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900秒

在我失明的一刻钟里,我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旅行。

我说:我不要摸有任何虫子在的地方。

 

我踩过枯叶,它在我脚下发出悲鸣。我的左半边身体浸润在如水的暖光里。我就这么在平地上漫步,直到我无法感受到阳光,整个身体被阴影笼起。

是我的脚尖先碰到阻碍的。

我的手慢慢往前伸,然后指腹磕到坚硬、粗粝而又冰冷的平面。它横在我面前,像一座巨大的山,可山上也不太曾有那么不规整的凸起。我想,我大概只能摸到它的千万分之一。由我的手指尖触碰到的这一点,我慢慢地把整个手掌贴上去、扩展开,向四面八方高喊着游行。

我的手指被什么东西拦住,之后,“咔!”

那声音极细极轻,但立刻灌进我耳朵里。我笃定我确实碰到了什么,而它因为这暴戾而迅疾的触碰碎裂开,然后可能掉在我脚边、坠进万丈深渊里。它是某块镶在冰壁上的水晶吗?还是某个仅仅伏在岩石上歇息的生灵呢?我的手再度代替我的眼睛,不过这一次它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它循着壁上的坑洼与疙瘩,极缓慢地右移。于是它摸到更平加滑的东西,是个小小的、半圆形的凸起。是被当做钥匙打开山洞暗门的石头吗?还是某个生命的家呢?

而我的手再度用力的时候,它也如同十几秒前的它一样,蓦地碎掉了。

我愣愣地垂下手,最终决定抬起来、在胸前画个十字,对几分钟内被我破坏的两个不知名物体——但我猜大概是蜗牛,我的朋友也确认了这一点——表示哀悼与惋惜。

 

后来我被牵引到大路上。那应该是条平坦宽阔的大道,毕竟我的脚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万事万物的声音就这么坦坦荡荡地叩门,然后急不可耐地冲进我的耳道里。我听见哐当哐当的、有节律的机械声,或是谁在敲打什么东西;我听见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连着塑料袋摩擦的刺耳声像,同我擦肩而过最终再远去。我听见我头顶上有吱呀响动,是谁推开或关上了窗户的最外面一层;;我也听见有人走过来问,或者说我们,—于这声音是这个举动干脑海中脆地打破我构建的幻想:你们是北大附中的学生吗?我见着很多人……这是在办……这么好呀!……你们回去还要写作文的吧?

如果忽视最后一句话,我会以为我走在中世纪的欧洲小镇。好像有手风琴的声音在脑子里晕染开,我也踩在石板道上,听着鞋跟和石头磕碰的声音。于是敲打声就变成铁皮机器运转的信号,从我身边走过的便是刚刚采购完零件的工程师;而窗户被推开,小镇里的人从石砖砌成的二层楼里探出头来,新奇地看我,看我这个蒙住眼睛的奇怪异邦人。果然还是稍微有些难为情,异邦人想。

过一会儿,也可能在这之前,我摸到石墩子然后干脆坐下。我像做康复训练一样向左伸手,然后摸到一片柔软。我捏到叶片,捏到草芽,又慢慢捏到柔软的、温顺的花。我俯下身子去,像刚刚长出鼻子一样,嗅闻这一株小小的世界。花的香气不带任何腐烂的味道,只有清淡的气息;花周围的,大概是芒草,轻轻搔着我的脸。它们都没在秋天凋谢,实在很幸运。我突然体会到做蜜蜂的快乐了,不然它们怎么会每天睡在花蕊当中呢?

我的肺里几乎填满花香了。

 

当我的脚尖再一次被拦住的时候,有阴冷的风渗进我的脸,穿透我露在外面的皮肤。同伴叫我抬右脚踩上去,然后左脚伸下去。我的右脚确实碰到带有令人安心的摩擦力的地面,但左脚刚刚伸下去的时候,我只碰到无尽的深渊。恍惚间我看到我离悬崖只有五厘米远,再往前多挪五分之一步,我就要像十分钟前被我毁掉的蜗牛壳一样掉下去,碎成七八块不止。

重心不明的感受并不好。第二次尝试把脚伸下去,我终于有胆量再往下放几厘米,于是我的左脚也和右脚一样变成实心的。我站在通向矿坑的下行台阶上,手摸着比之前更寒凉的侧壁,风灌进我的领子、卷着我向前走。踩到平坦地面的时候我有点可惜地想,原来这里一点也不深。

 

作者阐述:把我能记住的有意思的东西基本上全都写下来了,写得有点多。主动剥夺一个感官的体验很新奇,此前从未有过,也很久很久没有这么体验真正与万事万物互动,或者说调动眼睛以外的任何感官留心周遭事物的过程了。游荡期间很短暂地,借由我外置的眼睛,看到(对我来说其实是听到)小区里的野猫。我离它最近大概不超过几米,我听到喵喵叫的声音,我也对它喵喵叫。而我听到同伴说:哎呀!它跑了。

 

avatar

4人评论了“失明900秒”

  1. 感觉和大家对比以后我的想象力格外的匮乏。虽然说也算是善于联想,但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个东西所对应的主流,就像是“缤纷艳丽”那样(又或者是欠兮兮地扯出来一大串的学科知识)。
    也许是习惯了所谓“听话”,我只会去猜测我所处碰到的究竟是什么,亦或者进一步去猜这是它的哪一部分。除了失重联想到悬崖,我大概是想不到中世纪的城市或者巨大的山的(也许是我不喜欢爬山罢)。
    感觉这样读下来全程似乎都很安静,实际上我想我说过的那么多话写在里面会显得十分嘈杂,有些抱歉
    当然我话多也就意味着我大概也没有机会记住那么多的声音,也有些遗憾吧

    1. 我是选择性来写的啦。我可以对声音比较敏感,但对蒙眼时别人说的话,就真的有一种左耳朵进去然后从右耳朵直接掉出来、啪一下在地上摔个粉碎的感觉。我更喜欢触摸一些更微弱的声音。
      关于联想,我觉得是因为我看的东西实在是太杂啦。

  2. 爱了爱了!
    理智掺杂着感官感受,由指端传递给大脑,再由心这个我们摸不着的能量中枢汇总权衡咂摸➡️输出。整个思维过程完整协调。

    通过“旅行”“悲鸣”这样的说法,我获知到你体味感官感受的细腻和深度——以至于你的描绘带有了文学性。

    “如果忽视最后一句话“——稳当中见幽默感:)

    “我的肺里几乎填满花香了。”独立成段——好的节奏感!

    结论➡️晚钟请大胆往前走吧。山精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