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
(1)关心的事(当下/那段时期)
我不学游泳,我害怕憋气,为啥非要让我学游泳!
(2)性格特点/思维特点
自卑、逃避
非常不喜欢游泳,因为最简单的憋气都练不会。
(3)状态
在更衣室里哭,在泳池边上哭。一害怕就哆嗦。被强制练习憋气还是失败了。
(4)语言表达能力
3年级,日常交流没问题,但是在害怕的情况下还是不太能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特别爱哭。
上帝视角:
(1)事发现场的整体环境(天气、景物、空间特征、季节光线时间…… )
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游泳馆里的水上都照耀着光。小女孩的哭声和咳嗽声特别破坏气氛。
(2)除了小朋友,事发现场还有其他人吗?前者和后者状态相似吗?
岸边做准备活动的小朋友一个个笑容灿烂,都是迫不及待地下水享受,对于每周一次的游泳课也都非常兴奋。
(3)上帝对与这件事相关的其他事有特别关注吗?包括这件事发生之前的生活,以及这件事发生之后的生活。
小女孩最终还是被妈妈拉到了教练面前,强迫着去池边练了憋气,又呛水了。她说什么也不再练憋气了,教练也无奈,这小孩体质太弱了,要真出点什么事不好和学校家长交代。最后任由小女孩在泳池旁边歇着。
挺神奇的,大概是和练游泳有关,她熬过一年之后,从四年级开始,不再是医院的常客了,再也没见过那个每次温柔着给她打点滴的护士了。不仅身体素质好了,还练就了毅力,为她中学的体育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4)请认真给这只小朋友起一个名字
宋正清
童年的我
外面是教练的口号声,喊得响亮,她正带着其他同学做准备活动,而我在更衣室里一直哆嗦,不是冷的,而是害怕。外面那些同学都会至少一种泳姿,教练一下令,他们游得比鱼都快,整个班就我啥也不会,上节课憋气还呛水咳嗽好半天,太丢人了,我可不想再去上游泳课了,我要回家!
我难过地开始掉眼泪,哭声招来了更衣室的管理老师,她进来问我:“怎么了孩子,哪儿磕着了吗?”我没法停止流眼泪去回答她,就摇摇头,使劲拿袖子擦眼泪。老师问了我名字,过一会儿把我妈妈叫进来了。“宝你咋了?”妈妈冲进更衣室来问我。哭的不那么凶猛的我,努力说出完整的话:“妈妈我…我不想去…去上…游泳课55555.”“为什么呀,教练很凶吗?”我摇头。“同学欺负你了?”我还是摇头。“那因为水太冷了?”我再次摇头。“那为什么呀,你跟妈妈说说好不好?”“因为…我,我不会,我学不会,大家都会,就我不会55555.”妈妈弯下腰,摸摸我的头,说:“就这事呀,没关系,不会咱们就学,来上课不就是为了学游泳的吗,要会了就不用学了。”我点点头,又摇摇头:“不行,妈妈,我害怕。”“诶呀,有什么可怕的呢,走,妈妈跟你去找教练。”
我换好衣服,跟在妈妈后面,走到泳池边。教练看见我们便放下口中的哨子,向这边走过来。“您好,是苏教练吧。不好意思麻烦您了,我家孩子有点胆小,学东西也不是很快,您多指导指导。”我听妈妈这么跟教练说。“好的家长,我应该的,您别客气,孩子的情况我了解,那这节课先练基础的憋气吧。”憋气!我最讨厌的!想到上节课那让人难受的呛水和咳嗽,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哭了起来。
“怎么了这是,不刚才都好了吗?”“妈妈我不要憋气,妈妈我害怕。”“宝,教练说了,憋气是基础的,练好了才能学游泳,妈妈也不要求你学的多快多好,咱们慢慢的学会了就行。”“我不要!我不要!”“乖乖的听话,妈妈先走了,一会儿结束了来接你,给你带冰淇淋。”
妈妈把牵着的我的手递给教练,在教练面前,我也不敢不听话,只能憋回眼泪,跟着教练做好准备活动后带上泳镜,从浅水区下水。马上就要憋气了,身体又开始不听话地哆嗦。真的害怕啊,我肯定会呛水的。“准备啊,咱们先10秒”教练喊,“开始。”我手趴着池边,蹲下去,将头没入水中,心里默数1,2,3,4,5,6,7,8,不行了!
