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笔记
看:
碗里面堆着烧得发黄的白菜帮子,切得不很细致,好像只是草草地下了刀,从侧面还能看到略显白色的经脉;黄色的菜叶薄薄贴在菜帮子以及粉条上,就像沾了水的面巾纸贴在手上一样,有些菜叶烧得有些发黑,有些则发白。粉条被随意地和菜帮子堆放在一起,呈现出半透明的黄色。粉条中还有白色的颗粒,大概是粉条制作的也不太精细。粉条和菜帮子都没有什么棱角。
闻:
它是很熟悉的、散着热气的、炖过的白菜的味道。和干炒的不一样,它有不少的水汽,但是闻起来很好,让我想到了点着灯的晚上,一大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的味道。
触觉:
白菜帮子比我想象的要更软一些,捏了以后汁水会从你捏的另外一边出来,如果再使一点力气,稍微搓一搓,可以看到白菜帮子表面的一层薄膜略微和里面分开,但是仍然呆在白菜帮子上面。白菜帮子就算挤过了以后里面好像还是有汁水。粉条比我想象的要更有韧性,比我所接触的水晶泥都更有韧性,不使一点力气都弄不断。比起白菜,粉条干得很快。弄完以后手上会留下一点油。(我觉得很可能摸过了以后就没有食欲了。)
味觉、听觉:
白菜中有一些水分,细细尝时有一点嚼劲,并且在舌尖可以感受到菜帮子的脉络。白菜的味道在尝过汁水以后可以发现它其实有一点甜,咬开白菜的脉络的感觉有点像咬开浸了不少水的面包,但是味道会比面包好很多。粉条就比较干,许多粘在一起,不太好用筷子夹出来;这些粉条很软、也很有韧性但是不难咬断,吞咽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粉条滑下去,让人莫名地感到满足。
钢筷子和不锈钢保温饭盒碰撞的声音很像幼儿园时听到的老师吃盒饭时碗筷碰撞的声音,虽然声音并不太悦耳,但总体还是比较愉快的。
小故事(短)
我不常出游,曾有一次和其他人出去,中午随意找了一处农家乐歇脚。
来迎接我们是个中年的大妈,个头不算高,身上已有些发福,通过说话的口音能大致判断她是本地的人。她引着我们去了一个还比较大的圆桌子,让我们先歇歇脚。
她领我们去的那圆桌子还未收拾净,上面还有些饭菜,不过她见了也不太着急,只是说着“唉呀,您们先等一下哈。”说罢还用手抹了抹桌子,找抹布去了。我们也就先拉了椅子坐了。虽说时间并不紧急,但是看着未收拾的桌子毕竟不是什么好体验。
后续上菜,大多是些家常的炒菜。米饭用比较传统的印着花儿的碗装着,有些碗盘边上还磕破了一点角儿。热腾腾的饭菜虽说不太精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歇脚之人已是不错了。她看我们吃得还不错,也还比较愉快,笑着问我们要不要添茶水。我们赶忙谢绝了。
有个和我们同行的孩子,在吃鱼的时候不太小心,卡到嗓子了,忙得我们赶紧招呼她帮忙。她一见着,也着急得很,赶忙找了醋,让那孩子喝了,还说着,“赶紧拍拍她的背!吃鱼还得小心着点啊,要我再去弄点醋不?还是弄点水来?” 好在那孩子很快就恢复过来了,我们也放了心。
临走前,她和我们道别,说:“城里的饭菜有这个好不?我们这儿的菜好多都是自己种的,在城里面可没这个味儿。有空可以再来啊。我先去收拾桌子了。”
我们就和她作了别,心理叹道这也是平时不太常见到的人物了。
作者阐述:
小故事写得还挺粗糙的,不过可能这道菜给我的感觉就和所写的人物很相像吧(很朴实、温暖又随意而不精细)。
评论了:Z__SHEN+张佳烨、破晓、棉花糖-殷盛嘉
“让我想到了点着灯的晚上,一大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的味道。”/“幼儿园时听到的老师吃盒饭时碗筷碰撞的声音”很有同感❤️ 白菜炖粉条是北方很多地方的过冬家常菜吧,没什么太高的能量和营养价值,但热乎乎一盆就是家的感觉。
对农家乐大妈的描写里,用手抹抹桌子那笔好传神。作者没有给评价,就把它作为这个人的一部分放在那里了? 是我认识的高蕾。不过读完又觉得滋味不够。很多农家乐大妈大嫂都这样。“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毕竟在生活中,每个“她”又都是彼此不一样的)
感觉很温暖,大妈是个很平实朴素的形象,感觉只是看到一点点的小故事就已经能想象真实的人是什么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