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战场已经有两天了,从战争开始也有2年了,从马恩河到莱茵河再从莱茵河回到马恩河。战壕里被弹壳和油渍充斥着,军官不断地用慷慨激昂的民族主义演讲激励着我们,起初我也相信着什么伟大复兴,什么阳光下的地盘。但随着炮火一天天的轰鸣,冲锋的战友整排整排的被消灭,我终于明白了这该死的战争,这让穷苦人互相残害的战争。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一切同往常一样,我们在死寂的战壕里等待着敌人,敌人也在死寂的战壕里等待着我们。终于在上午的时候隔壁连的那个家伙走出战壕,并且身上连一个手榴弹都没带。我们等待着,等待着狙击手的枪声那样他能少一些痛苦,但是并没有,或是没看见他或者是对面跟他一样都疯了。
“Frohe Weihnachten Herr!”他喊道,“Joyeux noël monsieur!”德国人的战壕里也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德国人也走出了战壕,这时上尉命令我们开火,但是没有人理他,我们也走出了战壕第一个走出的是法国人,但是马上英国人也从沙袋后面爬了出来。那位第一个走出战壕的勇士,并不信仰什么上帝或者圣母,却在今天庆祝着节日。“黑色的乌鸦”这是军官们对德国人的称呼,或许我们不太认同却没有人不这么称呼他们,但这天没人这么说。在看到带着尖顶钢盔和凉盔的两人拥抱在一起,没有人再说法语,也没有人在说德语,更没有在乎阿尔萨斯-洛林到底该说法语还是德语。
我们踢球,聊着战争前的事,军官们也放弃了枪毙我们的念想。但我在那一刻已经决定去做一名“逃兵“一名背叛国家的”逃兵“,一名为自由而战的”逃兵“,一名为停战而战的”逃兵“。德国人也有着类似的想法,谁会在战壕之中继续对皇帝效忠呢?我喝下了一杯啤酒,那是德国人的食物,麦子的香味回荡在口中让我想起了奥尔良的麦田,麦谷间孩子们还在玩耍却殊不知再过几年就要被人赶上战场,去毫无意义的送死。德国人也拿走了一瓶香槟,他们没有喝反而是看着瓶子上的葡萄藤,像是看见了家。
停战持续了2天,宪兵队还是把那个第一个走出战壕的人带走了,晚上我们被带着唱歌,没有人唱保卫凡尔登,人们唱起了马赛曲甚至有人在唱国际歌。
停战结束了,炮击开始了,炮弹落在了战壕的前面,像是故意偏离了弹道,没有人进攻,都只是在战壕里等待着。深夜我们离开了战壕,向后方走去,绕开了宪兵队的追捕,或者是他们已经抓不过来了。整个战线都在后撤,但是德国人也在后撤。
最后连宪兵队也开始罢工了,士兵们将武器对准了军官,军队的行进方向从柏林变成了巴黎。巴黎的政客们叫嚣着我们是逃兵是德国人的走狗,德国威廉皇帝也用同样的话语形容着那些后撤的德国军队。后方的工人们占领了工厂,没有人再听从命令了。樱桃树又结出了果实,红色的樱桃长了出来。
好酷,是圣诞快乐什么先生呢?期待后续⛽️⛽️
美妙的结尾?? 如果在前面有一两点内容和“樱桃”“果实”形成呼应,效果会不会更好?
讲述的节奏有些“赶”。好像一句没有讲完就着急进入下一句。作者担心什么呢?如果在情节上做出详略,让人有停留-细致感受的机会,那份感情和思考才有机会沉淀。现在从头至尾比较均匀用力了。
“我”是事件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到他的行动时,会用“我们”。那么,“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士兵?比较具有叛逆精神?有批判性思维?不怕死?…… 被战争折磨得比其他士兵要更惨? 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有些模糊。
最后,我不太相信结局真的会这样。如果正义这么容易就会战胜邪恶,是不是一天十多个小时的长三角打工仔也会忤逆工厂管理者的意志,罢工?996白领也会揭竿而起、拒绝不给加班费的夜间和周末加班?…… 人类社会就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吧?思忖.jp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t4y1Q7N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V411Y73x
情节颇有些神。
然而一战参战人员似乎很多都是贵族子弟,为国家而战的一腔热血怎能会被所谓战场上的“情谊”所阻挠呢
贵族子弟怎会有这样的觉悟,和无产阶级一起管理国家呢
因此情节合理性我略有质疑。
所谓的贵族子弟大部分都是军官,大部分士兵都是征召的工人,况且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英国和德国,在18年之后由于战争的摧残在德军里军官和士兵的矛盾已经越发不可调和,后来也是十一月革命终结了德意志第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