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暗下来,雨滴迟迟未落。头发是潮湿的,打卷儿了。七人的灰色越野车,不记得另外六个,只记得雨点淅淅沥沥的,打在玻璃上,被风拖拽着。
2
我站在悬崖边,木栈道的尽头。
灰色的天空异常的干净,不像真的,更像是被选中,直接delete,剩下背景板。雨点时不时的落下几滴,在木栈道上的留下灰色斑点,很快消失。海浪冲上礁石,冲到崖壁上,然后又哗的一声全部落回灰色的海,剩下一些白色丝带。
海风好像夹杂着盐粒,打在我脸上,和我身旁红白相间的灯塔。蔷薇正耷拉在木栅栏上,一小朵,被雨弄得没精打采。荆棘似的灌木,不知从什么地方伸出一根刺,在我腿上挠一下,但我没用动地方。我望着海里那个游泳的人,时而游一会自由泳,时而浮在海面上,闭上眼睛,让海水主宰自己,任它把他带去海滩,或是礁石。
当时的我估计与记下这段文字时一样,脑子空空如也,深不见底的海似乎把我的一切都吸了去。
2
我一动不动的盯着窗外看了几个小时,干枯的草原,果丹皮一样的草垛。阴天的墨尔本郊外像是提前进入了萧索的秋季。面包车摇摇晃晃,车里的人昏昏欲睡。但这是我最喜欢的天气。我爱阴天,或许是因为只有阴天看不到天空的尽头,或者说是看不到天空,这令我着迷。车开过一片片草场,枯黄的草像是长在冬日的北京,窗子缝隙里吹来的湿冷的凉风又把我拉回澳洲大陆。
3
第一个旅馆是白色的,早餐厅四面都是玻璃,早晨的阳光也足以把我亮瞎。蓝莓松饼,浇上枫糖,到现在还深深记得。单行道的另一边有座小房子,高高架起来,像树屋。
第二个旅馆中央是一片森林。黄昏的时候,粉色和紫红色洒在远处的山上。旁边的披萨店菜单,我看不懂一个词。一条街对岸便是海边浴场,连着海。浴场似乎没有边际。圆形的,椭圆形的泳池连在一起,温柔。太阳落在海里。
第三个旅店似乎在巷子里,走出去便是一个很大的写字楼,玻璃外墙,看上去是一块大水晶。酒店被围在现代建筑里,像是被遗弃了。一直走便是Chinatown,萧索。
第四个,记不清。
第五个,也记不清。
4
树林和小火车,旅途中的旅途。不知道这是哪里,或者是梦。绿皮火车,黄色的窗沿。先是金色的草场,然后是森林,最后停在花丛里。出口的小木屋摆满花,粉色、紫色、白色,然后是过轨道的天桥上,金属拱门,雕花。进来了,童话世界。
似乎有很多买手工艺品的小店,一个集市,店铺塞得满满当当,只有头顶上的玻璃洒下一些光。蝴蝶翅膀、薰衣草、干花。明信片,泛黄的纸。木头货架,玻璃罩子,里面的小王子。好像还有西瓜和汽水味儿。
5
十三门徒正接受着海浪的洗礼。或许很久很久之前,海里还有十三个石柱,不管现在只剩下六七个,歪歪扭扭站在海里。有一个高大的石柱屹立在最中央,连接着其他的几个。还有一个石柱的中段已经被打磨成沙漏状,似乎不久就会和那几个“门徒“一样,难逃一声“轰隆……哗啦……”,落入水中的命运。
6
往上走,花,礼品店,再往上走,缆车,缆车也往上走。
突然升起了雾。最长的缆车,架在雨林上。突然变得潮湿,玻璃上的水汽凉凉的。感觉在某个地方会有恐龙钻出来。拉住妈妈的手。
第一站,下缆车,看雨林,第二站,下缆车,看雨林……
看了好多次雨林,听了好多讲解,一点也没记住,只记得雾蒙蒙的,雾蒙蒙的,阴森恐怖。恐龙没出来,蜥蜴倒是有好几只。
7
吃生蚝和龙虾。
海鲜市场的白色大棚子,印着红色字。大龙虾静静躺在缸里。人挤人,排队挑虾。我和妈妈被挤出来,在海边的一处占座。
冰冰凉凉的虾肉入口,像是有嚼劲的果冻,舌头小心翼翼的,生怕龙虾活过来咬我。
8
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冰凉的风在吹,牧草是绿色的浪。小火车穿梭于杉树林中,汽笛的轰鸣卷着金黄的麦子,直冲到沙漠里。海水被太阳烧的炽热,映衬着丁香色的余晖,照在泳池边上。玻璃罩子里不仅是玫瑰,更是我的梦。
海浪还在不断冲击着礁石。
又一个石柱倒在海里。
望向太平洋的彼岸,似乎勾起我前世的乡愁。
作者阐述:
虽说这样一篇几乎全写景的游记有些不符合回忆录的题目,但这次旅行算得上我记忆里最鲜明,又似乎有点不真实的一块印记。旅行一路顺利,却没有什么事情让我感到难忘。反而是独自呆呆的望着窗外时所见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至今都记得深深刻在脑子里。是因为澳洲的荒凉,还是因为辽阔,或者是它的孤独,让我十一岁的心与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