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关于”(终稿)

关于说不出的话

 

有些话可能很平常,比如一些关心:“你没事吧?”“好点了吗?”“注意身体”……也比如一些表达情感的话:“我爱你”等等,也包括不能再普通的“饿”“困”……但是很多时候我难以将这些话说出口。

 

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我的一大障碍的,是关心别人的一类话。很多时候我自认为自己是会关心的,但是想到如果要去说那些话,问出口,凑过去看,去碰,去扶,我就浑身受不了,脸上能感觉到冲击而来的一种绷起来和游走的感觉,有一种想把自己锤掉,埋进地里的尴尬和羞耻,用羞耻再合适不过了,我全身心都在抗拒着这些话和动作。

 

一件我已经几乎完全没印象了的事,好像是我和我妈玩的时候她栽了一下,然后我就在旁边站着,什么也没做,等着她起来。我当时的想法大概是,我从她的表现判断她没事,疼几分钟就没事了,所以我就等她。而如果我去凑近了,仔细查看她,扶她起来,我人都要受不了的,光是想象,或者把这段话写出来都让我脑子一阵发热。这还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我的这一点特性还几乎完全没有被淡化的时候,我作为我,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的。

 

在我被迫减弱自己的这种心理后的高一的时候,我和朋友上一个体育课,叫艺术体操,我们在排练动作的时候有跑位置的内容,我的朋友和一个同学撞在了一起,然后她肉眼可见地小小地腾空了一下,然后摔了,声音巨大,很让人震惊。此处不能不承认,我确实在想,这也太可怕了她没事吧,但是随机而来的第二个想法是,我肯定必须最后去关心一下她,完蛋,又到了痛苦环节。我心里一直揣着这事,等到了一个不知道到底是合适的说话时机还是只是我刚做好心理建设的时候而已,我把话问了出去。她很自然地回应了我,并很自然地和我说起了刚刚的过程。我很开心,也见到了真正的正常人对于这类事的反应,他们能如此自然和平常心。

 

例子已有二,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我的奶奶和我目前为止的生活里的重大危机之一。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爷爷生病了,会死的那种病。是突然的,而且我爷爷以前都一直非常健康。所以当时接我放学的人瞬间从爷爷变成了奶奶。从某一次我奶奶让我关心一下我爷爷但我没有按她说的做之后,每天放学路上,我奶奶都在劝说我一定必须得和爷爷说,就说一句,就说一句“好点了吗”。“好孩子,你不是不关心爷爷,你就是不会,我知道,慢慢学着去说这些话”的这一类话进行了大概一周还是多久,每天我回到家都去看了爷爷,但是每次我都什么也没说。我奶奶终于受不了了,她一边放学一边和我讲着她等我放学时,看到了一个小姑娘,听说自己家里人生病了之后特别主动特别会说地开始关心,我都怀疑是她杜撰的。然后某一天,她哭了,她说出某一句话的时候是带着哭腔的,然后她说她知道了,我就是不关心爷爷,我就是不想关心,我就是不爱爷爷,还翻出了很久以前某年爷爷生日我出于尴尬,没脸说出“生日快乐”的事,说我不爱爷爷,我自己随便吧,她也不逼我说了。我奶奶的一大特色是在某些事上无比直接,逻辑上装不下一点特殊和复杂的线路,认为只要菜是红色的就是辣的,只要我少吃了几口就是不喜欢吃,只要不说我爱你就是不爱。所以我当时难以和我奶奶解释我的那种奇怪的心理,又被迫接收着她那巧妙的哭腔——我仍认为那是她手法高明的逼迫,又被安上了“麻木不仁”的头衔,又难以按压连续一周还是多久的内心的艰难的感觉,所以我当时很生气说实话,我很难得地感觉身体里有一团气炸开了,我的身体无法容纳下它,我必须喊出来或者打出去。我拼命想象我把旁边的居民楼锤塌了,但是没用;而和我奶奶吵架是会置我于死地的,我不想雪上加霜了。所以我只能听着,然后回到家之后进爷爷的房间,在我奶奶的注视下,顶着头皮,机械地说了一句好点了吗。这种时候,我奶奶都把哭腔和“你爱说不说”这种东西搬出来了,我半点余地都没有的时候,我可能坚持不说吗,不可能。我奶奶似乎满意了,也没再哭,只是每天提醒我,我也只是每天机械性地在完成一项任务。

