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魔芋丝是半透明的,乳白色,条带状
在灯光下产生类似丁达尔效应的现象
红色的辣椒油镶嵌在毛肚的粗糙之处,侧面也不平整,有细碎的尖端,当然看着也不是很尖,是柔边笔画过的韧劲
当然在红油的映照下它也呈现一些偏向温暖的橘色
闻
充满辣椒油的清香,夹杂着一点烤肉味,像在微辣火锅里氤氲起白雾的气息,当然辣椒油这个东西的象征性太强,有时很难用别的东西来描写
它是具有侵略性的,可以瞬间让人忘却其他事务,心中只余下这种浓烈的气味
也具有强烈的诱惑,使辣食爱好者在此时几乎忍不住要尝一口它
触
魔芋丝是软的,轻轻按下去会发现它完美地贴合着自己的手指,缓缓松开时它会轻柔地弹开
温度是清凉的,与室温相近,不会让人感到过分的刺激,是柔和的,大约比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微微热一点
在沾上辣椒油的时候,会感到粘腻,然后沾上一手的红油
味 听
如手指触碰的一样,它是柔软而又韧性的,在牙齿的碰撞下魔芋丝微弱地反弹一下,而后随着它的断裂迸发出沉闷的低吟浅唱。它不似看起来那么柔和,反而更具有辣的刺痛感,像是细密的针脚,只是蜻蜓点水的触碰,加在一起却能麻痹着口腔的味觉,仿佛在宣誓自己的主权,同时在疼痛中又有肉的味道,抚平了辛辣的伤口,突破了痛感,它依然是如此浓厚且精彩的角色,更为上瘾。
一个 很套路的情节
“万姑娘,时候不早了,怕是要失陪了。”
闻言,她望向身侧的男人。“殿下,我们也算相熟之人,怎的如此无情?”
“前几日功课落下了,先生不满,母妃又罚我跪了半个时辰,”膝下僵疼的回忆使他微微皱眉,“又禁我出游,此番是偷偷溜出来的。”
万姑娘眼帘微垂,睫毛簌簌,看不出什么神色。“奴家近日身子不适,尚且陪殿下抚琴半日,”松开琴弦,柔荑玉指捻起了杯子,小小抿了一口,在杯口印下了两道嫣红的唇印:“况且,奴家还有一曲兰陵王入阵曲未弹,”抬眸,对上了尚未弱冠小皇子澄澈的双眼,“殿下,可是不听了?”
小皇子心口猛地一颤。眼前这个女子,红袖招的花魁,一袭绛色大袖衫,领尖袖口均用金线绣着海棠纹,长裙在她身畔齐整地铺开,倒真是教人近不了身;可她那桃花眼仿佛深渊一般,便要将人陷进去,任是何人都移不开眼,又有眼尾绯色的线条相衬,更显妖冶妩媚。
他虽认真地瞧过此人的眉目,但此次耳根还是不由自主地烧得滚烫。
“不听便罢了。”她见小皇子心意动摇,又道,“只是可惜奴家练了许久,还未曾……”
“别别别,我听……”正当小皇子几近答允之时,厢房的门嘭地被撞开,侍卫从外闯进来,气喘吁吁地催促道:“殿下,宫里传信说淑妃娘娘正要找您呢!”
“糟了。”小皇子立刻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跟上侍卫,只得匆匆忙忙地与万姑娘道别。“殿下回见!”她则笑着应了一声。
一番喧嚣之后,周遭恢复了宁静,万姑娘扬起的嘴角倏忽放下,缓缓从袖中抽出了一把惨白的匕首。她轻轻摩挲一番,而后又用帕子拭了拭刃。
“算你好运。”
回复了面包/旺仔牛奶/口香糖
作者有话说:
本来想说说这个万姑娘有什么灭门之仇然后才去刺杀淑妃儿子的,但是懒得写了(对)
青楼名字懒得起了,直接搬运了之前听过的红袖招
然后海棠纹不知道有没有,是因为我查了半天不知道能不能写牡丹纹所以换了个花
咦能讲讲魔芋丝是如何让你联想到心狠手辣的女子的呢?我推测是因为带有侵略性的气味和针脚。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写描写一个很带劲的人(性格很直爽,或许是个四川妹子)
四川妹子很可以!很贴近那个热烈的赶脚
哈哈哈我是就着危险而诱人这个点写的 因为辣好像严格意义上不算一种味觉,更多是一种痛觉,所以就这么写了
丁达尔效应那里感觉很形象。同时好奇魔芋丝怎么联想到花魁+杀手的,很心狠手辣但是花魁给我的印象可能更偏向于柔弱(?
花魁是杀手这种形象是很多小说里出现的特别带感的设定了属于,表面弱女子内在心狠的这种形象的反差很有意思!
然后联想的问题我放在上一个回答乐!
描述很生动,已经想象出画面了。盲猜从魔芋丝联想到花魁杀手是因为吃着吃着被辣到了。
笑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么理解也行
早年和友友一起吃的时候辣得我只会斯哈现在力度不够了差评(不)
故事简练但是很好玩,对魔芋丝的描写也很馋人啊。另外yangzhiyi同学带劲这词说得好!
谢谢!!俺去回访一下)
喜欢这个故事!是没想到的结局哈哈哈哈 感觉确实跟魔芋丝很配!!
谢谢!!终于有人觉得这个人和魔芋爽感觉搭了呜呜
观察笔记已经是一重更比一重爽了?
“……像是细密的针脚……同时在疼痛中又有肉的味道,抚平了辛辣的伤口……”
故事更是分分钟切合了这次课的任务要求——在直观印象之后,用人物性格、情节、叙事去深化这个食物的特质,深到读者心里。
认真读观察笔记的人表示很懂为什么万姑娘是魔芋丝 doge
由于前面写魔芋丝是半透明、柔软的;也由于“辣”(至少这个魔芋丝的辣)是线性的痛感(简直是放射状的),不像有时肚子疼是迂回的隐隐的,所以个精感觉万姑娘形象上可以更“无邪”,穿素白,柔若无骨……而性格很刚(此处有请四川姑娘上场……)。
啊谢谢建议!可能当时灵感上来了就有点偏题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