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怡
先帮她做个“自我介绍”吧。她叫王欣怡,很显然是个女孩,今年26了。身高体重162,96斤。外貌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难看——俗称大众脸。眼睛、鼻子、嘴巴,该有的都有,鹅蛋脸,戴个黑框的眼镜,头发长度大概是到肩膀吧。整体的穿衣风格简称白体恤和牛仔裤,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如此“从一而终”的——这套装扮从大学一直穿到了现在,剩下的时候她在穿校服。
她曾经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变得特别,无论是美的特别还是丑的特别,好的特别还是差的特别,至少她想变得特别一点。不至于扔到人堆里都看不见她。但是她这个愿望本身好像就很“普通”。不过她也不是常抱怨的人,毕竟她家庭幸福美满,父母都挺爱她的,既没有父亲其实是某大集团的隐形股东,也没有母亲出轨有私生子这样的家庭伦理大剧发生。从她的名字就能看出来,父母对她也没什么特别的期望,“欣怡”就是希望她幸福快乐。在学校里,也没有发生什么她喜欢A,A喜欢的却是她闺蜜这种狗血剧情,一切都挺好的,同学挺好的,朋友挺好的,喜欢的人也挺好的——除了不会喜欢她以外。她的成绩也不差,高考稳稳考了个211,最后学了经济。对,就是那个10个女生中会有6个人学的经济。
她好像除了普通之外,没什么缺点了。但是可能普通就是她最大的缺点,她时常这么想着。她总觉得她的普通可能是命中注定——从这个名字开始就不对劲。“王欣怡”,重名率最高的女孩名字——王,百家姓前十,“欣怡”,刚刚她打开百度,偶然刷到一条推送——“2021年最火的男孩/女孩名,正在为孩子取名苦恼的家长速进!”,女孩名那一栏,赫然写着“第一名:欣怡”。所以这也导致了她以后一直普通的人生,上一个普通的大学,找一个普通的工作,过一段普通的人生。哦,说到人生进程,她父母看她都26了,还没个男朋友,于是开始给她张罗相亲了。
她一开始是非常不想去的——就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一样,但是迫于父母的淫威,以及她有时候也爱做点“说不定我相亲相到的第一个男孩就是我的初恋”,这种玛丽苏戏码,所以最后她还是去了。距离约定时间已经过去30分钟了,她的那最后一点绮丽幻想也破灭了——对方可能就是个33岁死胖子,还喜欢迟到,她腹诽到。咖啡都快喝完了,她正在纠结着到底是再点一杯还是续杯——好像哪一种都很尴尬。所以最终她决定直接开溜,简单、直接、有效,还可以逃过本来将会更加无聊的2个小时,何乐而不为?她觉得可能她这辈子为数不多的几次聪明都用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了。
刚溜出咖啡馆,她又开始苦恼了。现在这个点回家肯定又要被爸妈唠叨,所以她又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没地可去。她发现了,自己不仅普通,还很无聊,现在在她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想法居然是——找个地方工作。她一边叹息着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自己这么无聊的人,一边绞尽脑汁地想着接下来到底要去干嘛。最后,她放弃了,干脆下一个路口转过去,看到是什么店,就直接去店里坐坐算了。
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家专门卖儿童读物的店。她两嘴一撇,无奈极了,心里想着,怎么在北京还会有专门卖儿童读物的店啊,真的不会倒闭吗?但她最后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走了进去。
一进店门,放着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摆卖了各种各样的《小王子》,每一本书旁边都配着《小王子》里的一个元素——玫瑰,小狐狸,猴面包树,甚至是43或者日落。
