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它

观看宿舍楼北面公告栏的13种方式

  1. 物理特征:黑色油漆包裹在金属制框架上,框架里由较硬的玻璃将一张张纸质海报、公告裱起来;体积大概2m✖1m;气味,无;触觉,硬、光滑(边框粗糙)
  2. 它像大块的墓碑;它像创写教室的玻璃门)
  3. 它有重力势能和公告中文字蕴含的种种能量
  4. 历史,被校园某些工作人员制作而来;未来,可能会被拆除,也可能一直处伫立在那里
  5. 公告、告示;其他功用,可以当作藏东西的“庇护所”
  6. 流动的、或被忽视或被注视
  7. 可有可无,对周围环境无太大影响;它不在,周围环境照旧;与他相联系的事物,它与看公告的人、它与它脚下的落叶或垃圾、它与被它挡住的风
  8. 在校门口或教学楼下
  9. 触动,任凭风吹雨打它别无他样,仍屹立不倒(虽然它是用金属、钢筋等坚硬材料制成的);宁愿忽略,公告中并不引人注目的文字
  10. 它粗糙黑漆表面与光滑玻璃表面相连,让我想到我两手分别牵着一位年迈的老人与一个年幼的孩童(的手)
  11. 如果它是全世界,那么他周围的流动者将也变成全世界,而它旁边的宿舍楼将会是统治全世界的巨人,巨人的身体里承载着也依托着这些“流动者”,使整个世界得以运行
  12. 脑中泛起了点点思绪(阅读公告中的文字后)
  13. 站在它的角度,它将充满活力,可以认识和感知世界;站在我的角度,我将变得强壮但或许变得刻板,不过也可得以吸收文字带来的能量;站在新生物的角度,这无疑是个奇行种。

 

以它的口吻:

我虽被这厚重的玻璃罩着,显得有些空明,但我有内容,是的,我的腹中是满满的文字。尤其是午后阳光为我晒下太阳浴时,我感觉在玻璃反光的加持下我就是校园里最亮的星,而且,我腹中那满满的知识经纶也变得明亮透彻,分辨率拉满。即便这样,我也只得日光,并无目光。你看,川流不止的学生一个个或大步流星,或步履蹒跚……就这样从我面前经过,头也不侧,更别提打个招呼了。

6人评论了“不起眼的它”

  1. 就这样从我面前经过,头也不侧,更别提打个招呼了。
    感觉有些悲伤的措辞。公告栏是否也在祈祷着,有人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它的身上呢?不过如果有什么重要通知的话,别人大概率就会转过来面对它吧!究竟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吗?内容被由人随之意愿而更换的它,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才是真正的它?

  2. “川流不止的学生一个个或大步流星”
    这或许是“流动者”的灵感来源?

    明明是“公告栏”,却成了个不起眼的存在——喜欢这种不经意间的反差感

  3. 落木萧萧--肖佳奕

    “即便这样,我也只得日光,并无目光。你看,川流不止的学生一个个或大步流星,或步履蹒跚……就这样从我面前经过,头也不侧,更别提打个招呼了。”
    这句话真的好有感觉,有种虽然它很精彩但是根本无人欣赏的无助感,话说起来我自己好像就从来没有注意到学校到公示栏。

  4. 好奇公告栏里的文字写了些什么?文体是布告(就像本周食堂一层电梯侧面贴着的红头文件)抑或海报或者公益广告?这些存在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字体、排版、字背后所指…… 都会影响站在公告栏前的人的体验。

    猜想:如果张贴的是前卫诗歌,或者是小区里的养生科普…… 会很不同吧。

    我常常路过它。过去出于好奇,真会驻足读那些张示出来的文字。我阅读时身边从没有第二人做和我一样的事。我想,它的支架、玻璃面,会显得疲惫不堪吧?(猜测一下)

  5. 我之前经常去看那个公告栏,因为它好像是会定时更新的,在宿舍楼下等人的时候无聊就会去看看。但悲伤好像也就在这里了,只有无聊了才会看看它。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