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里,梅站在卧室的落地窗前,似平常一般品着红酒看向窗外的灯红酒绿,似平常一般的系下发圈梳理着长发。但此时她的心绪却不似平常,如乱麻一般,拧在一起的焦灼,一缕紧张,一缕期许,一缕害怕,一缕信心……深夜不再是抚平内心的良药。
梅想到30年前,眼神里透过一丝木讷;又想到了明天的挑战赛决赛,眼神又闪着些光。想到明天,终决定还是赶紧整理下思绪,放下酒杯,铺展开舞裙,动作娴熟地熨掉褶皱。这是她答应周茵茵的,要把决赛的舞裙熨得完美,就像她的舞蹈,修炼到令人称赞完美。挂起舞裙,梅仿佛看到了周茵茵穿上她的样子,心中不觉流淌着暖流,这暖流是种无形的力量,让她觉得黑夜不漫长,心理踏实又温暖,嘴角不觉扬起了笑容。
不负期望,终于:
“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本届‘美国基洛夫芭蕾舞学院-亚洲挑战赛’,获得金奖的是周茵茵,比赛剧目《奥贝尔》,指导老师:梅。恭喜!”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聚光灯洒在了舞台的一端,掌声如雷贯耳地穿进梅,直击心脏,砰砰的跳动又仿佛要穿出她那纤细的身板,30年来,她从未这样兴奋过,也终于松了口气。周茵茵,她得意的门生,在她指导的六年里,茵茵几乎没让她失望过,大大小小的比赛,金奖拿到手软,她是评委口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天生的“白天鹅”。不过今天的比赛的获胜,才算是她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
30年前,她也曾是亚洲舞者中的的佼佼者,一路挺进了美国基洛夫芭蕾舞学院-亚洲挑战赛的决赛,只不过,遗憾的是,脚踝的旧疾复发,以至于她跳的《奥贝尔》成为了全场的笑柄。她的对手——温婉,更是她要好的姐姐,意外 “不劳而获”地取得了美国基洛夫芭蕾舞学院招亚洲学生的唯一机会。
那年,她们绝交了,或许是这尴尬的关系,更或许是,梅偷看了温婉的日记,未曾想到信任的姐姐竟如此嫉妒她!温婉和梅在少年宫的日子里一起长大,温婉长三岁,但论舞技和天赋,都逊色梅三分。少年宫里抛头露面的机会基本被梅霸占着,以至于梅的朋友寥寥无几,也就只有温婉像自家妹妹宠着她。“阿梅,阿梅。” “阿梅就是阿妹,是我的好妹妹,我们做一辈子好姐妹好不好?” 温婉给了梅无尽的温暖,梅的小脾气和任性也只敢在温婉怀里洒脱。她们都向往着美国留学,梅渴望更大的舞台,温婉则是收到美金的诱惑。外人看来,尽管这个姐姐前途不如妹妹,但关系要好的不得了,整天如胶似漆得怎会有嫉妒之心?连梅也这么觉得。只是在温婉内心有那么个缺口,梅固然优秀,但她不能输给梅。
不过此刻,梅仿佛间夺回了失去的一切,虽然她和留学机遇失之交臂,但她的得意门生周茵茵,即将带着她的半份梦想去到大洋彼岸。梅扬起了她标准的45度微笑,30度角微微仰头看向前方。热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并不想让泪水弄花她的眼妆,她要确保此刻的骄傲和成就配得上她优雅的外表,她甚至想让温婉看到,她一手打造的周茵茵,将乘风破浪,站在世界的舞台,而你温婉,这个不知廉耻的“小偷女”,即使拿到美国留学的机会,也终究一无是处。
梅整理整理了自己的酒红色丝绒面料中长裙,又掸了掸茵茵的衣角,慈爱的目光,爱抚着她的脸颊像是爱抚着一件历经数年完成的作品。梅挽着茵茵的手来到台前,接收着一大捧一大捧的鲜花和各路人士的溢美言辞。记者问到她:如何将周茵茵培养成“亚洲第一青年芭蕾舞者”?梅谦虚的答到:都是茵茵的底子好,我只是她去到大洋彼岸的渡船罢了。面对远远不断的提问,梅很满意自己的每一个回答,因为她喜欢这种成功者的谦逊,并且觉得,用周茵茵打败温婉这件事只需要温婉一个人知道就好,她也更不愿揭露30年前失之交臂的伤疤。
梅扫视着台下蜂拥而至的媒体,以确保每家媒体都有她的正脸照,环视着一周又一周,笑僵了脸却不知疲倦。但当她向远处角落望去时,身子、面颊、眼神彻底僵住了。一个熟悉的女人,和她一样苗条纤细的身材,画着淡淡的妆容,岁月也宽恕了她的面容。她手捧着一束花,会心的笑容,是温婉。温婉慈母一样望着她,是那种“好姐姐”的温暖眼神,令她害怕;也望着周茵茵,像是?“好妈妈”的温暖眼神,令她惶恐。梅此刻的心情似千军万马地狂奔,她不明白温婉为何会来访到此?想让我当面羞辱她以弥补当年的过失?想让我回忆起当年的痛楚?还是来展示她的富有与容貌不逊色我半分?……脑海中的猜测碰撞、拥挤,以至于不得不皱起片刻眉头。
