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的恐惧,绝症,四处延医问药,尝试,渴望活着,渴望继续,害怕的其实是理性主义导致的未来无尽的黑暗,没有人知道死亡,没有人经历过,根据理性推断,那可能就是一场梦,一场没有尽头的梦,永远不会再醒来,害怕着,颤抖着。这是人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

 

他轻轻的叩门,在医院漆黑的夜里,所有人都已睡了,只有值班医师的那间屋子从门里透出微微的亮光,听到一声进来之后。他推开门,用病中细小的声音说道

“医生你好,我是324房的*** ……”

“你是***?”这是个问句,医生打断他的话,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来。

“对呀,我是来问问我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这个四期治疗已经完成了,昨天应该是最后一点输液,你看,这我还记在本子上呢,按理来说,应该开始下一个疗程了,最近又有一些新的靶向药,我觉得我还可以试试的……“

“哦,这些啊,也对,你想试试,这是好的,但……你先坐下“上了年纪的大夫把手伸向保温杯,喝一口茶,厚厚的眼袋上,眼睛发出柔和的目光,平淡如水。

“喝点水?“

“不用了。“

他坐下,挺直腰板,八指相插,两个大拇指快速的转着,等待着医生的话。

“你有家人吗?朋友?或者是任何你信赖的人?“

“没有。“这两个字坚决的令人不可思议。

“妻子两年前去世了,没有孩子,至于朋友。“他苦笑了一下,”外地来的,工作十年,却没有一个称的上是朋友的。“他稍作停顿 “还是家乡好。“

“嗯,那我直接和你说吧“老人也出奇的没有迟疑,可能是岁月的经历让他泰然自若。

“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比如出生,死亡……“老人停顿了一下,可能有两秒吧,可那段时光在他身上却有一个世纪那么久。

“大概还有三个月”死亡的判决如断头台落地般一样迅速

刀落下,精神上,他早已身首异处。

他倒在沙发上,双手摊在两侧,目光中透露着绝望,眼泪顺着脸颊滑下,嘴里念叨着”不,不,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想……我不想死。“沉默,随之长叹一口气,“难不成就这样?

“你为什么害怕?

“怕黑“

怕你不知道死亡之后是什么?“

“也许吧”

“那你还不如知道怎么去活。“

“也许吧”

“死亡是一个必然,你所能做的是把之前的事情变得充实”

“也许吧”

他推开门出去,走在医院洁白的走廊里,他孤独地踉跄地走着,没有希望,胸膛里冰冷着,昏黄的灯光下洁白的走廊一如他惨淡的心情。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死期,可他偏偏知道了,因为他勇敢吗,不,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他的绝望,在世界中的绝望。

推开医院沉重的大门,夜里的寒风让他打了一个寒噤,他抬起头望着黑色的天空,长叹一口气“黑,真他妈的黑呀。”掸掸台阶上的土,坐下,从大衣内兜摸索出烟盒,抽出最后一支烟,才想起从确诊到现在已经戒烟快一年了,他笑了笑,把烟叼在嘴边,掏出打火机,点亮周遭黑暗中的一小部分。吐出第一口烟,心里已经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了。他没有关上打火机,只是深深盯着火苗,想象着神话中的希冀。

神话永远都不会是真的,但透过火苗,他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那是一条医院附近污水横流的小巷,雨后格外的泥泞,巷子里有两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他俩好像不认识,老人在前,孩子在后面很远,老人微微驮着背,小心翼翼,尽量避开泥地,慢吞吞地走着,孩子却不以为意,赤着脚,一口气跑了很远,似乎一点也不想停下。老人渐渐消失在巷子的拐角处,过了一会,孩子也转了过去,消失在视野里。

他看着巷子,直到烟烧到了他的手指。

三个月后,村子里的人们发现他坐在自己院子里的菜园旁,躺在摇椅上,两眼微闭,嘴边挂着一抹满意和安心的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avatar

2人评论了“笑”

  1. 0、初稿中,你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安排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情节,有些思考。 
    1、梦里最鲜活的感官感受(视觉/听觉/触觉……),你有没有用独特细节把它们描绘出来?
    感官感受并没有,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我觉得描写刻画的还可以,但觉得不太容易引起共鸣
    2、主人公是谁?Ta在故事里的经历可以被串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吗?
    他 故事线比较清晰,但故事略短
    只有两个场景
    请代入第三人称,去体会从故事开头到结尾Ta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对待死亡的看法
    3、Ta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特征)? 
    害怕死亡,理性为主,善于思考,对ta来说意味着对某些看法的改变
    请基于此再次梳理故事中Ta的经历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
    4、修改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会是什么?
    不知如何扩充场景、情节,使思考传递更加明确,感觉想说的没有说清楚。
    最后、修改后问自己:你在梦里核心的情感有没有传递出来?
    感觉核心不在于情感,但传递出了某些感受,思想还是没有明确的传递

  2. 死亡是个有分量的话题,主人公之直面,也就是作者的直面了,有勇气?
    的确看到后面不明不白。
    老人是看到巷子里的两个人,就改变了对生死的看法吗?如果我猜得对,那的确有些潦草。人的重大思想转变,会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短暂旁观一下他人的生活,就能得到的吗?

    就算是这样,那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全篇中最值得写出来的部分。这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从绝望到希望的过程。相比之下,看医生只是主人公被动地接收信息,目前使用的篇幅过长了。

    在绝症之人思想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安排情节。例如,他曾经想要把自己养的宠物(一条外貌奇丑的狗)勒死,也曾想要把自己的果树砍掉,但最后关头他终于没有下手,而是和它们继续相伴…… (这是我仓促想到的,就是这么个意思——给主人公身上一个机会去发生一些事,在事件推进的过程中展示他思想的转变)。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