 

至此,事情似乎有些跑题了。我机械性的关心话语显然不能再和我奶奶期待的关心画上等号了,但她却满意于此。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话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说给别人看的呢?别人也不太关心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而更多是你有没有说。

 

我也思考过很久,我到底是不想说那些话,还是正如奶奶说的,我真的不关心。对于那时候的爷爷,我更多不是对于病情的关心,因为我已经知道那是什么病了,我也知道爷爷大概率会在那种状态下成功兑换自己的人生重开券,一切似乎在我心里是无疑问的确定的了。所以关心病情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如果非要说什么有意义,可能是我们需要互相多看看吧。而我当时又因为如此种种类似事件对看爷爷这件事比较抗拒,也没想到兑换流程那么迅速和效率,所以当时也没怎么做那些事。所以这样一来,我似乎坐实了罪名。但是若只是问我自己,情感是肯定有的,我自己能感受到,但是面对那种情况我的心理又确实如前文分析的那样,又或许我就是在逃避那种状况?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

 

那么对于这一类奇怪的心理,它本身,我为什么会有,我有几个猜测。

 

对于我自己,我也很不喜欢被别人关心的感觉,可能是源于小时候在家里,我有p大点的事,全家都得围过来这这那那,这让我无比尴尬。甚至出了家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跑操,我走路,平地摔,然后一群还不认识的同学就围上来,“你没事吧”围着我脑袋转,我尴尬地要死,拼命说没事没事,还否认我真的摔了(同学都有眼睛……)。所以一种可能是我不是很愿意别人来关心我,所以我对别人也持相同态度。(这时当然有人要说你自己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但是我的心理本身就是一个我无法控制的前置问题,这里只是给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来源。)

 

第二个可能是我提前完成了一系列合理的推理所以判断此时我说不说关心的话事情都无法发生改变,为何再逼着自己去说说不出口的话呢。因为如果一个人生病或者受伤了(插嘴:我直到现在都无法毫无波澜地说出受伤这个词,甚至原来都说不出口,仅仅是这个普通的词啊),他要是没事,就疼两下,那我凑上去这这那那也没必要;如果他有事,那就肯定不是几句关心能解决的问题,得去找医生,所以我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不如直接给人支招治病;如果不确定有没有事,那有感觉的是他,不是我,我关心了就能给他找出问题吗,不能,给他提供几个思路,说点什么你这样动动,你那样有没有什么什么感觉,这些话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是以冷静的语气说出来,我都没问题,但是这又不属于关心的话语了。所以这样看来,关心的话到底是多余的。

 

又或许,我之前提的情况都不属于正常合理自然的关心。因为就在上周,大概,反正这个月,我看到了真实的没有让我感觉难受的关心的场面。第一节数学课上课之前,有一个同学上楼的时候好像磕了一下,然后来到教室之后还没好,就和朋友说起来这个,然后不止一个人问她没事吧怎么摔的,然后试图给她支招,后来数学老师来了也问了差不多的话。我在描述这些的时候一如既往感受到了些许尴尬,但是当时真的还挺自然的也没有让人尴尬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也有可能是我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免疫了?不会吧?

