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评(15分)
本单元作业完成情况自查。
请在按时完成+提交作业的那周行末打勾;未打勾者给出解释/原因⬇️
第六周:观看……的13种方式 DDL10.23前☑️
第七周:和身体的对谈(一)DDL 10.30前☑️
第八周:和身体的对谈(二)DDL 11.6前☑️
课程第九周(期中考试后第一周):一头栽进记忆之海,并且不需试图打捞 DDL11.13前☑️
1、请给自己这次的创作态度打分(满分5分)
书写自己与其说是能力的挑战,不如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一个人勇气与诚实的挑战。
如果你思考和下笔的时候百感交集,没有办法简单地用“鼹鼠哼着小曲铲了一勺土,扣到洞口外面”那种态度面对它——那么恭喜你,往往这是你(至少部分地)直面那个比较真实的自我,坦诚面对生活的证据。(啊,复杂如人类……)
就此,请给自己的创作态度打个分,并给出充分的理由。
5 写的都是真正有想法的话题以及真实的想法,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有的一些东西。有些写完了之后很混乱,想理清但是好像没用,有些很愉快,属于是放弃理清但是快乐了。有些是会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2、请参考以下几个维度,给你“关于自我的作品”打分(满分10分)
(1)首先,在这次写作里你找到那个关于自己的问号了吗?
它是什么?
(2)在写作过程中,你有否沿着这个问号持续深入提问,探索答案?
(3)从下笔第一个字跋涉到收尾部分,你有什么收获?开头的你和结尾的你有什么不同?那个问题可以得到一个(哪怕是阶段性的)答案了吗?
(4)写作过程中,你用了什么技巧、选择了什么样的讲述方式,帮助自己回忆一些事实、澄清一些想法?你认为这些技巧/方法,自己用得怎么样?
请根据这四点,酌情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并一一给出充分理由。
9 (有些收获不明确,表达会奇怪)
1. 找到的是两个或许?(有一个是带出来的)一个是为什么我说不出口关心的话,第二个是怎么才算喜欢。
2. 分了各个方面去探索答案。关于问号1,我尝试了一些可能性,好像在找理由一样;问号2,我搞得很议论文,前面试图在证明我心里的第一种倾向,后面很放飞的部分试图在维护自己心里的第二种倾向,并且暂时在这其中选择了一个。
3. 前后都没理清是肯定的,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的是有些似乎之前我很确凿我一定是这样想的,或者我确定地坚持的奇怪看法,好像随着我试图在论证而变得不那么可靠了。也许是因为有些想法没法用逻辑解释,也有可能是我一直没有承认自己的实际想法或者没有承认我错了(当然我百分之九十九觉得我没错),也有可能是确实如今我还是没办法合理解释这些问题。所以前后的一个区别可能是我对我自己本来得出的既定答案产生了小小的质疑。问号2 的阶段性答案算是得出了,这个答案是我之前某次得出过的,但是中间又徘徊到了对面很多次,这次重新回到了那个答案,类似于一种鼓励?
4. 用了类似议论文和记叙文结合的形式,像说话聊天一样在推进。一部分试图逻辑证明自己的想法,这部分很不好,因为我自己本来就不清楚,表达又不行,就一团乱;记叙部分在举自己的例子,这个过程也说不上技巧,最大的作用可能是讲述自己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一种爽感吧,回顾了一些记忆是肯定,但是其实这些都是我记得很清楚的事情,所以回忆起来没啥太大的阻碍。
3、其他的问题&思考(必做)
(1)这份作品,你愿意分享给谁?
我爸我妈或者某个愿意了解我的朋友(也许存在于未来)。
(2)这个单元的课程任务(从习作到大作品),让你收获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新的障碍/困惑了吗?
收获了一个重新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机会,以及描述自己和自己的故事的爽感,一种愿意相信自己很神奇的自恋。对于一些久远就已经持有并且坚持了很久的观点有点动摇了,有点不开心,算障碍/困惑吧。也会在困惑有没有可能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些东西似的,到底是新的发现还是满足期待的一点点假设或者想象。(怕自己给自己加戏)
(3)此时此刻,想对作为写手的自己说什么?
想说自己可能还挺有趣的,但是也别把自己看得多有趣,因为有趣的人多了去了,我还跟个小朋友似的。大概就是,自信,但是别飘。
第3题必做。如不详尽回答,山精会从15分中倒扣分。
扣分项山精会从希悦的自评项得分中扣除,并在评语栏注明;
如果你有加分项,请在这份文档末尾给出你在写作日志打卡区的分区名。
“这次有点不一样的是有些似乎之前我很确凿我一定是这样想的,或者我确定地坚持的奇怪看法,好像随着我试图在论证而变得不那么可靠了。”——挺好的。也算是“无限可能性”的一种呢。
“就一团乱”——也挺好的。
大部分人写作时习惯了简化问题,结尾贴标签。好像复杂的现实真能那么解决似的。于是到了生活中,就对复杂性耐心不够,尝试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却又效果不好(就好像很多人的flag是“从今天起,我要活成另外一个样子”那种。
因此,先把复杂摊在纸上,就是个有价值的事。
而且,我能看到冻豆腐吃在努力梳理了。这些是值得(你,也是很多读者比如我)拥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