记者立刻捕捉到了这点,话筒迅速递上,被问到:梅老师是担忧什么吗?来和大家分享分享?梅自然不会提当年在舞台的狼狈——一个简单旋转便右脚骨对折的羞耻,她敷衍道:只是今天累了。回给镜头一个标准的45度微笑。
媒体散去,没等梅回过神,温婉竟主动大方地走来。梅瞪圆了眼,温婉竟把一捧花递给了周茵茵,并让茵茵谢师恩。梅迅速整理着这突如其来的人物关系,她大胆猜测,温婉是周茵茵的母亲。她不敢开口问这令她害怕的疑问,但也不等她问,茵茵竟大方地介绍起温婉,她再一次猜对了,温婉就是周茵茵的生母。
当年周茵茵来到梅的门下,茵茵出色的功底和绝佳的气质让梅一眼挑中了她,以至于对周茵茵的家庭背景没多过问,只是知道父母常在美国工作,奶奶一人在中国带她。她曾看到过周茵茵钱包里的相片,但是磨损的太模糊了,只看得出是一个母亲抱着襁褓里的婴儿。她也曾怀疑过茵茵是温婉的女儿,从举手投足间和越长越像的面孔上,梅忍不住这么想,却又不敢这么想,总觉得自己是不能忘怀,以至于看着爱徒有些入了魂儿。
未曾想,多年来的爱徒,竟然真是那不知廉耻女人的爱女。多年来的心血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还披在了敌人的肩膀上。她培养周茵茵的成功似乎碎了一地,这一地的玻璃碴子片片刺痛着梅坚毅的心。她压抑这内心充斥着的愤怒、仇恨,眼神却挡住这异常的杀气。梅想到温婉虚情假意和不告而别,她想一把掐死周茵茵,她想把周茵茵撕成碎片,又或者拳打脚踢,让她再也不能站上舞台,让温婉也尝尝这坠落悬崖的感觉。可即使是这万般的愤恨,再看到茵茵骄傲的把她介绍给温婉时,茵茵天真无知的样子和不吝啬夸奖的话语瞬间又起了廉耻之心,她怎能如此对待茵茵,她明明毫不知情,这个傻姑娘把青春献给了芭蕾舞就像当年的她一样。周茵茵是温婉的女儿,可同样是没的心血。梅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她这一生挚爱就是舞台,是芭蕾舞给了她生活的力量。周茵茵虽然被梅当成了复仇利器,可在多年的磨合中,茵茵也成了梅的心头血,梅也成了周茵茵在中国的“妈妈”,梅甚至想象着自己真的是茵茵的母亲该多好,她怎能毁了茵茵!
温婉大概知道女儿的老师,她如何信任我多年?她真放心这道这该死的复杂的关系?温婉的突然造访,让她再也憋不住泪水,泪珠滴答滴答从她呼扇呼扇的眼睛里滑下。梅此时想不明白,她没有悲伤,也不应懦弱,曾想过无数次和温婉不期而遇的画面,练习了无数种大方应对自如的交谈,可真到了今天的实战,却只有止不住的泪水。梅从未在人前落泪,甚至年少时的艰苦练功,都未曾让她卸下盔甲把柔弱展现半分。可在温婉不一样,她似乎永远是“好姐姐”,永远把她当做阿妹的阿姐。外表的刚强自信被击破,梅只能承认30年这道坎她过不去。
浓浓的眼妆把泪染黑了,浑浊的泪把白皙平整的面庞弄花了。一时间的老泪纵横,低下了她永远挺立着的天鹅颈,展现出五十多岁女人的可怜、弱小,甚是悲哀。
梅不想要任何人的同情,把茵茵献给她的花扔在了温婉的脸上,撒腿跑向了后天的化妆室,由于右脚的旧伤,这一路她一瘸玻璃一拐狼狈不堪,裙子被踩在脚下被扯出个大洞,束得紧紧的盘发也一点点散开。温婉拉住一脸茫然想要追过去的茵茵,媒体不得不再次注意到梅。梅把自己藏在了后台的化妆室,摔打这台面上的瓶瓶罐罐,又抄起一把椅子,想要扔向镜子,却又放下了,心中有一万个梅叫住了她,“你就是坚强勇敢的梅啊!30挺过来了,如今她一个温婉算什么!”。外面是再次蜂拥而至的媒体,门紧锁着,梅平静下心做到梳妆台前望着外表狼狈的自己,像是30年前一样,摇了摇头。
“阿妹啊,是我,让我进来好吗?” “阿妹啊,不知道怎么讲,但我真希望回到少年宫的日子。”
是温婉熟悉的温柔。她好像一直一直把我当做要好的妹妹,即使有要强的嫉妒。梅蜷缩在椅子上,把头埋进怀里,忧柔的想着发生的种种。
直到记者退去,门依然没有打开。化妆室内,空留下呆呆望向镜子的梅。
一年后,电视台举办了综艺舞蹈比赛,国内外各路舞者汇聚。比赛选手演绎着他们各自拿手的作品,台下观众称赞连连,鲜花堆满了后台的化妆室。
下一个曲目,《奥贝尔》,表演者梅。熟悉的舞步,精湛的旋转技巧,连续的腾空跨跳……展现着梅优美的舞姿和紧致的肌肉线条,太下观众不断发出“哇~哇塞”地赞叹,小声议论“她有三十几岁?”。这一次,梅稳当地表演完曲目,无可挑剔的表演水平。谢幕时,以坚定的目光看向观众席,看向评委老师,看向对准她的镜头。当麦克风拿到嘴边时,依旧展现着坦然自若,只是不再贪恋媒体对她源源不断的提问,只留下一句;“致我的青春,致我所热爱的!”
