车,我的车带着辅助轮,不甚灵活,总是落败。

夏夜,微风凉爽,小孩们喜欢再大草坪周边做游戏。或是抓了甲壳虫与马陆相斗,或是五六个人围成一圈以陀螺相斗。路灯那时还是明亮的黄,灯下还是孩童嬉戏的胜景。冬天,父亲常在雪后将澡盆系上绳子拉到大草坪上,载着我在盖着雪的草丘上疾驰。父亲的创造力是非凡的,他有时还会把木凳子绑在纸箱上,并将纸箱前部卷起,系上绳拖着走,就像雪橇一样。

忽然一日,草坪被封锁,开来许多机器,传来异响。数月之后,草坪已是天翻地覆。远处树林荫翳中假山明灭可见,自山顶一股清泉滚落,拍在石上,激起雾霭晶莹,轻纱般盖住假山。水汇在山下,成小潭,流出,成小溪。青石板路被小溪截断处架了一座小拱桥。再向下,水流转个身隐入树后,入舞者腰肢轻盈变幻,又翩然转到树前。大草坪中还添了石径,花圃,喷泉以及长廊。。。

之后,便到北京读书,几年回去一次

一次,经大李,却见断壁残垣,白色的漆,红色的砖全都碎在地上,大李村拆迁了。脑海中只有房屋碎块高高堆起的残破景象,似乎只是从火车站到家中出租车上的一瞥,但给我的却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悲伤或者说失落,或许是幼时玩具的主要来源消失了的缘故罢。

再次,却见大李原先的地方半栋大楼已有了雏形,我曾在家中阳台上极目远眺俯视着周边的低矮的楼房,而今却是鸡立鹤群的存在

最近又回去了一次,大草坪已由小孩的乐园,成了长辈的休闲之所。树木蓊郁,随处尽是荫凉,夜晚路灯也因树木遮挡而昏暗,同样是因为树木遮挡单元楼门口已是苔痕上阶。孩子们或许喜欢灯火更盛的广场吧

这次回去我还知道了大草坪最新流行的叫法,中央花园。我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而虽意识到中央花园为何物,却久久无法接受

avatar

1人评论了“回忆录—-大草坪”

  1. 回忆特有的如梦似幻的感觉,做得很好👍
    始终没法回忆起具体的有故事性的整块的记忆。只是记得每日坐在沙中……还有无数个母亲喊我回去我始终不回去的叠加而成的影像。”喜欢!

    但讲述整体有些散。感觉是把一次次在郑州的经历层层叠加到了一起构成讲述。其实讲述者可以在字里行间穿插些什么。穿插什么呢?我想是“我”的生命、成长、对世事的看法。是这些与对童年故土的旧地重游交织着,让“我”形成复杂的感情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