她突然想起来,自己以前是很喜欢《小王子》的,读了很多很多遍,但是现在家里的《小王子》,早就不知道被放到哪里落灰了。她拿起一本小王子,书里第一页写到“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以前每次读的时候,自己都还是孩子,等到自己真正成了大人,却再也没翻开过了。她继续往下读,正文第一段写“我六岁那年,在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实的故事》的书上……”,她突然想起来,自己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还喜欢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打开CCTV10看《动物世界》,里面的狮子啃一口羚羊的肉,她也猛咬一口排骨。而现在,她就只会对着手机傻乐了。书里出现了第一幅插图,“我的作品1号。它就像这样……”。是一个帽子。哦……原来是蟒蛇吞了大象啊。“就这样,我才六岁,就放弃了辉煌的画家生涯。”她隐约想起来她最开始的梦想也是当一个画家,有一年暑假,她待在姥姥家,对着ipad专心画背后的“被咬掉一口”的苹果标志,对前面的屏幕,吝啬地连一个眼神都不给。她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的自己可以对着那么一个无聊的东西发那么久的呆——并且自己一点绘画天赋都没有,每次苹果都画的歪歪扭扭,根本看不出来像个苹果,倒像是个梨。可能那个时候的自己也觉得,“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可是现在自己也变成了这么一个“什么也弄不懂”的大人。
看着看着,她就撅起嘴来,她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她这样强烈的感受,但她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就是不开心,很不开心,明明《小王子》的文字活泼又有趣。后来,她第一次看到笑了的地方居然是“幸好,有一个土耳其独裁者下令,全国百姓都要穿欧洲服装,违令者处死”。笑完之后,她立马把自己上扬的嘴角收起来,好像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
“再说,我早晚也会变得像那些只关心数字的大人一样的”,还记得当时她自己读到这句的时候,还在心里信誓旦旦的说,“我当然不会了!”。第5章,写到了猴面包树,她想起来自己小的时候最想去的地方是马达加斯加,但究竟是因为那里有猴面包树,还是因为想去看那里的狐猴,她记不起来了。紧接着,她读到了很有名的那句“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她内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啊,这句!我知道。”刚这么想完,她就觉得更加羞愧了,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四周,似乎这样可以逃离作者,或是小王子对她的凝视——逃离自己这种无聊的想法,和自己现在这个无趣的样子。视线略过了玻璃的那一刻,她发现窗外的天空正在被渐渐染红,《小王子》里的夕阳正在渐渐爬上现实世界。
她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正要从她的身体里苏醒过来,又有什么东西将要随着着夕阳落下,她拿起《小王子》就要往外走。付完款,到了外面,身边就是长椅,但是她没有坐下,就是死死盯着那点颜色。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她看见令自己震撼的景象,她什么也没干——没拿出手机,没拍照,没发朋友圈,就是静静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等到颜色渐渐深了,都照满了大地,她才想起来坐下,她继续读那本《小王子》。“我到过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没闻过花香。他从没望过星星。他从没爱过一个人。除了算账,他什么事也没做过。他成天像你一样说个没完:‘我有正事要干!我有正事要干!’变得娇气十足。可是这算不得一个人,他是个蘑菇。”我有正事要干……我有正事要干……
“……他说不下去了,突然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她看不下去了,突然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太阳终究还是落下去了,夜晚的凉意渐渐涌上来了,风在旁边吹着,走过的路人都裹紧了大衣。但是她却不觉得冷,她觉得这是风在拥抱她,只不过,可能,这会的风和小王子的玫瑰一样,都带着点刺儿吧。
小王子遇见了很多人,她也跟着小王子遇到了这些人,地理学家说“花是转瞬即逝的”,转瞬即逝的……
接着,她遇到了那只小狐狸,狐狸说,要建立情感联系。狐狸还说,这是独一无二的,会“比如说,下午四点钟吧,那么我在三点钟就会开始感到幸福了。”她现在虽然还没读完这本《小王子》,但是,她已经开始感到幸福了。天冷了,但她心里还是泛着暖意。她突然记起来,自己也曾经有一只小狐狸。
