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外公是我母亲外公的兄弟,因排行第九,我也就随母亲喊他九外公。从幼时开始,我就常常绕他身侧一口一个九外公唤着,只觉这样亲切又可爱。
初见九外公,是我约莫七岁大时,被他有些肥厚的红红鼻头所吸引,一头雪白银发,眼睛是有些浑浊的淡绿色,但又常常闪烁着一些我看不懂的光芒,我只觉得是电影中的圣诞老人站在我面前。他也确实如圣诞老人一样慷慨,每次来到九外公家中,都有一桌色相味俱全的菜肴供我享用,临走时还总不忘给我塞上满满一盒巧克力。
九外公住在四合院,后院种满了各色蔬菜,小时每次来到九外公家中,他都会耐心告诉我后院蔬菜的名字,该怎么培育,以及它们的成长故事,最后让我自己动手来采摘。总能带着满满一袋蔬菜回到家中,快乐极了。
再大些,跟九外公走过弯弯绕绕的胡同,来到三只装在笼子里的鸟面前,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鹦鹉学舌,九外公告诉我,只有中间那只是鹦鹉,左右都是八哥,虽然不很起眼,说话可比鹦鹉更清楚洪亮,学习也更快,可以试试教它们些新词。现在想来九外公又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当时零星的场景仍在我的脑海,我稚气的让鸟儿们学我说话,天真烂漫,九外公就那样一直看着我,笑着,皱纹堆在一起,鼻头好似越发红了。
年岁渐长,再看九外公,比幼时看出更多不同来,不仅仅是印象中和蔼老人形象,他还是像以往一样笑着,是历尽千帆的淡然;那眼里的光芒我也渐渐懂了,是读书破万卷的睿智;他娓娓道来的道理,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像入口醇香的清茶,又如纸业泛黄的古籍,需要静心去品茗,细细去读。我早已比九外公了高出许多,看他却越发觉得高山仰止。如今再去九外公家中,不同于从前满是童趣,我们更多是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最近的生活,心也静了下来。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九外公都一如我初见他的模样,笑的和蔼,处事淡然,红红的鼻头,有光的眼神,是他已至耄耋之年还保留的童真,这座我仰望的高山,是能让我亲近的高山。
作者指令
1.能道出生命中某些独特之处
2独特之处:与隔了三辈的老人相处十年,回忆珍贵
没有准确的抓住,表达出来。
3不很满意
4困惑:十一岁前的记忆比较模糊,具体的几乎想不起来,又不想编造,写的难受,。
1.红红的鼻头
2.表达她对九外公的敬爱和赞美。依据“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九外公都一如我初见他的模样,笑的和蔼,处事淡然,红红的鼻头,有光的眼神,是他已至耄耋之年还保留的童真,这座我仰望的高山,是能让我亲近的高山。”
3.看得出作者比较有文采,但是好像憋不出来。
4.文笔很好,思路清晰。
5.缺一点更具体的东西(但你是不是想不起来了)
读者指令:
1、这篇作品里,你印象最深之处在哪儿?请大声读出来,读完说出理由(想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现在想来九外公又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当时零星的场景仍在我的脑海,我稚气的让鸟儿们学我说话,天真烂漫,九外公就那样一直看着我,笑着,皱纹堆在一起,鼻头好似越发红了。“产生了共鸣
2、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法?请给出你的依据
与九外公相处的回忆,长大后对老人重新的认识,淡然的人生哲学、人可贵的纯真
3、你从这篇回忆录能看出作者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上哪些特色?请指出。
感觉很欢乐,但善于观察和思考
4、你认为这篇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描写的很生动。
5、读完感觉这篇作品还缺什么吗?请说出来
为什么要写九外公呢?
试回答问题4:
(1)能否把11岁前略写,其他时间点详写?因为既然对这个人有了深入的了解/理解,一定是有渠道的;
(2)回忆录处理记忆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比较常见。寜玉瑾或可试试在讲述的口吻上以推测揣摩代替确定,告诉读者某些细节或许出自想象,这样的和盘托出“事实”加上一些判断、点评、感受之类,杂糅出一条通向真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