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
普通的木床,硬的。床单和被套也是市面上常见的样式。
2.冰箱
隔夜的饭菜,土鸡蛋,几罐啤酒。
3.每天⼊睡前最后⼀件事
刷手机。
4.中学毕业于
河北某普通高中。
5.喜欢的书、电视节⽬
没有特别关注的频道,通常是随缘看看电影或电视剧。喜欢看阴阳五行和中医方面的书,以及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6.怎么跟妈妈说话
很孝敬父母,会经常打电话询问老家的状况。但对自己的生活不怎么愿意提起。
7.最好的朋友
高中同学,在外地打工,不常联系。
8.包
一个大布袋子,用来装中午饭。
9.失眠时会
听评书。
10.他/她最害怕什么?有过什么噩梦吗?
丢掉工作。
梦到自己在激流中奋力向前游,最终从瀑布跌落。
11.你见到他/她时,他/她正要去哪⾥?
正在摊子后工作(作画)。
1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依靠的是本能、逻辑思考还是情绪?
本能。 长期的处世经验产生的直觉总是很准的。
13.最难忘的事情
好心人捡到自己的物品归还,从而相信人间还是有温暖的(其实是太贵重了不能丢)。
14.周⽇下午他/她通常在哪⾥度过?
在家歇着,喝喝茶看看书。偶尔会去花鸟鱼虫市场转转。
15.⾝体特征?
瘦高,穿一件布褂。
16.⾝体语⾔(表情/⼿势)的特征?
工作的时候会用手背不时抚额,闲着的时候习惯把手背在身后。
17.喜欢(讨厌的⾷物)?
西红柿炒鸡蛋,肉。
只要在能吃的范围内都能接受。
18.最后,他/她的名字(出⽣⽇期?)
周顺水,1987年2月5日
春日初临,万物复苏。此时正值旅游旺季,万寿山上的榆叶梅开得正盛,引得周末出来踏青的人们争相围观拍照。山顶的几个景区门店正在向来往的游客兜售价格不菲的商品。
因为游客多,周顺水早早地就摆好了摊,架起了旁边“姓名作画”的招牌。很快便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里里外外已经围了三层人。
“师傅,我也来一幅。”
“好嘞,您稍等。”周顺水没有抬头,只是专注在手底的工作。其他人也都紧盯着自己手下。他却丝毫不慌,从容地用石块沾了沾颜料,在纸上涂抹了几下。又换了一种颜料,轻轻勾出几笔花纹。最后向上一点,便赫然是只鸟了。
很快地,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材料,仅仅是手腕的一转、一提、一切、一划,金元宝、太阳、龙凤、竹子、花的图案便应然跃到纸上。不到五分钟,一副由各种图案拼凑出的姓名画已经完成了。他将纸抖了抖,交给旁边儿负责装裱的助手,喊道:“下一位!”
周顺水在景区已经工作了五年,他的摊位也确实是这周围开得最成功的几家之一。火爆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价格公道:十块钱一幅,抵得上隔壁一根掺了淀粉的烤肠了。一部分是因为大家都乐意看画,买回去挂墙上也能图个吉利。但周师傅却以为自己的口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名脱不开命,既然是姓名作画,自然免不了一番阐释。顾客写下的姓名,他总要照着书上读来的理论解释几句,才开始作画,大有算命先生的意思。因为教他画的老手艺人讲过,这画画的技艺固然简单,学个一两年便能精通。说话有趣,讨人喜欢才能真正有回头客。
因此虽然累,周师傅依然孜孜不倦地为围观的人讲解他的那套五行学说。他不知道,现在流行的已经是星座塔罗、MBTI,而听他讲的人也全然不信,只是处于无聊,抱着听个乐呵的心情在看。不过假使他知道,他也会说下去的。因为漫长的流水线作业总是需要点解闷的法子。因为他自己信,于是也乐意说。
“老周,那么早就收摊了?”隔壁古装店的老板问道。
“嗯,今天天气好,我也下去转转。”
昆明湖畔,风吹过波光凌凌的湖面,拂过翠绿的杨柳,轻柔地打在周顺水的脸上。他忽然看到湖边有一群游客围着的一位中年人,似乎也在作画,于是好奇地凑上前去观摩。那人正在画对岸的佛香阁,用的是油画,但像是并未受过专业的技法训练,只是在拿画笔慢慢地涂抹着,绘出一个简单的形状。他也并未要卖自己的画,也并未理睬身旁的人,自顾自地一个人安静地画着。渐渐地人群散了,周顺水依然盯着他手中的笔。
他突然在想,十几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也许继续卖画为生,也许已经教了一个徒弟。他曾经担心有一天会老到握不住画笔,再也无法站起身工作,老年生活会无聊而无趣。但他觉得,退休之后,偶尔像这样来这里画些自己喜欢的画,似乎也不错。
作者阐述:有些不自然又有些平淡,唉。
“他没有意识到,说的这些话其实是让自己在漫长的流水线作业中解闷的法子罢了。”有趣起来~
进深版人物问卷(15分钟)
1、如果ta有机会为自己写回忆录,你觉得ta会看重自己一生中的哪方面经历?具体到,ta会致力于讲述什么时刻?
