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厨房

 

 

我印象中的厨房和现在家里的厨房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记忆里也没有搬过家,厨房的面积很小,所以内置设施也没有进行过很大的更替。

 

长方形的一侧是灶台和桌子,灶台上面的抽油烟机旁边是一个放橄榄油、调味品和保鲜膜保鲜袋的柜子,我逐渐也能被柜门磕到脑袋了。每次打开柜门都会有浓烈的花椒的味道窜进鼻孔里。柜子旁边是微波炉,暖黄色的微波一开,盛放盘子或碗的转盘就开始转动,微波炉的门是半透明的,就像是换装娃娃的更衣室,转了几圈里面的食物就能直接端上餐桌。

 

另一侧是水池和冰柜,也许小时候还没有那个冰柜,但是我也想不到当时的什么大件能填补进那个位置。厨房往里走是一个更小的小阳台,除了一个大冰箱就是堆放着各种杂物——也许还有童年时候就放在那里、早就已经用来接土的物品,或是长了虫的黄小米。

 

童年记忆里我是不常进厨房的,因为小时候住校也不经常在家里吃饭。对厨房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味觉上——那里永远可以传出最好闻的饭菜的香味。

 

跨年包饺子的时候家里的厨房就会变大,因为案板和锅碗瓢盆都被搬到了客厅的餐桌上。妈妈在案板上切剂子、擀皮,我在另一半学着包饺子的手法,爸爸在厨房里做菜。直到盖帘被放满了白花花的元宝,两杯红酒也已经倒好,喊一句“可以烧水了”就能听见厨房里开燃气的声音。那时候我觉得我爸是最厉害的人,无论饺子皮有没有捏好总是不会煮破露馅。

 

一个厨房总要见证一个大厨的诞生,即使往往大厨都“夭折”在厨房里。

 

打鸡蛋要把不小心掉进去的鸡蛋壳捞出来,削土豆为了把每一点皮或是坑坑洼洼都削平而把大土豆削成小土豆,剥蒜瓣总是把最小的那一瓣不小心和蒜皮一起扔进垃圾桶,刷碗开水龙头的时候总要水溅到衣服上,淘米水里也总会落下好几个米粒、最后被种在花盆里,冰箱冷冻层的把手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每一次煎牛排从下面拿黄油的时候都要重新安上一次。

 

即使如此也乐此不疲,反倒在厨房里闯出了一片天地。好在现在的我也饿不着自己了。

 

好像厨房变得更小了,因为我长大了。

4人评论了“童年的厨房”

  1. 生虫的黄小米太真实,小时候爸妈还会叫我去挑拣里面鹅黄色的长形虫卵。
    厨房见证人们的成长,是一个家满足温饱——人类基础需求的地方,也是最体现性格的地方了。

  2. “微波炉的门是半透明的,就像是换装娃娃的更衣室,转了几圈里面的食物就能直接端上餐桌。”
    大家的冰箱都在厨房里诶。我家的厨房在厕所旁边(?) 厨房和卫生间一墙之隔 出了厨房左拐和出了卫生间右拐的位置就是冰箱(严谨
    我家的小米不长虫大概是因为……我家没有小米(确信
    “那时候我觉得我爸是最厉害的人,无论饺子皮有没有捏好总是不会煮破露馅。” 我爸不太厉害。
    “好像厨房变得更小了,因为我长大了。” 好。

  3. “换装娃娃的更衣室”? 让我对这个老熟悉的电器重新产生了好奇心。玻璃盘真的像聚光灯下的旋转舞台~
    打鸡蛋那段感觉能处理得更好…… 想看到真实的你做饭什么风格,而不是这样一种罗列。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