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写旅行地图(o′┏▽┓`o) 26条评论 / 未分类, 周四班 / 作者: 洋泽-王梓涵 前路漫漫,期待开启我独一无二的密林之旅,一头扎入那一抹深绿,走向内心,找寻自由与真我……以下就是我的创写旅行地图啦!(像素好像不太好??!!ヽ(*。>Д<)o゜王梓涵ο(=•ω<=)ρ⌒☆ Post Views: 27
山精-韧 2020年9月17日 在 11:08仿佛看到了那片幽深之地。 会孤单吗? 会沮丧吗? 会因为意外而质疑自己吗? …… “找寻灵魂深处的自己”是非常地道的写作目标了,也简直是一个哲学任务。也许只有更加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以自己的能力/个性/目标会如何完成旅行,才会真的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9月25日 在 08:54Week 2 我迫不及待地踏入了林间的糖果屋,那糖果屋和我想象中的略有不同,它是用米糖做的,通体纯白,有一些茶色的麦芽和发着微光金箔做点缀。从远处看——美好却不乍眼。屋里的竹子摇椅上坐着一个老婆婆。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巫婆。她是个身穿兰草色斗篷的,胖乎乎的,脸上皱纹挤在一起的可爱老婆婆。她在煮一锅浓稠的、冒着温暖雾气的乳白色浓汤,婆婆见我来了,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碗。那是一个小瓷碗,由深浅不同的绿拼接在一起,乳白色的糊状浓汤在里面显得格外诱人。那汤的味道搭配得很和谐,像是香草、野菇和奶油混合在一起,一碗喝下去,显得格外温暖与幸福。喝完汤,我便陪婆婆聊天,婆婆沙哑中透着清脆的语调渐渐使我看到一团火焰——一团苍白色的火焰,虽然孤独却万分满足。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10月21日 在 09:00Weeek 3 我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那片密林的深处。前方是一望无际的黑暗与未知,可我却一点也不畏惧。因为我知道我身边有光之使者——熙庭,陪着我。 我阔步走进黑暗,尽情地感受丧失视觉的奇妙体验——这体验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倒常令我想起儿时与挚友玩耍的美好回忆…… 未曾想居然在黑暗深处遇到了两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一颗较为渺小,淡淡地点缀着苍白的微光,无声无息,没有声响;一颗略大些,明黄色的柔光伴随着如铃的声响,从我身边霎地划过……他们令我无比欣喜,极度留恋。我很享受这些新的体验与机遇,我喜爱未知的冒险。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10月22日 在 14:15Week 4 与风铃作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总觉得它像是有无限生机活力的神秘小精灵,每一秒都在迸射出绚烂的蓝色火光。 我曾在生活中见过无数各种样式的别致风铃,家里的吊灯上也挂着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买的绿色海豚风铃。(只是那里离窗户有点远,风老吹不响它,有点sad?)但至今,我仍总会被小时候形成的固有偏见而禁锢,即使那感觉已经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淡化了,却还是在内心深处遗有淡淡的痕迹:我对于事物的第一印象、最直接冲击我感官的印象,总会是它们外表的景观所带给我的感受。而这一观念总会先发制人地控制我、决定我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兴趣去发掘它。 但山精的风铃彻底打破了我古板的偏见,打开了我的心房。朴素的外表之下也可埋藏着灵动艳丽的灵魂。外表,并不总是那么重要呢!没有华丽丽的外表,也可以有瑰宝一样闪烁的灵魂!!那看似愣愣的、呆呆的小风铃就是这样!(还有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人也是这样!)它的外表虽然十分朴素,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闪烁出令人留恋的流光溢彩,像纯净的玻璃,虽然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却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虹的绝美色彩~?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11月5日 在 21:10??? 我仅循着我的五感在密林中恣意探索,从淡绿、蓝绿、松绿再到墨绿……从草香四溢的阳光小径出发,踏着柔软绵润的苔藓,迈着轻快自在的脚步,一蹦一跳地愉快启程,如一只不谙世事的小白鹿,带着一颗灵动的心去迫不及待地探索这大千世界。在旅途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每一片奇特曼妙的光景,用还带着些许稚嫩的笔触去记录这一切美好的事物。 渐渐地,随着旅途的不断深入,密林深处的阳光也愈发暗淡,变得若隐若现,抑或是几乎消失。可殊不知当那曾经灿烂无比的阳逝去以后,无穷的黑暗竟使簇簇点缀在巨型黑曜石色幕布上静默闪烁的浮光愈发迷人。虽然密林的深处充斥着黑暗与未知,可小白鹿丝毫没有犹豫与摇摆,仍大无畏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闲庭漫步地走去,享受沿途中每一个不经意间收获的美好与惊喜,暗暗被周围变幻莫测的光影以及万物所传达出的奇特情绪所打动……虽不知前方光景如何,不知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物,不知会遇到哪些无与伦比的景色。总之,小白鹿总会敞开一颗通透的心灵,去拥抱、去感知万物。 活在当下,憧憬未来。 灵感:灵感如转瞬即逝的流星,如北欧的极光,如天边的虹,有着自己孤傲倔强的情绪与性格,独具一格,自成一套,来无影去无踪,可遇而不可求。它来时,你只可尽情地拥抱它、感受它;它去时,你只可反复地回味它、咀嚼它…… 灵感迸发的时刻:感觉每当我仔细观察一个事物,并尝试将其与世间万物所进行联想时,总是会有无穷无数地新奇灵感挤进我的脑子里。 