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强烈的矛盾感,是从我上学后开始读各种文学开始的。
在生活的世界中,大人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世间的一些潜规则,以为避之不谈就会造就一个纯净的乖孩子。但往往事与愿违,通过网络、书籍,我了解到了何为“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小时候被保护起来的童话世界被打破给我造成巨大了冲击,于是会使略显稚嫩的我陷入极端,想要走入另一端的深渊。我能隐隐觉出,大人们会对这些“不能播”的事情产生的抵触情绪,有时我会试探性地问大人:“为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人都是复杂的。”
好一个人都是复杂的。引得我更加不解与难过。
为什么一个平常善良可爱的同学会在一个韩团rh闹得人尽皆知的情况下仍旧狂热下去?为什么有些粉丝在跪着追星?为什么一个对女儿无比宠爱的中年男教师会去qj另一个热爱生活、崇拜老师的小女孩?为什么家庭已经默认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而口出“他就是负责赚钱的,所以可以躺着不做家务啊”这样的惊人之语?为什么我们看关于死亡、性的书和电影要遮遮掩掩?为什么一个丢妻弃子还毒死一个人的“天才画家”会被大多数人追捧为对六便士不屑一顾,追逐白月光的人??!
实在是无法可想。这很难不使我厌恶周围的一切,身边的每一个人。最近重读狂人日记,便再次感叹鲁迅的文笔真是精妙绝伦,我便是月色下徘徊的狂人,所有人都是要吃我的人,而到底是我疯癫,还是这个世界疯癫;是我清醒,还是这个世界清醒,我也不清楚。
可是我又察觉到,我又是无比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人,我时常会忍不住觉得他们真挚、真诚、勇敢、动人,忍不住想抱抱他们。有时,当我在道歉、受伤、诉说时,他们的安慰、善解人意让人热泪盈眶,令人忍不住在深夜里破防。而这些人却又是上面的那一群人。我会在书中、漫画中、电视剧被各种人间真情打动得不停大哭,尤其是亲情。
在看完某些影评后,我又在胡思乱想了——这到底是人间的至真至善,还是资本制造的工业糖浆般的煽情,是放在任何场景下都适用,借用爱国情怀、亲情来赚钱的商业真情?李国华口中吐出的“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为什么那么多摄人心魂的字句出自作者龌龊的目的、虚伪的自尊心?文学是美好的吗?有教育素养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吗?
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后来狂人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吃人的人。当妹妹抛出一些天真的问题时,我在回避、我在闭口不谈,企图通过隐瞒来铸就太平世界。我夺走她的画笔、她的玩具,让她别墨迹赶快出发,让她去默写英文字母,我像人们批判的那样扼杀的儿童的天性,我懒得去回答她一遍又一遍的关于葫芦娃的问题,玩起了手机。于是我又开始厌恶自己了,我欣喜于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裂痕,又痛恨于自己混迹之中,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鲁迅又深切地爱着有劣根性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或许我的恨中也多半有些无奈、心疼、怜悯、惋惜?
我想,做出改变与历史年代无关,凝视深渊并不代表与深渊共舞。我热爱的是这个世界,痛恨的是他身上的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