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校园里的三张“照片”

今天,2023年9月19日,同学给我推荐了三个角落:

①绚烂多彩:这是草坪小路中一块用水泥和鹅卵石铺成的地方,有红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白色的鹅卵石,水泥的细节在脑海中淡化、抹去了,只记得那是深灰色,而黑色和红色的那两块石头看起来很光滑,基本没有任何瑕疵,晶莹剔透的。
②流体:这是一个树洞,树洞口有一木屑,不知道是谁把它搞成了这样,木屑是黄棕色的,树洞里也是千疮百孔的,但丝毫没有恐怖的感觉,反而像是一只一只小蜜蜂在里面雕刻、琢磨出的,虽不整齐却仍有一丝凌乱的美感,如果加上一些虚化,这正是一个会流淌出蜂蜜的神奇树洞。
③来来往往:这是北大附中从外面能望进来的地方,是我们每天放学时会走的路,左边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湿地花园,右边是竞争、对抗激烈的篮球场,而中间是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人流,这些学生看起来应该是高三的,他们刚下课,虽然身心疲惫,但脸上还是挂着微笑,或一个人独自行走,或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身处这里,仿佛时间x0.5倍,不禁让人回想起忙忙碌碌的一天,也让人思考起:这样一天一天的循环究竟有什么意义,自己为什么感到疲劳了,身体还是会不受控制的前往下一个工作/学习地点。

我额外想说的:第三个角落的描述中我加粗了一部分字,这是我觉得最值得思考,最有意义的一句,其实我可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一天一天的循环我觉得是生活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尽管这让人感觉很无聊,但是人们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预测到下面大概会发生什么,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惬意,反倒每天大风大浪大起大落的,身体和心灵会吃不消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去下一个工作、学习的地点,是因为这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活被迫我们做去的,没有办法,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愿意,生活的机器仍然在运转,不做的话就会被这个社会所落下,所以每天还要撑着,保持一个还行的心态。

5人评论了“北大附中校园里的三张“照片””

  1. 嘉宁社会主义共和国

    欢迎大家讨论“这样一天一天的循环究竟有什么意义,自己为什么感到疲劳了,身体还是会不受控制的前往下一个工作/学习地点。”没有对和错,放心大胆说吧

    1. 感觉最后一段里有两个意思。作者既认为生活需要一些固定不变的程序,以让人安心,同时又感叹日复一日背后的”被生活所迫”让人颇为无奈。你的这两个观点我都赞同。人需要安心,找到自己的步调、自己的目标,否定一定会沦为“日复一日”的奴隶。

  2. 除了“这是一个……”,还有可能使用其他句型吗?思忖.jpg

    “反而像是一只一只小蜜蜂在里面雕刻、琢磨出的,虽不整齐却仍有一丝凌乱的美感“这里有趣✌️吸引我去想象,弥补了细节描写的欠缺。

    这份观察里,作者能静下心的时刻似乎还不够(除了树洞那里)。观察对象它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当初见那样触摸它或冰凉或被阳光烤热的表面、看它的纹理,就可以与它对话。你部分进到它的世界,它也部分地进到你的世界。嘉宁社会主义共和国最后一段的感慨,在这种物我两忘中,也许能升出新的启示。

    1. 嘉宁社会主义共和国

      谢谢老师能来读我的文章,以及做出评价。然后您说我静下心来的时刻不多,这一点我承认,因为我是一个理科生,就可能对实物的观察到位了,但是对于我自己的观察的描写,自己的感受的表达有一些欠缺,不过我会通过这样的练习来增强我的描写能力的。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