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厨房,是淡黄的暖色调,微微发黄的墙皮上裹挟了从宽敞明亮的窗户里洒进来的暖阳,小小的厨房里竟囊括了晚霞,大概是因为每次都是在放学后的黄昏时分等待着奶奶做出美味的晚饭,才会对厨房有这种印象吧。
在我的记忆中,厨房里是没有油污的,这一点不太真实,一个已经有些年头的厨房,怎么会没有油污呢,可是在我心里,那间小小的厨房只是温馨的代名词。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间小厨房是我们经常待的地方。印象里奶奶总是在不停忙碌,为我烧着各种好吃的,而我喜欢坐在餐桌旁,看着奶奶忙碌。奶奶还喜欢教我做饭,她总是告诉我,看好了啊这道菜怎么做,要先这样再那样,却总是说危险不让我上手尝试。不能上手尝试的做菜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总是望着窗外发呆。窗户外面是一个小花坛,花坛里面被妈妈种上了月季和山茶花,我发呆的时候就喜欢观察这些花,于是奶奶教我的步骤我是一句都没听进去。现在想想实在可惜,我还一个没有学会呢,奶奶却因为生病不能再进厨房了。儿时的味道也变得飘渺无影,难以再次找寻,唯有记忆里暖暖的小厨房,和奶奶忙碌的背影,还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有落木萧萧特有的味道,我仿佛是来打卡的:)
从厨房写到花坛就是一个好。对儿童来说,注意力本来就没法安住在眼前现实中的。而厨房的实和花坛的虚又形成了鲜明对照。“我发呆的时候就喜欢观察这些花”这真的是很“童年”了。想想大家童年时那些奇思妙想不都是从对寻常事物的凝视(大白话:fadai)中升起的吗~
“怎么会没有油污呢”“不能上手尝试的做菜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句子又是一个好。你不是写给别人看,你是自己在记忆碎片里玩儿:)一派天真再一次让我想起了萧红。
“看好了啊这道菜怎么做,要先这样再那样,却总是说危险不让我上手尝试”一句话就把奶奶的某些特质捕捉到了?
是跟我消失后姥姥来家里给我做饭的样子一样哈哈,阳光洒进来是很美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