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

视觉确实是人类的第一大感官,大概是这样吧。从在这间教室蒙上眼镜的第一时刻开始,这场旅途便是出发了。蒙上眼睛,让我对于周围的信息会更加在意。主要的感觉:触觉,听觉,以及最重要的,思维。当视觉受到屏蔽,我们平时能够很快感知并认识到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我需要靠着触觉与听觉反应给我的信息,来根据经验与思维判断这是什么东西。一开始出教室门的时候,我随着脚步的迈进,慢慢地数着下台阶的数量,第一层是九个,第二层却因为没有想到有第二层而忘记计数。走出门后,外面空气的清凉感便随之而来。

刚一出门后,右后方传来了“咚”的一声。仿佛有人翻落井盖一般。我虽被吓了一跳,并立刻联想到自己掉入井盖里可能会有的感受,但我知道,旁边的人在,是不会引领我至于那种程度的。这是为什么呢?是信任吧,是信任,不过也有根据经验判断,把我怎么样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可言,反倒是有着说不尽的麻烦,理性人在权衡利弊之下,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在走路的时候,一直尝试在思考。这件在平常有视觉时轻而易举,自然而然的事,到了现在却难以进行:我不得不分散注意力与思维,到周围的事物上,或者说,到我所感受到的事物之上。我需要不停地想着,这是什么?我在哪里?诸如此类的对于具体事物的思考判断。不过,由于旁边同学的引导,我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必要去那么集中于周围。在逐渐习惯了这种感觉之后,我也开始思考某些东西。

视觉,与听觉,是多么的不同啊!人的视觉似乎可以快速让我们感知,分辨,把握性质,然而听觉却不太行。可能是使用熟练程度的原因,导致了我们思维对其对应的感官信息的分析能力产生了差别,也有可能,或者说一定会是的,就是生物结构上造就的这种差异。

“艺术感”,“美感”,在视觉与听觉上有差异吗?我回忆脑中的记忆,根据经验,自然的东西可以是美的,但,听觉上,自然的声音,似乎并不是那么美,但在路途上,听到了歌声。两种歌声,一个女声,偏古典的感觉;一个男声,好像在唱着流行歌。我的意识内也一直在唱歌,跟随着步伐的节奏,随心情唱着歌。

这里是学校,我知道这一点。但,我真的不是在哪个机械工厂吗?那有如蒸汽喷射一般的声音,如机械运动时的嗡嗡声。转而又有鸟鸣婉转,如同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另外,我一定要对那个握住我的手的人,说一声谢谢。当我在遇到了某些情况,心中满是悲伤与痛苦,倾向于逃避现实时,是那双手真实的触感将我从那种虚幻中带回到这真实的世界,让我冷静下来,清醒过来,明白了自己的现状是怎么一回事。可能确实是,当视觉被屏蔽,其他的感官也变得愈发敏锐起来了,你一只手握住我的左手,另一只手盖在上方,手虽柔软,却蕴含着坚定、乐观的情感色彩。也正因为如此的感受,才让那温暖回转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在那时刻回旋于我的心脏,不然我都不知道我该如何生活了……

4人评论了“感官”

  1. 看到了作者在蒙上眼后的思考,使我想到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很有意思~
    当我们蒙上眼时与不蒙上眼时,感觉的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自然理性的认识与所思考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同的。如果当我们即使是睁开眼,用所有的能感觉到的信息去思考时,那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又能是真实的吗?因为我们的感知可能有限,就像被蒙着眼一样~

    1. 确实啊,我们的思考是会被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程度所影响的。而且即便就算是加上视觉信息,又有能说那些就是真实的呢?以高中政治唯物主义的立场,当然我们会说,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即经过成千上万次实践检验的认识是正确的;然而若对那一切都给予怀疑的话,我们甚至不能完全说服自己,那些都不是虚假的。我们固然可以通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确定正在思考的自己的存在,然而对周围的其他事物,必然是由于各种局限性(如感官限制),而具有不完全性。不过就算不能完全真实又何妨呢?人是为精神而活的动物,各种各样的需求最终都是为了特殊的精神形态而服务,是不是完全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恰是那样追求真实的精神。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