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想要拥有名词也太难了吧——”大茨乔明努力了一天,终于确认了让所有能理解“拥有”与“名词”两个词的人认可自己的难度,然后试图找到了另一个方案——解析所有可见的概念,这样终有一日自己可以拥有概念——也就是作为概念的“名词”。
“像是铅笔就是一个名词。”
“我有一根铅笔…我有一个名词!”
“不可以的——名词是一种概念,你不能拥有一种概念。”
“什么是概念——”
“概念…就是概念,你之后就会懂的”
大茨乔明想不停地问下去,但那个跟他闲扯的大孩子已经走远了,他想不到自己可能是为了显摆的几句话会对大茨乔明产生什么影响。
“我有这个小车吗?”大茨乔明向朋友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则是“你傻了吧,你当然有这个小车。”但是同样的问题,妈妈给出的答案不同:“有这个小车的是你弟弟,不要拿他的东西。”又去问他的弟弟,却发现他的弟弟还理解不了他的话,只会拿着小车滑来滑去。
只要让人们都相信我有,我就真的有了,一个完全不可靠的信念在他的心里产生,然后很快遭到了挫折:很难通过这样拥有“名词”。
很难说他在坚信着那个大孩子的话中的哪些。接下来他努力地去查证、去理解什么是“概念”。然后得出了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解决方案——只有知晓了足够的概念,才能拥有“名词”。
于是,他试图世间一切都化作“概念”。那之后就像只在一间屋子里的人真正地开眼去瞧这个世界一样,他产生了太多疑惑:世界变大了——信息膨胀了起来,一切都有待去探寻,前方出现了一片广阔而又未知的领域。
广阔的世界仍旧有着无数的“概念”,已不再想拥有名词的大茨乔明仍在以过去的方式瞧着这个世界,这是他那或许幼稚的想法带给他最重要的东西。
___________
写的什么玩意 全盯着“想要名词”了 然后太多都围绕这个写,后两个词就完全都扔到一边了 然后写的东西也不怎么样
我要被“名词”难疯了,这篇很好地处理好了“名词”,不过的的确确“瞧”和“大”没有特别好地体现出来(但是你的人物名字里有大诶)
人物名字是 大 名词 瞧 拼的
嘎嘎嘎~
人类的孩童总是对根本的问题感兴趣——”“我有这个小车吗?”大茨乔明向朋友一个无厘头的问题“所以剧情很吸引我。因为我觉得作者在探讨重要的事,而主人公是有趣人类。
为了获得名词,他试图去定义(领会…… 的概念/定义…… 的概念)身边的世界。如果这时动词出现,让主人公通过具体可见的行动去推动一些事情,故事就真的展开了。不过也许因为”概念“和”词语“本身是抽象的,作者没有让主人公的寻找落实到行动,所以结尾用一种“虚化”的方式草草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