 

这部分的最后,我重新把前面一句话搬出来:别人也不太关心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而更多是你有没有说。这种东西不就是做给别人看的吗。同样的道理,我忘了因为啥被我奶奶确定为没眼力见(明明小学的时候看老师给我改作业的时候作业本叠起来了但是老师手里有东西我去帮忙翻了一下页就被夸了有眼力见),在她在乎这些事的一段时间,有一些状况,比如发生了一个事,现在这个场景,很明显我该这么做,我注意到了,奶奶也注意到了,我知道她在等我,等我做,看我有没有眼力见。这种时候,不也是把单纯能自然地帮一下别人的事化身成了看看你有没有眼力见会不会啊巴拉巴拉的事吗,这和那句话是同一个道理,做给别人看嘛。而我奶奶的很多认为我该怎么做的源头都是你要是不这样以后在外面别人会觉得你怎么怎么样。总归,总归,都是要做给别人看嘛,哈哈,好笑的,我奶奶人就这样,现在差不多遗传到我这了,天天在外面担心这担心那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样会不会让别人觉得巴拉巴拉,实际上别人根本不在乎。到底,到底,可能我讨厌的是做给别人看吧。(理由之一,对于那话本身天然的抗拒肯定不可能是由于这一种原因造成的,而且也不是我所有难以出口的情况都是为了给别人看,这里只是就这个点抒发一下,不是问题根本,问题根本已经说过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请别误会。)

 

呼应一下开头,“我爱你”也是我从不会说也不想说,难以说的话。我爸我妈很希望我能说这些话,但是这不可能。一部分出于尴尬和羞耻,一部分可能是我讨厌随随便便就说爱,这像是一种承诺,我担不起。(但是奇怪,我心里确定我一定爱的有且只有我爸我妈,但是对他们我依然说不出)

 

同理,有的时候感谢的话我也说不出,主要是那些很重大的感谢,比如听到或者看到什么感谢父母什么什么辛勤付出巴拉巴拉的我就很别扭。初中参加了一个交流活动,去交换生他们家的时候他们家最后一次带我出去吃饭后那个交换同学的姥姥,也是中国人好像,就单独拉着我说最后要和她家爸爸说谢谢这几天的照顾,类似这种。瞬间危险了起来,一本正经地感谢照顾什么的话对于我还是太难了,然后我上车之后,在能感受地到她家姥姥的默默注视下,逼自己和她家爸爸说,就是,很尴尬的一点是,我说地很秘密似的,很小声,很悄悄,然后就说完了,因为我尴尬,然后说完了之后大家都回应以笑声,然后我就更尴尬了。不是我不感谢他,只是就,就那么说出来,对我来说过于尴尬了,那些笑声也没别的意思,也是好的,但是他确确实实让我尴尬。

 

再次呼应开头,“饿”“困”也属于我很难说出来的话,某些时候。我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完全无所谓,随便说;跟我妈,无所谓;跟我爸,大概无所谓;在我奶奶面前,绝对不行。我是绝对不会在她面前说我饿了或者困死了一类的,因为我说的本意基本都是吐槽,但是我奶奶会回应以过度的担心和心疼。另,我非常讨厌心疼这个词。此外,说出这种话似乎也意味着我很弱。这似乎针对性很强,但是也不只是这一个,这一类除了语言之外,行为上也有。比如我很享受作为一群人里早上第一个起床的感觉,而我为下午因为不想写作业或者想躺着而去闭眼睛结果导致睡着然后被人发现并不告诉我还在我醒了之后各种关心的事情感到无比地羞耻,那一刻我永远都不想走出我的屋子。诸如此类的一些事可能是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弱并且失去活力和精力,我很讨厌这样。

 

到这里,关于一些我不能说的话基本要结束了。可能有人要说我这个人怎么什么各种人都关心我,我不知足反而讨厌,等我没人关心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也不是很知道,但至少没人关心我不会让我难受,我也不是很渴望别人关心,但是大量的关心反而让我尴尬和羞耻,我不喜欢那样。

 

这里说话似乎有点争论的意味了,抱歉。

 

 

关于面对别人的死亡

 

