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视角下的童年故事

童年时的自己

  • 性格/思维特点

性格内向,喜欢乱想。

  • 语言表达能力

不喜欢说话,会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

  • 关心的事(事发当时/那段时间)

关心明天。

 

上帝视角

  • 事发当时的周边整体环境(天气 景物 场地空间特征 季节光线时间……)

在一间普通的小学教室里

  • 事情里其他人有态度吗?环境对于孩子的判断有影响吗?

有她的同学和老师                   有

  • 这件事跟孩子过去的生活有什么牵连?对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孩子因为这个事有什么变化吗?)

让她恐惧上学和发言

  • 请给这位小朋友起个名字(不要是你的乳名)

小西

 

其他人视角

(1)对发生的事的关注程度

在旁观

(2)性格/思维特点

她看起来很木讷 半天没有反应

(3)说话(表达)习惯

她只是很小声地回应了

 

第一重——事发当时的自己 (第一人称为主)

第四节 按揉风池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我感到有谁靠近我,偷偷睁开眼睛,一张大脸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不敢动,手心直冒汗。她又凑近了一点,盯着我。“作业是谁写的?”恐怖的语气,好像已经穿透我。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回应。

第五届 按头部督脉穴 一二三四 ……音乐还在继续。我很慌张,我并不知道她问的是什么作业,更不明白她的问题。她又凑近了一点。我更加紧迫了,到底是什么啊。哦,我想到了,我昨天叫妈妈教我写了一个字,那么难的字肯定不是我这么大就能写出来的,是这么回事吧?

眼保健操的音乐结束了,我得赶紧找个理由。“谁写的”她又问了一遍。我终于给出了答案:“妈妈”。她的脸终于从我前面移开,大获全胜的表情在她脸上绽开。

“啧啧,你们班有些人啊,作业叫家长写”表情变成很为我遗憾一样,“毕竟是你们班嘛。”说罢,她离开了。

我好像粘在了座位上,只是发愣,一天的课间都没有离开。

 

第二重——上帝视角(第三人称);或者你认为有价值的旁人视角(要求有第三人称—结合第一人称)。

她怎么来我们这边了,不过这会儿做眼保健操应该不会有什么吧。我眯着眼偷瞄,希望她只是转悠,千万不要找上我。上次她叫我在讲台上罚站的事真是讨厌死了,真希望她这一个学期都请假不来,反正大家都不想上语文课。啊,她停在小西前面了,只能暂且祝小西好运了。尽管她压低了声音,但我还是听到了,她问的是:“作业是谁写的”。我不敢看下去了,我闭眼接着做眼保健操,但我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偷看一下。小西好像一条冻鱼,这么长时间姿势一点没变。她赶紧放过小西,也放过我们吧,班里的同学都被她“关心”了个遍。啊,小西还没有反应,真可怜啊,今天终于轮到她了。

眼保健操都结束了,班里的同学看到是这幅景象互相使眼色,谁也不敢动。“妈妈”小西终于回答了她。她还是那样,又开始说我们班坏话,她不是说我们不好就是在说我们家长不行。她终于走了,班里一下子爆炸开,又恢复了平常课间的样子。

 

avatar

1人评论了“双重视角下的童年故事”

  1. 气氛的紧张-压抑-炸开被表现得很好??不愧鹤唳。最棒的是直接切入叙事,没有任何有的没的做周边。第一视角用寥寥几个句子就把大脸凑过来的恐怖传递出来了。大获全胜、遗憾、粘、毕竟……用词准确、简练,让人回味的空间就大。

    第二个视角其实蛮微妙。我们平时似乎喜欢对立视角,不太乐意找平行视角。而这个平行视角不错,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同情兄”(语出《围城》,就是有相似命运的人)。最后这个视角带出班里气氛炸开,又把核心受害者的孤独反衬出来了。

    没有一笔浪费掉。好好好?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