回到后台,梅再次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温婉和周茵茵。茵茵蹦跶地冲过来,扑在梅的怀里,不停的贺喜。对于周茵茵来说,从师多年,却没见过老师在台上正式表演的样子,如今一见,真是精湛的表演令人赞叹。温婉款款走来,这次,梅主动大方地张开怀抱,和温婉拥抱在一起,两个人头靠在彼此的肩上,紧紧相拥,像是时光倒流,熟悉的感觉,匆匆忙忙的记忆不断涌现。两人都沉默不语,但都笑着,像是默许了撕裂的伤口慢慢生长。
作者阐述:
梅终究是坚韧的,她能站起来,所以终稿给她了站起来的机会。站起来的方式有很多种,梅选择了温和的,她最拿手的:以自信大方面对未来种种,这也是梅的魅力吧,做到了真正活得优雅。梅以各种方式追逐了功名,却在磕磕绊绊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发现自己最想要的就仅仅是舞蹈这一件事,所谓留学的机会,嫉妒心她通通不在意了,能再站到台上跳所热爱的,能教出周茵茵延续她所热爱的,就是生活中的美好。
哇!是新的结局欸!!这一次梅和温婉和解了呜呜呜呜呜呜,圆满的结局达成了!但是感觉中间跳过了一点什么过程,使这个“复合”的情节有点突然(?
“这次,梅主动大方地张开怀抱” 能够承受得起输,才能打开心胸去爱。这一笔我觉得有说服力。
不过,梅的成功转向她自己的舞蹈比赛胜利,这是我没想到的。不是不能跳了,才去教学吗?周茵茵的存在算什么?(梅之前对茵茵,只把她当工具人吗?)
1、回望5周的课程,你哪些地方达到了上次总结时自己的期待?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满意?
用心去写去构思每个人物吧,做到了让习作变得更有意义一点?。对于情节的打磨不够满意,安排的有些地方自己都存在疑惑就写出来了。还有心里想说的话说不出来,也很着急。
2、每次大作品初稿和终稿之间都要求修改。
你认为哪种修改方式对你奏效?
其实 我的习惯是初稿的时候就把大局定下来 让自己松口气 后期改会根据山精和小伙伴看法建议来改,但我又有自己的想法,看到评论有时会觉得自己写的人物其实并没有得到读者的理解吧。比如这篇,对于梅 温婉 茵茵的设定,关系存在一些不合理,但写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会成为读者的障碍,但看到提问后觉得,嗯,有些人物设定处理的不够好,这时再去修改人物设定很为难,因为不想改变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又不得不顾及到由于设定带来的情节不合理。所以,总结来讲,我认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修改方式,可能是自己本身就是不愿“修改”,对于人物写作比较固执的人吧,以后要在码字前多问自己:对已设定情节满意吗?合理吗?这样的问题。
从初稿到成品,你更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想知道读者度过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会有一下打到的感觉,后期保留;也想知道哪部分读者读者觉得乏味枯燥,或是出现一连串的疑惑,后期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吗?
必有,不是喜欢拖沓的人,但似乎有客观学业问题不可避免,主观上我有时已经打开电脑,手放在键盘上了,但迟迟不肯开始码字,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心里激动也慌张,时间就会被拖的久
你收获了什么经验/教训?
写人物方面比较多,人物从脑海里搬到字里行间,怎样让读者切实感受到而又不直白的叙述方面
3、到目前为止,你在叙事方面有什么经验?请总结1~3条。如果需要,请举例子说明。
1.无非是把话说清楚最重要,重要情节不要堆太多“华丽”语言,让读者明白设定情景最重要
2.描写描写 前期铺垫氛围感要足 读者有感情基调才能调动读下去的耐心
3.别怕修改 修改是必定的 有时吃早饭的时候 灵光乍现 那就赶紧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