关于我爷爷的事还不算完。我爷爷转世投胎成功那天我本来要去学校和同学一起在班里元旦晚会上演一个搞笑类小剧来着,然后就被叫去医院,进去那个房间之后,看到我爷爷之后,其实我没什么太大的波澜,哈哈,多么无情的该死的小屁孩啊,哈哈,但是我真的没有多么地想哭或者痛苦什么的,可能是因为这个结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不会有第二种可能的,只是不能预测时间而已。好吧,听起来像给我自己找理由,当时我没想哭的时候,我也想到,这样是不是不合适啊,至少掉点眼泪才算是合格吧。所以我让自己哭一下,我确实找到了哭的感觉,并且我哭出来了,但是也只是轻微地,而且更多的是对于一些未竟之事的遗憾。之后我不想在很多亲人包括我奶奶群聚的充斥悲伤的地方逗留,我出去了,我到外面等着他们了,当然也是我爸让我出去等着。我等着,不一会我爷爷的一个妹妹,不知道怎么叫,的一个亲戚出来了,我们还开始聊天,我还试图缓解她的情绪。所以我不重的哭此刻已经完全消散了,所以我奶奶出来的时候我就是个正常人,然后她不出我意料地说,“爷爷都死了你都不哭,你就是不爱爷爷”,这话也不是第一次听了,而且那时候我也不想说什么了,我默认好喽,嘿嘿。(现在想来奶奶应该非常痛苦吧,我没有否认这一点,但是我仍然不能在某些事上认同她或者乖乖听话)(哦,并不是再为当时的行为抱歉,我觉得没什么对不起的)

 

那一天我真正担心的事情其一是我们小组的演出同学们怎么救回来,其二是我还能不能在这个家里,在以后有关爷爷的那些天里顺利生存下去。那天我给那个不知道怎么称呼的奶奶(爷爷的妹妹)展示我的兔子玩具,在一堆亲戚的中午饭上,没人说话的时候,我刻意和我妈像平时一样开了几句玩笑,展现了一点玩心。我不想让氛围永远是那样的,我不想让已经死去的人影响活人的正常生活。哦,并不是说死了就赶紧从眼前扫去,快快翻篇的意思,只是已经死去的部分可能不应成为活的人生里的更大的部分。当然也许我这种行为过早了。

 

至于之后的火化,祭奠等等的一系列事,每次都是和家里人所有人一起去的,所有人都很沉默,空气会很沉,每到跟爷爷说话的环节我都提前通知他们我要悄悄说,意思是不说出声。我每次在心里都在说,让爷爷放松,别太牵挂以前的事了,他该有一个崭新的人生了。我希望这一世的亲人之间的羁绊不要太过束缚他以至于他不能以一页白纸走向下一世。我希望他不管在哪里都记得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愿意做地事,有话就说有事就做,再洒脱一点,读书,哲学,诗文,这都是很酷的东西,也是我在多年后的现在所喜欢但也没机会和他好好交流的东西,这或许是一种遗憾,另一个遗憾可能是没和他一起把厕所墙上的小洞填起来吧。但这些似乎也不重要了,因为既然已经走了就要走地再自由些,既然留下就多看看还没走的东西。等等等等,我每次都会说这类话,倒不是有多么思念悲伤什么的,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我愿意主动去做的悼念。

 

比这悼念更顺意的悼念是有一次去看我姥姥,只有我和我妈,没有别人的注视和束缚。我走进那里的时候外面没有人,场地很空阔,树叶很绿,我的脚步很轻,我是释放的和自由的,所以我对姥姥的话也是我希望她自由,快乐,不管是来生还是死后的神秘世界。不管是活人,死人,面对死人的活人,还是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场景的感知着自己死亡的死人,都应该更自由一些吧。出去了之后我和我妈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还在正常进行,我们看出口长长的全是绿叶和树荫的没有别人的台阶和不知道是确实就在那还是我想象中的悠闲的看门大爷,说笑,吃饭,一切就是那样,也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多了一点点遗憾和一些让人舒适的期许。这样或许是对我来说,和已经死去的人之间最好的模式了。

 

