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厨房跟我妈妈脱不了关系,她是一名建筑师,全屋上下她最精心设计的就是这个厨房。餐桌与厨房隔着两道推拉门,推拉门中间的墙后是一台用大理石砖铺展的桌,类似于吧台;两边就是人可以活动的两个小空间了,远看能明显发现左面放的东西比右面多很多。
至于为什么这样,真可以仔细说说。厨房左面地方相对大一些,厨房用品不自觉地愿意到这里大展身手,一圈大理石台从左到右分别放了各种佐料、调料,两个大灶台、两口不同种类的锅(一个用来炒,一个用来煮)和一些厨具。厨房右面临着窗台,每当大晴天还有风时,家人就趁机做那些烟味大的菜品,打开窗户,阵阵清风拂来,把浓烟都卷了去,剩下只有菜品那诱人的香气,总是忍不住指引我拉开门探头盼菜。犹记有次家里做炸带鱼排,厨房里烟雾笼罩在打开窗的一瞬间化成清新明丽,有点发腥的生鱼味伴着酱油和炸过的淀粉蓬松的气息点缀到家里的各个地方,流露出菜品本身的特色,在我眼里这就是食物最好的“嫁妆”。我们都被吸引到餐桌前,虽然菜品远不及三牲五鼎,但一盘带鱼一盘白芍几碗米饭,像那清秀端庄的布衣,独有饱满的灵魂,在人群中是移不开眼的。开饭后,姥爷神情悠闲地靠在厨房右面的窗台前,慢慢品味着他炸的带鱼,满意地点头。
这样一来厨房右面不难看出是风景线和休闲地了,整体回看,我们家的厨房哪里干哪里的事,分工明确。姥姥是厨房的大主人,每天忙里忙外,吃完饭后半个小时里她就能在乱哄哄的厨房的压迫下把它们训练地有礼有素,也归于自身的性格,厨具碗具间尽显了她的风格,刀面如抛光、碗底映人脸、柜里无灰尘,干净潇洒。别看厨房泛着金属的冰冷,可它们的作品充满了柔情,蕴含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暖心。
家里的厨房泛出理性的光芒,记忆里它一直是我威严又亲切的第二个母亲。
4人评论了“烟火气味砌起的回忆”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我读着有一、混乱(?迷惑脸
一开始是妈妈,以至于我以为做饭的人也是妈妈。后来出现姥姥,我就有点迷惑。
是不是先臣服于记忆比较好?不去想自己要统帅这次写作行为。由记忆和画面/声音驱动笔走,走到哪儿算哪儿,看看会如何。
“刀面如抛光、碗底映人脸、柜里无灰尘,干净潇洒。”这说法帅了。也很形象。
好的,收到!
“家里的厨房泛出理性的光芒,记忆里它一直是我威严又亲切的第二个母亲。”怎么说呢,最喜欢的是这一句,觉得非常能共感。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厨房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但是又是充满烟火气的,加上标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看到开头部分厨房格局的描述,真的慕了!
那是一个独属于御寒家里的独特的厨房,来自家人的精心设计,从诞生起就有了家的味道。
从御寒的描述里,我感受到切实的烟火气,独一无二而温暖又理性,我想这个厨房一定是很多情感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