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体验笔记

望不到边际的黑暗骤然覆上双目,往日鲜艳画面于脑中一一浮现又沉溺于失色的深渊。踏着平整的道路款步向前,片刻,褪去新鲜感的校园只余我与之朝夕相处四年的一目了然。

无论是球类撞击地面的乏味响动、通风管道的浅声呜咽、稍纵即逝的杂乱琴音或是仅存于臆想中的泥土清香皆是不能再熟悉的事物,预料中的失衡、紧张和恐惧竟并未如约而至。我攀上高大乔木的斑驳纹理,擦过低矮木凳的粗钝边缘,拂去金属墙面的薄薄灰尘,这片难得安宁的夜给予了我莫名的“安全”之感。

而当我的指尖触及冰凉的锁链,掌心按上略显粗糙的木板,闷声发颤的梁柱便与晃动的微风描摹出了秋千的形状。恍惚间四散的空气自身畔呼啸而过,满目漆黑的眼前却盛下了二〇一三年的一整个秋天,北欧的风吹不到四季分明的北京城,我却于嘈杂忙碌的彼岸与之重逢——只是两处印象刹那间的重合不免有生搬硬套的嫌疑。

不合时宜的铃声叫嚣着宣告近在眼前的旅程终点,或许是时候重新迎接光明了。

 

作者的话:

可能我本来也不是五感敏锐的人,失去视觉的同时听觉嗅觉都在不约而同地减弱(也可能是主动屏蔽掉了),总之这二十分钟里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是静谧无声的(尽管可能身处于操场这种嘈杂的环境),因此很难产生一些特殊的感受。

 

 

8人评论了“蒙眼体验笔记”

  1. “浮现又沉溺于失色的深渊”是有些拗口的,但细品却感到很准确?

    是一份被理性编织过的观察笔记,文字也书面化。本精更好奇未经挑选过的体验是怎么样的……那份杂乱、零碎、出离会是宝贵的。这一份,更多读到的不是外界、是风雪一更。

    BTW 那种意料之外的安全感这次我有同感!当表面的一层信息被拂去,剩下的反而全是安心。

  2. “无论是球类撞击地面的乏味响动、通风管道的浅声呜咽、稍纵即逝的杂乱琴音或是仅存于臆想中的泥土清香皆是不能再熟悉的事物,预料中的失衡、紧张和恐惧竟并未如约而至。”我太喜欢这种听觉的描写了!这种描写给一篇无声的文章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