孔子说守孝三年,庄子鼓盆而歌。我觉得前者毫无意义,浪费一个充满可能的生命的三年;后者,我总觉得也没什么不对,那似乎也是一种祝福,不管是对于死者,还是对于自己的安慰和释然,这好像很美好。我看过一些视频,外国人,在葬礼上播放自己录下的被关在棺材里的搞笑录音,开摇滚party,在墓碑上写下一份自己最爱的食谱……伴随着自己的爱好和快乐开启充满希望的新的旅程,同时又驱散了别人的悲伤。我看看我死的时候能不能也整一个。

 

希望有转世轮回这种东西吧。

 

 

关于喜欢

 

虽然有点突然,但是因为想让结构平衡一些,且我确实有些想说的想法,所以跑到另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是喜欢,怎么才算喜欢是我现在还没理解的一个问题之一。

 

你跟一个异性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很舒服,你们想以后一起做好多好多事,大概率你喜欢他;你跟一个同性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很舒服,你们想以后一起做好多好多事,大概率你们是超级好的朋友;

 

你和她非常亲密,你总能从她身上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你很想抱她,她比你大几十年,她大概率是你妈妈;你和她非常亲密,你总能从她身上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你很想抱她,她和你差不多大,你大概率喜欢她吧;

 

你你觉得ta好可爱,会陪ta,而且ta对你很重要,ta是一只猫,它大概率是你的宠物;你你觉得ta好可爱,会陪ta,而且ta对你很重要,ta是一个人,你大概率喜欢ta吧;

 

……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我总是怀疑,“喜欢”可能是如此诞生的:你需要找个人繁衍后代,但是为了生活质量,还是找个看着顺眼的吧。逐渐,这种寻找时所持有的态度变成了“喜欢”。所以会不会,有可能,喜欢的情感上的本质和亲情、友情等等我们从任何人身上寻找的我们希望的相处和快乐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它的对象增加了一项你们以后要成为关系特殊的情侣或者夫妻的这样一个条件,所以才把这种情感特殊化为“喜欢”的,或者说“爱情”。

 

写到这突然又想到一种可能,喜欢或许真真实实存在且是那种特殊的情感,但是有可能是人类最初基因里本没有的,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获得的,莫名其妙就有了的?

 

回归之前的,本来想说,那心动怎么算,又,本来想反驳,心动是一种类似仰慕,向往的感觉,面对偶像或者想成为的自己的样子的时候,所持有的,但是想想又感觉不太对,可能还是不太对吧。

 

这里我觉得可以拐向我自己的事了。我自认为自己曾经能算喜欢的人也不少,但是心动的感觉也许只有一次。我感觉好像有点喜欢一个男生,大概是他拥有很多我希望自己有但没有的特质,我们本来基本0交集我都快忘记这事了,结果导致最后我感觉自己喜欢他并且会心动的原因好像是我做了一个和他成为了朋友的梦和一些我自己不确定是否真正存在的互相看到和一些尴尬的讲座邻座但不说任何话等等等等。总之,一切从根本考虑的话,似乎都出自我个人的一些想象,所以可能是我期盼着自己去喜欢他,所以我真的喜欢他了,的一个过程。(虽然最后他好像有点想尝试跟我说话但是我实在是社交废物所以就没有然后了。。。突然好悲伤bushi)

 

以及我曾经亲自测验过到底是朋友还是会喜欢的这件事。我之前有一个超级超级好的朋友,我们每天在一起都在笑,超级开心的那种,没在刻意想着说什么但是总是在说什么,而且我感觉很舒服,我幻想能永远这样下去。(虽然起因是她故意说骚话逗我)然后我就想到了关于朋友和喜欢的区别的问题,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有没有区别。想不出来的我决定不如试试,然后我真的试试了,然后这成为了我高中之前几乎最错和导致我那一年最不开心的事情的尝试。也有一些非常快乐的时候,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我们不在一起上课了的影响,我和她没有原来的那种快乐了,我有很多事也不敢说了,然后我们闹掰了,我好像看到了她让我无比难以接受的一面,然后我们可能再也不是朋友了。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为什么看过的同性恋漫画里大家都怕表白失败就做不成朋友了。我后来还不小心把我留到了1GB多的搞笑聊天记录给删了,然后无意中看到原来拍的一个超级好笑的视频的时候会很伤心。好的,希望看过这些的人不会把我当奇怪的人。