她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在自己书柜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只灰扑扑的小狐狸。她觉得,她好像找回了什么东西。就像小狐狸说的“我告诉你那个秘密,它很简单: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在这个熟睡的小王子身上,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一朵花儿的忠贞,这朵玫瑰的影像,即使在他睡着时,仍然在他身上发出光芒,就像一盏灯的火焰一样……”王欣怡拿起了她的小狐狸,搓起了一个个肥皂泡泡,一点点展现出小狐狸身上原本的火焰……
她心里默默念叨着那句“当你在夜里望着天空时,既然我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像满天的星星都在笑。只有你一个人,看见的是会笑的星星!”,她也把头从窗户里伸出去看星星,又把手紧紧握住、缓缓张开,就像小的时候吹肥皂泡泡一样,向天空吹出了一个五颜六色而又亮晶晶的泡泡。泡泡破的那一瞬间,她看见了满天星辰,看见了无数冲着她笑的星星,看见了小王子、看见了玫瑰,看见了她的世界,重新被泡泡染上了颜色……
而放在房间里的那本《小王子》,也被窗边跑过的、淘气的风掀开了一页,第一页上写着:“愿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心中能永远安住着一个天真而浪漫的小孩子,一个小王子……”
后记:
小的时候,我们想要快些长大,因为长大了能看到更多风景,长大了,我们又想要快些成熟,因为成熟了才能挑起家庭的大梁,老了,我们又觉得看尽了浮世沧桑,我们始终都不记得,怎么当一个孩子。因为,好像在这个社会里,不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就是一无是处,但是何必呢?我们努力所想要创造的世界,难道不就是为了能让每个人像孩子一样吗?无论是像孩子一样可爱,像孩子一样天真,还是像孩子一样快乐。“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但愿我们都能记得这一点。”
作者阐述:
1.起名是个神奇的事,给一个人物取一个名字就好像真的赋予了它生命一样
2.本篇内容和初稿有较大的改动,但是其实内核都是不变的——请不要做一个无聊的大人(其实细究表现形式,也是换汤不换药
3.这几次作业,第一次写这么长的篇幅,但是发现灵感来了其实所需时间也不多——这些文字(3500+)仅仅只花了我两个多小时而已
4.希望大家看的开心,这次的风格相比前几次有较大的改动:)
5.因为接下来我要去看电影——做些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所以作为无聊大人需要考虑的结尾写的非常仓促,有时间会回来修改的——如果我心里的那个小王子愿意的话
6.昨天写完的文章居然忘记分区了
今天写文章的时候,顺便重读了《小王子》,现在真的非常快乐:)
总觉得前面和后面的主题岔开了…… 前面说的是“一个普通的人想要独特”,后面说的是“要给忘记童真的人想要拾捡回赤子之心“。一样不一样呢……?
可是,《小王子》出现后,主题明确下来,戏越来越深,我好像感受到了风拂面、还有傍晚的柔光。《小王子》书的质感(老旧?薄薄的?有插图?…… )和书店的环境可以多来几笔。开头可以做点删减,设计一点悬念吊起来。(逃相亲本身很不错,但没用到位。)
”她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正要从她的身体里苏醒过来…… “这段奥力给。
1、回想一下,工坊1号(从开学到现在的课)你收获了什么?
感觉是一种态度上的转变吧!以前会想着一定要写出很好的文字才可以被发表,但现在觉得每个文字都会有它自己的意义!以及,写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写出ta的名字,这个人会活起来!!
2、接下来,工坊2号进入叙事的学习,工坊2号专攻“人物”。你有什么期待?又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想写一个很变态的人物,想抒发一些东西:)
3、上节课(本周一or二)你的提问是什么?请结合小伙伴给的回答,总结一下此刻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的提问是:每个人的写作风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和拉斐尔讨论过后,发现当一个作家不成熟的时候,ta的写作风格是很不固定的,甚至可能文风都不固定,但是她的叙事方式,整体的骨架还是非常明晰的,只不过需要仔细辨别。而已经成熟的作家写作风格,大部分都和他们的性格以及个人经历相关。所以并不用去苛求什么“风格”,认真体会、感受和创作就好啦:)
“并不用去苛求什么“风格”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