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是记忆中的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搬过一次家所以现在也依然是我的卧室。
构造
正中间是床,大小可以睡下两个人。小时候睡右手边,现在睡左手边。床头是一个拉板,里面可以堆放衣物。床两侧有抽屉,存放药物和手电筒。
床比较软但也会发出咯吱的声响,晚上偷偷熬夜时会很在意被大人察觉。
床左边是窗户,可以望见对面的居民楼。因为一些不清楚的原因,楼底下的声响总是能很清晰地被听到。
夜晚能清楚地看到对面亮着灯光人家的室内情形,也因此会非常谨慎地拉上窗帘。
床右边是一个大型衣柜,存放着家里人的各种不常用衣物以及床单被褥。衣柜门是推拉式的,中间有一面可以被掀开的镜子,内部也可以放衣服。白天会不停地用脚把门推来推去打发时间。
躺在床上,正对着的那面墙前堆满了鞋盒子,像是某一位艺术家的杰作。里面一部分是父母买给的还没穿过的新鞋(因为时间原因都穿不下了)。靠左是一个小型衣柜,存放我常用的衣物。
顶部的灯被换过,之前那个因为中间有个黑色方形图案,总是被我当成某种污秽而避而远之。
夜晚
虽然小时候和大人睡,但我还是很怕黑的。夜里的危险来自于四面八方,除了背部靠的床垫令人安心,其余方向皆被我警惕。可以说睡着是在我因为困意而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才可以发生。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右侧,那个巨大的黑色衣柜以及房门。每个夜晚我都会仔细聆听着房外的动静,警惕着从下水道返生的怪物或者撬门而入的窃贼。也因此当自己单独睡觉的时候第一个举动便是插上房门。但封闭的空间却加深了对内部的恐惧。夜间的衣柜投射的巨大阴影狰狞而令人不安,仿佛要将人吞噬。睡觉时我会尽力用被子阻隔与它直视的目光。
被子是我唯一的护盾。即使在夏季也会用被子堆起高高的堡垒架在我与衣柜中间。厚重的被子给人以安全感。
作者阐述:
作为回忆有些过于清晰了。回过头来看其实这种儿时的不安曾经映射过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幻想过会吃人的书房还有引人入魔界的镜子。对独自一人处于封闭空间的恐惧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克服。
“白天会不停地用脚把门推来推去打发时间”/“总是被我当成某种污秽而避而远之”细节展示着写作者写作时的放松,让阅读有味?
这是那种看上去“无它,唯有日常”的房间吧。谈不上鲜明的个性,特殊功用……但是被子垛和柜子门却让人读着都安心。鬼故事频频在这样的地方上演,也许安全和不安全的感觉交织才是成长的“正常”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