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之下

三年前在这间地下室中,我和一朵白色的花相遇了。它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我竟无法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到。它独属于那片废墟,那段时光。即使我今日回到这里,也再也没可能寻见它的踪影。

是的,同北大附中其余的一切一样,这里也已经变了。

依然是长条状走廊,熟悉的三间音乐教室。然而原先生长着它的泥土,却被隔上了一面厚厚的玻璃窗,两侧是上了锁的玻璃门。遮光板被拆除了,玻璃窗的另一侧通向室外。坐在走廊中央向上望,可以看见天空和三面环绕的教学楼。唯一阻挡视线的是一堵墙,不高,花纹很漂亮,红蓝白三色相间。阳光可以直接照进来,比原先更亮了。

然而在这片泥土之上,却没有一丝生机。所有的杂草已被铲除,土地瘠而干燥,仅落了些枯叶和碎石头。旁边传来水管的滴水声,断断续续的,像那即将干枯的河流。

蚊子依然多,从我坐下开始就一直绕着我的裤腿飞舞。不过也只有它能做伴了。

 

我还记得每当下雨时,那个水管昼夜不停的轰隆的流水声。那是最美妙的交响曲,回荡在地下室内。我常喜欢把耳朵贴在它的壁上,想象着这是一条地下的暗流,为旁边茂盛的森林提供着养分。

是自然生长的吧,如果没有人照料那里的话。因为那里终日生长着绿色的植株,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可观赏的品种。我想没有人会让自己的花园始终被绿色充斥。就靠着透过遮光板的昏暗的阳光和地下室还算湿润的空气,顽强的生命在此扎根。

 

一个僻静的地方。如果你有需要埋藏的秘密,需要排解的心绪,或是单纯为了躲避外界的喧嚣,这里是个很好的选择。除了上音乐课的学生,没有任何人会有理由来到这里。

或许吧。但它似乎要被改造成一个生态走廊,种上鲜艳而美丽的花朵供人欣赏。今后也许人会多起来。

 

永远低于世界一层。即便隔断已打通,与地面上的生灵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享受着相同的雨露,这里依然是地下。也就意味着,俯视和仰望势必存在。

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们会向往更高层的世界吗?在模糊的挡光板之下,人们懵懵懂懂地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也许能从中获得些许满足。但透明的玻璃窗将两侧世界的景象展现的一览无余,令人无法回避现实的残酷。

这是有意创造的隔绝。

 

如果我是这里的主人。既要改造,也不要什么名贵的花朵。索性种上罂粟和毒藤,邀请新妇蜘蛛来做客,再扔几条赤练蛇进去。

 

如果将我们俩融合到一块儿,想必会闹鬼吧。我一定会不甘寂寞,让走廊的灯莫名其妙地闪几下,让土地中长出奇形怪状的生物,借着风的声音低语。

 

 

她来了。我认得她,她以前也是那几间教室中攥着乐谱歌唱的少年中的一员。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发一言,只是抬头望着。我看不出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好奇抑或是失落。坐了大概四十分钟,她走了。

 

avatar

5人评论了“地面之下”

  1. 落木萧萧--肖佳奕

    在一间地下室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回忆的感觉太赞了!我也总觉得地下室里应该会爬满蜘蛛和蛇,开满血红色的花,所以我从来不敢去地下室探险。

  2. 虽然看完依然不知道是哪儿……

    是一个故事性的开头,也许因此讲述有娓娓道来的从容。
    于是能读到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例如“这是有意创造的隔绝。”(用的是空前绝后格式)
    也许你宁可你俩一起闹鬼,也不愿它被那么赤裸裸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吧……?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