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初稿

蚌埠住了,换了个人物写初稿。真费劲。

正文↓

“我研究了太久的孔孟,太知道这些东西对人的思想迫害有多严重了!那些思想早就过时啦!现在流行的是毛主席的思想!思想,要看毛主席的;学习,要建立在革命的基础上;演戏,要看中央剧场的红色样板戏!” 讲台上的吴萍,留着干练的短发,身上的就衣服用灰青色的布料各处打了好几个补丁,拿着喇叭的手微微颤抖,“那些过时的、迫害人民群众的旧思想、旧文化,应当被销毁!”

这是1969年的夏天。她叫吴萍,是这里的革命思想宣传员。

 

“吱呀——”沉重的木门被打开了,理着整整齐齐短发的吴萍迈进门,坐在炕上。窗外漫天黄沙,铁皮喇叭绑在木头杆子上,红绳随风毫无规律地乱飘,吱吱呀呀的聒噪声音顺着铁皮筒往外毫无目的地冒。这里是陕西延安,是当年最先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于是地方决定这次中央的文化大革命,要“大搞特搞”。

吴萍用双手捧住自己的脸,风风火火一天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革命。”她喃喃着,“革的又是谁的命……”

 

“笃笃。”谁的手指敲了敲大门。

“请进。”

“吱呀——”

吴萍抬起头看向来人。

“又去了?”那人问他。

“去了。”吴萍站起来,脸上的疲惫还没收起来,忽然看见门口有人正往里面看,赶紧打起精神换上笑脸,“为了宣传贯彻文化大革命精神!”她上前,越过面前的男人,走到大门口:“陈姐!”

“下午好小吴!”被叫陈姐的女人冲她打了个招呼,党徽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灿烂。闲聊了几句,吴萍笑着关上了门。

她转过身,男人已经坐在板凳上了。

“师兄。”

男人沉默着,像个闷葫芦。吴萍走过去,又坐回炕上,也沉默着看着他的后背。

“你跟着师父,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跟古中国的文化挂上了钩。”男人的手肘架在膝盖上,弓着后背,眼睛直视着灰青色的地面。

“师兄开什么玩笑呢。”吴萍压低了声音,“哪有什么“文化”。现在都是被禁了的学问。”

男人继续沉默着。窑洞里的气压骤降。

“再说了。”吴萍喃喃道,“仁义礼智信,再厚的学问,也得先有命,才能钻啊。”

男人轻轻哼了一声。不知是认同还是不屑。

“甭说这了。”吴萍换了个姿势,“东阁子怎么样了?”

“前几天刚批完一批,放进去了。”

“挺好。”

“文化局一天一个样,下一批禁书名单马上就要公布了。我看着那书单……呵呵,就差把‘宣扬造反、偷盗、淫秽、鬼怪’的四大名著全封了个遍了!把古今中外凡是有一点非共产主义的书全封了个遍了!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全都融化了,再按照他们想的形状铸一个人类模板出来得了!”

吴萍赶紧从炕上站起来摁住他的肩膀:“隔墙有耳,师兄慎言。”

“呵。要是我林夕被斗倒了”男人站了起来,“你记得帮我整理完。”

“说什么呢。有我……”

“你是你。”男人罕见地打断了她,“我一日还能喘气,东阁子的书就批一日。若我命不好……师妹可切莫放下它们不管啊。”

 

吴萍真没想到,短短几周,林夕就出事了。禁书名单出来了,林夕反对封禁名单中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当时就站起来发表意见,一通豪言壮志的分析,换来了暗无天日的牢狱。

 

吴萍放心不下,但又不敢贸然去找他。急得起了满嘴泡。

嗯嗯对,还没写完,磨叽ing

avataravatar

15人评论了“人物初稿”

  1. 确实联想到霸王别姬了呜呜呜 万恶的文革
    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像林夕一样的人都为了自由而献身了
    人既然活着就要思考,有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他们越是要堵住我们的嘴我们就越是要发声(没错我就是在内涵动漫下架
    总之期待接下来的内容!子规冲啊

