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gh也是动词

独处

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即使在学校这种相对群体社交程度高的环境中,也大部分时间处于独自一人的状态。由于走班以及自己社交能力不强的原因,高中以来很少融入进一个集体中。刚开始感觉有点奇怪,也思考过自己是否应试图去改变这种孤僻的状况,但最终也未实施。

然后我渐渐地发现,我并不是不能够正常地去和他人进行交流,而是很多情况下,我本身并不享受整个交流的过程。局促不是我向外的呈现,而是我内在的体现。社交中的我就像一个富有的社畜,为生活中的美好而工作积蓄却只享有疲惫。经自我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可能是“他人”意味着“未知”,我并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即将会有什么行为。并不是一但有个人接近我就会担心它突然跳起来抽我个嘴巴子,只是一种“别人多少会使我被动得到某些未知影响”的厌恶感。就像他们以某种方式侵犯了我的精神领域一样。虽然这完全不是别人有理由、有责任去考虑的事情,但在潜意识中以及冒犯了我。(并不会因此对别人有意见,我知道是我的问题)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它,转而将自我沉浸于独处所给我带来的私密感和安全感中。

独处而不孤独,我常常乐在其中。

应该一提的是,我也是很享受某些人存在所带来的感觉的。虽然占比不大,但这些时空碎片就像我记忆中细小的星河,涌出生活中纯粹的快乐。

 

 

自嘲

独处很容易带来成吨的胡思乱想(有奇思妙想也不一定,这种事儿谁都说不准),包括把自己代入到某个场景中进行一些阴间行动,对某种奇特生物的脑中构造等。进行完这些之后回想一下,会有一种跟多年之后看自己小学时期发的朋友圈或者作文的感觉。总之就是很无语凝噎。即使自己现在没觉得有什么,也会想未来限定版我是否也跟现在看小学纪念版我一样看现在新品版我。然后就会有一种跟多年之后大概更加智慧的自己一起嘲讽几秒或几分钟前的自己的一种荒诞的奇妙感。

 

其实也是一种证明现在的自己没有这么蠢的方法,毕竟真正的蠢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的。

 

但以上两句也会成为笑柄也说不定。。。

 

上头这句也是如前文加粗字体所示

 

上头这句也是如前文斜体字所示

 

陷入过这种思想套娃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cough

独处乱想多了总会感到自己的思维和世界脱臼。

咳嗽能让我感觉到“我”还是与世界联系着的。【毕竟我已经发出能被自己听到的声音了,也能喷气到空气中】这是一种我确认自己还真实地存在着的方式,然后由此我就可以投入到因为空想太久而事情堆积如山的烂摊子中了。

不止于让自己意识到,当一些人视而不见时也可以提醒他们“这里还有我这个人”

 

三个动词都有联系,cough真是很有体系的这么一个人啊

avataravatar

1人评论了“cough也是动词”

  1. 读完脑海中浮现出那么一只有壳类动物。生活在岩石下或者海底。
    壳里是双警醒,偶尔也闪过友善和“我懂”的眼睛。
    它在壳里煮饭 种花 在沙发上看电视,
    有时也发出cough类的波动,让壳外小世界起一阵子些微的波澜。

    内向的人也许都会在逃离社交后关起房门问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这个世界毕竟听起来很多哭声和笑声是外向或者开朗者制造出来的。不过,也许结论就是——自己一个人呆着更舒服。让ta一个人呆着吧,ta能制造出惊天能量。

    后两个词抵消了通常以为的内向人士在各种局势中的“被动”感。相信在近乎静态(或者看上去会被以为是静态)的存在中,自嘲和cough是惊天能量的来源。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