我赶紧起身,但还是没撑住,鼻子里灌进了水流,全是游泳池消毒液味,要在我鼻子里爆炸了似的,难受的不行。出来水面我就疯狂咳嗽,想把灌进来的水全都咳出去。这一定是我小学最难受的经历,我肯定忘不了。休息过后,说什么我都不练了,就在泳池边一直坐到下课,坐到妈妈来接我。但是一点都不善良的妈妈在听过我讲今天游泳课上的事情之后,还是坚持下节课把我送过来,继续学游泳。
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惨最可怜的孩子。
上帝视角
游泳馆里,整齐地站着三排学生,苏教练正带着她们做准备活动,清脆响亮的口号声回荡在游泳馆。然而仔细听,还有几声啜泣混在其中,看了眼第三排最右边的空位,应该又是宋正清这个小女孩在哭吧。她是班里基础最差的一个,能力差不说还胆子小,每次上课前都哆哆嗦嗦的站在队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提升。
哭声断断续续了好一阵,她妈妈牵着她从更衣室那边出来了,家长跟教练沟通了几句,说到这节课接着练憋气,果不其然,宋正清又开始哆嗦了。家长和教练都反复强调好多次了,憋气是学会游泳的关键,连这一关都过不了,那学成的可能性几乎为0。看看现在的样子,家长良苦用心,孩子望而却步,教练无能为力。一周了,宋正清始终跨不过这个难走的第一步。三方胶着着,真是难办。
正清已经跟随教练来准备憋气训练,教练一声令下,1,2,3,4,5,6,7,8,她还是没成功,游泳馆时隔一周,再次充满了宋正清的咳嗽声和哭声。这个孩子真不容易啊,但还是得练,可不能这么放弃了。看着裹着浴巾在泳池边上哆哆嗦嗦的小女孩,谁能不心疼啊,什么时候她能明白这一切都是为她好。
正清妈妈为了让她上这个游泳班,不止一次拜托人给自己女儿留个位置。正清爸爸也是问了好多有经验的家长才决定让自己女儿来试试游泳这个体育项目。宋正清的身体素质太差了,她是医院输液室的常客,护士姐姐都认得她,每次她都会跟护士姐姐说一句:“姐姐,可不可以轻点扎啊。”小时候的宋正清没少吃过药,西药药片太大吞不下就换了极苦的中药,跟她现在的处境一样苦不堪言。
如果宋正清能看到自己未来满分的中考体育成绩,她一定会感激当时坚持下来的自己,一年的游泳学习不仅帮她提升了身体素质与体能还锻炼了她刻苦坚持到底的毅力。16岁的宋正清冲过终点线,回头看别人跑1500米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心里应该会骄傲地想着,这份毅力可是她从小练就的呢。
巧妙的写法!
我的视角中,刻画了我与游泳课同学的差距:我的孤独、不知所措与同学们的欢乐让人颇受触动。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很抱歉读到的你的世界是这般可怜,弱小。
上帝视角的介绍更加全面,包括医院大夫的看法,母亲的良苦用心,以及跨越时间界限抒发全新的感,整个故事的基调变得豁然开朗,给人以积极向前之感。
??
宋正清很像路铃同学会起的名字呢!
我很喜欢这里“如果宋正清能看到自己未来满分的中考体育成绩……16岁的宋正清冲过终点线……”上帝的确看到了6~7年后的宋正清。我希望这里多几笔。跟童年宋正清的命运交融在一起。
两个视角都记述得工整、清楚。第一人称把小女孩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了,“要在我鼻子里爆炸了似的,难受的不行”这样的笔墨非当事人说不出来,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她为什么一再一再拒绝下水训练。最后一句很“第一人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