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跳舞

我对童年的记忆总是没有概念的。我广义的童年时期被两件大事横占而分隔,一个是从老家来到北京,一个是加入舞团。而似乎从来到北京的那第二段童年时光开始,我狭义的童年结束了。于是在舞团的日子便被定义成了是童年又不是童年的尴尬期,于是它在我的记忆中具有极其鲜明的复合性:笨蛋而又清楚。

在舞团里,往往会遇到第一天学完之后第二天就进入彩排模式的情况。于是某次舞团boss给我们编完舞后,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说:“我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装了监控器,它会告诉我今晚回去你有没有练习。如果没有练的人第二天会被我单独拎出来跳。”

于是一瞬间,排练厅里几乎所有小孩都进入了一种十分凝重的状态。自尊心很早就已经在心中发芽,而这个年龄正是因无知而对教师有绝对服从的时候,没人想要做那个“异类”。于是这群小孩之一的我,在记住要去练习的同时尝试将世界观补全。

我进入了充满高大信号塔的深山,在深山中的一角存在着某间黑色的屋子。推门进去便是像昆虫复眼一样堆叠在墙上的监控器。在如山的监控器下坐着一个黑色的背影。

足够吓人,足够使人确信。

我因此头一次在回家后认真跳了起来。下午的太阳向窗内倒满正午的光亮,透过有色玻璃躺在打蜡的木地板上。我对着正在播放的电视跳着,坚信不疑地向我妈解释这罕见练习的理由。她或许有笑我像个笨蛋,也或许相信我真的学会了努力。但强烈支撑起这片记忆的东西,可能是照亮整个场景的白光,可能是絮絮叨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电视机,可能是在我背后说着什么的我妈,甚至可能是为了自圆其说而创造的黑色房间。那虚无的监视器于是就这么消失了。我在为了什么而跳到最后。然后记忆的大门合上了。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一个下午清楚地占据在我的脑海中。

2人评论了“有在跳舞”

  1. long, longshaoheng

    文章里的监视器好有趣,让我感觉到一种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就在你想追寻答案的时候,记忆的大门合上了。记忆很多时候是片段性的,你的文字的确让我感受到了记忆的那种间断和扑朔迷离。最后一句话让我遐想,到底是什么使那虚无的监视器消失了呢?是长大了以后知道这是骗人的?还是你已经不需要监督就能努力了呢?

  2. “我在为了什么而跳到最后。然后记忆的大门合上了。”喜欢这个部分+1
    是什么(使那虚无的监视器消失了)呢?也许不需要说很清楚。经过了时间冲刷,留在心底的,还是属于自己的部分吧。

    故事的讲述逻辑清晰,表意准确。“我进入了充满高大信号塔的深山”这个意象很抓人,跟午后“倒满”(这个动词也抓人)光亮的打蜡地板形成鲜明对比。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