(我俩,当时真的很快乐,不是网友bu)

 

总之就是,让我很怀疑“喜欢”这事的一点是,好像我每次都是在期盼着“我正在喜欢着某人”的这种情感,或者是期盼着“我有一个展”这种关系的拥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喜欢了一个人,所以我的重点好像一直都不是对方是谁,而是我希望我去喜欢,我喜欢喜欢着谁的状态。又或许“喜欢”真正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需求,也说不定。

 

总结来说,我的一堆好像议论文的东西,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的原因可能是,不应该过多地用逻辑解释情感,也许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觉得我喜欢了,我想要这样,那么我就是喜欢了。放任自己类似的感情没什么不好,甚至很帅,或许。

 

正好这两周看了一个番,很日常很可爱的那种,里面有一句“Everybody loves somebody”, 以及被归纳到了同一集中的各个人对各自喜欢的人之间发生的事,每看到一个角色在喜欢的人面前撇看眼神又脸红的场景,我会觉得喜欢真的很美好,我前面的一切论证的尝试也都不存在了一样,如果不知道喜欢到底是否存在的话,我愿意相信它存在。

 

当然很有可能是刚看完恋爱番的原因。

 

作者阐述:

感觉有挺多能说的但是很难挑,目前挑了这两个,试图给他联系了一下但是又有点关系不那么大,说没关系但是还是有联系在里面的。说话老说不清楚,自己写完重新看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还在想要不要之后添加一些别的内容,又不知道怎么过去比较合适,有联系但又不完全有联系,说是没联系又跟谁都有点。

 

作者阐述2.0:

名字起的很摆,随便看看吧。加了一个话题,可能会均衡一些,前面不知道咋改了就是说。

 

阐述3.0:我错了我重新读了一遍真的改了一点点点点。

avataravataravataravataravatar

8人评论了“我的一些“关于”(终稿)”

  1. 非常好的阅读体验,就是冻豆腐吃在努力扒拉那些含义不明的人生含混地带。
    个精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而且你也说得比较清晰而且中肯了。我在想,是不是“话语”这个东西在你有主观能动性的去运用之前,被周围的人抢着用她们的方式用了。他们预支了属于你的部分。因此,你宁可不说。因为说了就肯定中了他们模式的套路,被道德绑架、被过分关注……你宁可不向他人展示关怀,也要捍卫对他人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他人不是弱者的尊重。……

    以及,
    就像有的人不在意礼物,而有的人非常在意送出和得到礼物/有的人在意肢体接触,而有的人完全不敏感于肢体接触一样。话语对于你和对于其他一些人的分量也是不同的。它对你来说不是社交工具。
    嗯。
    我觉得,
    你有你的“语言”就好。

  2. 自评:

    1. (一句话指的是句号,吧?)

    在想写什么的时候就有些纠结了,后面发现我纠结去选择的内容不是毫无关联但互相之间的关联很复杂,导致我不知道从这里跳到下一部分是否是最合适的,以及我再添加一部分会不会显得突兀。
    很多话自己都说不清楚,或者说着说着自己又不明白了。
    可能提及了关于家人的事有点多,个人认为这个隐私的度还可以,毕竟可能读我写的东西的人根本就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就像是一晃而过的角色一样,但是即使如此还是在担心会不会大家就在某些地方不想评价了。
    有别的还想说的东西没写,也觉得再加一些不会让已有的两部分那么尴尬地二国鼎立,但是不知道写了会不会多或者重点不集中。
    有部分有点议论文了而且也论不清楚,自己读起来也不是很舒畅。
    可能有点急于为自己辩解和试图说服别人的意味,不知道别人读起来什么感受。
    最快乐:好像都差不多,就是解释自己的心理和看法还是比较爽的
    最满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满意吧,就是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了?
    写完才想让他气氛更活泼轻松一点。
    如果能早点开始早点写完早点睡觉就好了
    2.
    不确定这个结构会不会很奇怪,明明就两点还分了框;同时不确定自己再加内容的话内容和隐私相关的问题会不会给人带来困惑
    目前想再加一两个很想说的点,只有两点好像会有些尴尬;关于隐私,我觉得可以适当问问朋友的感觉并适当看淡,其实事情都没那么大