  2. 自评问卷
    1、如果ta有机会为自己写回忆录,你觉得ta会看重自己一生中的哪方面经历?具体到,ta会致力于讲述什么时刻? 
    她会看中自己一生的悲欢离合,形形色色的人从她的生命中出现又消失,她凭着自己的圆滑坚持到了暮年,回忆志同道合的老友如同雨滴入海般地折损在了那个年代。
    2、职业:ta职业生涯中最经受挑战的是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ta是怎么应对的?带给ta的后续影响有哪些?总体说,这种挑战来自于外界还是来自于内心(例如某种性格弱点)? 
    3、家庭;家庭中(无论小时候的家庭还是成年后自建的家庭,都可以),ta最在乎谁?他们如何相处?谁最在乎ta?为什么?ta最甜蜜的记忆是哪一次?最不好的记忆是哪一次?那一次,发生了什么事? 
    4、性格:如果有机会回看,ta认为自己性格的优点是什么?(ta会想起哪些事情“作为例证”?)ta会痛恨自己的哪些特点?(ta会想起哪些事情“作为例证”?) 
    优点:圆滑世故,八面玲珑。“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痛恨哪些:无能、只会自保。
    5、外界:对ta自己来说,是受了哪些外界影响,ta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对你(创造ta的人)来说呢? 
    外界:文化大革命对人的迫害,她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和师兄共同的心血,只能披上圆滑世故的皮,缩在漫天红光里瑟瑟发抖地求生。
    6、想象……文中曝光的ta这个事件,有或者没有,对ta来说都一个样吗?(会有本质性影响吗?会有些微影响吗?会有看似无但实则有的影响吗?)那影响是怎样的? 
    很遗憾,还没写到这个事件(土下座)。不过我设想的这个事件是她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和师兄共同的心血东阁子而选择背叛师兄,和师兄划清界限。这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让她的后半生都活在忏悔和痛苦之中。
    注意:前5个问题五选三回答,第6题必答~
     
    进深版作者阐述(15分钟 )1、你心目中想要展示的人物核心特质是什么? 
    一个矛盾体,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心却由刻骨铭心的、不语外人说的痛苦。
    初稿跟上述目标的差距在哪儿?(哪里是你想要、但感觉没写出来的) 
    没、写、完。而且前面的叙述过长,想要精简,但不知如何下手。
    2、你觉得自己选取的情境/事件是(展示人物核心特质的)最佳选择吗? 
    心理的选择是最佳的,但我还没写出来(土下座)
    如果不是,你现在想来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情境/事件可选? 
    3、具体说,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篇幅太长、写不完;
    感觉伏笔和故事的趣味性很低

  3. 1、作者笔下的人物哪里吸引你?(你可以举例、也可引用原文。) 
    “吴萍用双手捧住自己的脸,风风火火一天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革命。”她喃喃着,“革的又是谁的命……”
    单纯读故事,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 
     圆滑,理智,明哲保身,左右逢源,内心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
    2、请试着帮Ta解决困难(作者阐述的问题3)
     可以试着使用插叙的写法简写部分情节。

  4. 1、人物特质 
    吴萍。她圆滑世故,为了在文革的时代生存下去,为了活下去维护心中最重要的、正在被破坏的文化,她不计一切地谋生存、谋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她面对许多生离死别,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师兄林夕的死。这让她以后的学术生涯蒙上了一层揭不开的纱。
    2、选取的情境 
    文革,师兄的死,吴萍与师兄的“划清界限”
    3、从哪儿开头? 
    吴萍与林夕在文革时期开展关于东阁子的交流。
    4、事件中核心的点是什么? 
    吴萍内心的痛苦挣扎,以及她矛盾的人格。
    5、结尾收在哪里?(从开头到结尾,人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吴萍成功挺过了文革,完成了东阁子的修复,但内心的空虚越发明显,她既幸福,又痛苦。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