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阳台

往往到了午后,亏了向阴的朝向,我家那两平米的地方才摇身一变变为“阳”台。记忆中,往往到了这时,阳台才充斥着温暖,我便纵身其中,享受会儿落日余温。但,我残存的记忆就如同略显迷蒙烟韵的落日余晖一样,模糊而迷离。至今我都想不明白小时的自己为何喜欢沐浴落日余晖,毕竟直到如今,我都是个挺讨厌阳光的人。或许恰是因为余辉无了耀眼的光芒,照在脸上,格外舒惬。

沉重而干涩的推拉门,永远是小时的我最大的敌人。每次我都需使尽全身力量,将它推开个小缝,一条腿跨入,侧身,再以背部抵住墙壁,双手合力将那敌人打败。打败了敌人,我便可以好好在阳台“翻找一番”——阳台中堆满着杂物,左侧的书架无所不有(那个书架已经“废弃”,干脆扔到了阳台发挥它剩下的价值),沿着书架向上看去,撑子撑着衣服排排挂在那根长长的金属杆子。说到那根杆子,它也给我惹了不少麻烦,它内部中空所以一旦撞击墙壁便会发出刺耳的“砰砰”声。架起它的两个位置经过了精准测量,无论左移还是右移均不会让杆子掉下。印象中,我总是想把杆子精准的架在正中位置(有点强迫症),我吃力地拿起晾衣杆,摇摇晃晃,慢慢将晾衣杆对准杆子的底部,用力将它抬起,亏了那不小的摩擦力,艰难地将杆子扶正……每当完成,大快人心。

……

余下的记忆便是杂物了。杂物、杂事、杂乱的回忆,都堆到了阳台……

我推开那沉重而干涩的推拉门,走出了阳台。

 

作者阐述:记忆中发生在阳台里的几件事。如今阳台已经大变,更新了几轮,但至少阳光没变。(嗤笑

avataravatar

4人评论了“记忆中的阳台”

  1. 描写阳台推拉门和晾衣杆那一段非常生动形象,仿佛真的能看到一个孩子在与阳台上的事物斗争,同时也反映出阳台的杂乱无章,十分有表现力

  2. 从一句话中间直接切入的开头,十分诱人?
    我便纵身其中”这动词用得夺好啊
    (喜欢夕阳+1,理由也许也是相同的吧)

    关于阳台其实总共写了四个点。光线、推拉门、书架、晾衣杆。每样都抓住了,让人能沉浸其中。最后晾衣杆部分为最佳?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用的动词就是普通那几个,不过画面感由此构建出来。搭配省略号后面完事了的拍手叫好,节奏让人很舒服。

    “杂物、杂事、杂乱的回忆,都堆到了阳台”灵动地把讲述拓宽了时空,给前面的细节和具体事物增添了厚度和分量。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