会怀念学生时期的生活,如果当初好好读书的话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2、性格:如果有机会回看,ta认为自己性格的优点是什么?(ta会想起哪些事情“作为例证”?)ta会痛恨自己的哪些特点?(ta会想起哪些事情“作为例证”?)
和光同尘、与世无争的处事态度,总是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很矛盾地,他有时会认为这是不求上进的表现,并会向往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
3、外界:对ta自己来说,是受了哪些外界影响,ta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对你(创造ta的人)来说呢?
周围大环境:走出去,到大城市去打拼。
拜师学艺:获得生存技能
几年的磨练:逐渐适应,并且依赖现在的生活。
4、想象……文中曝光的ta这个事件,有或者没有,对ta来说都一个样吗?(会有本质性影响吗?会有些微影响吗?会有看似无但实则有的影响吗?)那影响是怎样的?
对今后的生活暂时没有影响,但在未来某个需要作出重要人生抉择的时刻也许会有。
进深版作者阐述(15分钟 )
1、你心目中想要展示的人物核心特质是什么?
精于世故,但不明白内心渴求。
初稿跟上述目标的差距在哪儿?(哪里是你想要、但感觉没写出来的)
还没有情节,前边是别人视角下的他,后面的心路历程又太直白了。
设想的情节是去山下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人作画,从而开始考虑退休生活。
2、你觉得自己选取的情境/事件是(展示人物核心特质的)最佳选择吗?
如果不是,你现在想来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情境/事件可选?
不知道,想不出更好的了。
3、具体说,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因为时代环境差异,我无法设想真正的他是什么样的,并会夹杂个人的价值判断在里面,所以有时感觉很矛盾。
“和光同尘、与世无争的处事态度,总是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是因为这个所以叫了个顺水吗……
不能进到人物内心深处,或者不能找到一个人物跟自己共鸣的点,这是写作里的一个困难。“并会夹杂个人的价值判断在里面”这里我的理解是,沉默不是不知道写人物必然会掺杂作者自己的价值判断,然而也许你不够理解/了解他,所以会觉得这种判断来自外人,不“地道”。
除了更多的观察他,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比如查阅资料),我也想不出其他解决办法。
让他看到其他人作画,这本算还不算事件,因为对周的境遇没有任何改变(推进?改善?恶化?都没有)。周为什么要考虑退休生活呢?也没有铺垫。
原本的设想我觉得有意思? 如果架设个产生冲突的事件,会比较容易把人物内心的冲突写出来。比如——这样呢?画山水的老头不在山下,就是周顺水邻座的手艺人。周顺水一向自恃对对方能白话、挣得多。有段时间园区传闻要清剿无照摊贩,周顺水很发愁,歇工时带着酒去邻座,想商量怎么能改行。没想到邻座给他放《广陵散》,说天地之大人不过小小一粒微尘,更重要的是胸中浩然之气。周顺水自惭形秽,胸襟豁然开阔。
不过,这个事件里冲突也不直接…… 让我再想。
看到和人物有关的一些问答感觉周顺水像一个比较市侩的人,但是在小故事里好像没太感觉出来,反而像一个技艺很高超的师父呢,可以询问一下周顺水比较显著的人物特点吗~
1、作者笔下的人物哪里吸引你?(你可以举例、也可引用原文。)
单纯读故事,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
读人物问卷的话,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市侩,具有满满生活气的中年男子。但是读故事的话我会觉得他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热爱生活的老师傅。
2、请试着帮Ta解决困难(作者阐述的问题3)
沉默的问题是不知道真正的他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创作到现在之前那个陌生人以及成为周顺水这个人物的雏形,周顺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喜欢的东西、会思考的事情都不必按照原型来描写,可以大胆创作,合理构思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作者你说了算,真正的他是什么样都是你来决定。)
3、帮作者设想1个情境——根据作者在进深版阐述里提出的目标,你认为展示人物的哪些时刻有助于展示出Ta的这种特质?
我认为可以描写一下忙碌了一天收摊之后他的心里路程,或者在某种极端天气他依然要去出摊赚钱却没有客人,一个人守着自己的摊位时的心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