  3. 这篇文章每个事都非常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事,所以说你的感受更令人相信,也能更引起别人的同感,感觉有一种道歉心理,这里头的事儿,我感觉无论如何就选择,真正的损失价值也不大,所追求的也就是,自己的问心无愧,还有想去迎合心里头的声音,而心里的苦楚,正是说不出的话,引起共鸣的就是我也经常,会遭到那种感觉,自己总是亏欠他人的感觉

  4. 这篇真的好有趣!可以共鸣那些纠结(咳一会展开说),并被冻豆腐吃提出的可能性说服,是一个先拧巴再展开的过程(x
    也好像找到了出走一段时间的、因为自我探索产生的 快感。谢谢你呀

    1. 看文看得激动起来了,前说说我的纠结(x
      读前面的时候瞬间想到给我爷爷拜年。爷爷在山西,我和爸妈过年基本上回姥姥姥爷那边,小时候也是姥姥姥爷带大的,所以真的和爷爷不是很亲。我爸有七个亲兄弟姐妹,所以每年过年很难聚在一起,就会打视频聊天,很多很多人乌泱乌泱那种。经常是在一个美好的大年初一下午,我爸就会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把耳机和手机递给我,说你给爷爷奶奶拜个年吧,这时候我能看见姑姑叔叔家的孩子们(呃应该叫我的表兄弟姐妹)在视频那头叽里呱啦,爬上爬下,他们的父母(呃就是我的姑姑叔叔们)正用两只热切的眼睛盯着我。所以这时候我的每一个僵硬的表情和抗拒的眼神都会被捕捉到——这让我更加窒息。我只能硬着头皮僵硬地输出一些诸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词汇。这么说好像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孙女了,这让我的良知谴责自己,可这种谴责又让我感到更加抗拒,形成一个恶行循环。

      后来释然了,决定想说就说;如果不想说但必须说的话,少想一点,暂时把自己麻痹住,告诉自己,我心情很好,我善于社交,我拜个年没什么的,长痛不如短痛,巴拉巴拉的
      不知道能不能给冻豆腐吃一些启发呢,也许你太善于看清自己了,做不到像我这样(哪怕一分钟)的自我麻痹🤣

  5. 虽然我和冻豆腐吃在表达上是截然相反的,但是真的感受到了代入感,可能这就是好的文字的魅力吧。对于我来说我有着满腔的表达欲,那些感受不说出来就觉得憋得要死(所以经常会为了自己话多会不会烦到别人而心生愧意)感觉和冻豆腐是两个极端呢哈哈。不过我认为其实表达欲的根本是分享欲,如果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也足够丰富(或者说耐得住分享的寂寞)有的时候不表达也没什么错吧……懂你的人自然会懂的。以及,能够找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相处方式这一点真的很帅,请不要被别人干扰(个人选择的话当然没问题啦)最后,真的很喜欢冻豆腐吃的叙事。

  6. 前面的不知道咋改是因为应该说写得已经挺充分了。
    加入的部分虽然阅读体验不错不过感觉跟前面部分没啥关系,甚至冲淡了前面对一些事情的质疑给我的那种分量感。
    不过,
    总之还是,如果你愿意,就把自己的想法都写下来吧。放与不放(后面这部分)都可以说有自己的道理,看你要什么效果了。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