有时灵感也会从最近看到的触动较深的电影或纪录片中得到。最有感触的就是在发呆的时候,或者是在放空大脑欣赏风景的时候,那时有趣的想法总会在不经意间霎地钻进大脑,像一股瞬间形成的短暂龙卷风暴,奇妙无比。 可是有的时候也会发生灵感枯竭,就像是河流的枯水期,冷艳的死鱼骨在干枯的河床上闪着寒光。 困惑:如果想要构思有趣的故事,那样的灵感又该怎样求来呢!?感觉自己在描写场景方面有所提高了,自己有时也会很惊奇竟会写出这般文字(因为从小到大对写作没什么很特殊的兴趣呢,不过现在好像渐渐地沉浸在写作的世界中了。感觉很舒心,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是能用纸质版的就更好了。曾经除了小时候记日记,老师留作业叫写作文,从未尝试过像创写课一样畅快淋漓地、无所顾忌地泼洒笔墨的时刻——有时候真的感觉好像恍惚间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但好像又不是,似乎是自己古老的另一面灵魂;有时又感觉我好像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自己,好像又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性,虽然未来还很迷茫,但我总是在坚持地用排除法在生活着,知道自己一定不喜欢的事与物是怎样的,这样看来,似乎可以更加接近与了解自己喜爱的事物,倒也满足了),但是大作品的故事情节构思真的好难呜呜┭┮﹏┭┮我好苦恼 有点把这里当作树洞了……(虽然在生活中还是挺满足顺心的)? 登录以回复
山精-韧 2020年11月6日 在 11:55抱抱洋泽!!!“有时候真的感觉好像恍惚间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但好像又不是,似乎是自己古老的另一面灵魂” 我想到伍尔芙说写作回忆录时要最把自己当成自己,又要时时不把自己当成自己。和写作者那种莫测的心态很像。在任何事情中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都是弥足珍惜的。俺很为洋高兴。 灵感虽然重要,故事光有一个灵感的确不够。在推进情节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继续想象、继续自问自答、继续对于生活的思考。洋可试试在纸上做头脑风暴,让思维向前推进。另外,经验也很重要。多读多写都会帮助到我们在创作中不断迸发新的灵感。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12月10日 在 14:15厨房 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食物,很喜欢厨房里时不时飘出的阵阵香气。每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饭时,我都会顺着香气悄悄潜入厨房,一边惊叹地观摩着他们,一边发出赞叹。这次回忆的是五岁前在西安的厨房,那时只有我和爷爷奶奶(还有一只北京狗)一起住着,具体的事物记得不是很清晰了,但记忆中仍留存着些许充满淡淡梦幻感的趣事与场景,甚至还有一些曾经的模糊情感与感受。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0年12月10日 在 14:29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 最近上论语课时老师曾讲到了尼采说过的一段话:“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感觉和写自我调查问卷时的感受很贴切。 从前,总觉得我无比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切事物。如今看来,当时的想法还是太稚嫩了。其实,很多情况下,你所发现的自己只是万千可能性的一种。许多关于你自己内心的抽象问题,都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答案。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或许充满着无限期望与目标,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与想法。但对于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终极目标不是认识世界万物,更不是认识他人,而是“认识你自己”。 登录以回复
山精-韧 2020年12月25日 在 06:07看到旅行图初版的那个洋泽了。或许你一直在那里。而我有时在有时不在。或许我和你的想法一样,“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总之,活一遭,是为的想要经历、以及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1年1月3日 在 17:36回忆录 回忆很美好,但感觉写的很像流水账……可能是选择的题材背后的世界观太宏大了,我还不太能得心应手地操控它。o(><;)oo 也或许写另一段回忆会更好吧。(☆-v-) 小学时光真的很美好,在那里遇见了很多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挚友。虽无法常常见面,但仍很珍惜、很想念他们,愿我们终能成为自己期望成为的模样。向前看吧,把握当下,不枉此生。一起加油a!(๑•̀ㅂ•́)و✧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1年1月3日 在 17:56第二阶段大纸条: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 更加珍惜身边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事物,毕竟将来不知到了哪一刻它们就会突然离你而去呢hh,从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好好珍惜才不让自己在未来后悔呀。 更加关注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并直视它、包容它、接受它,就算是缺点和短板没什么大不了,这才是最真实的你。哪个人还能没有弱点呢?hhh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偶尔回头看看也是很重要的。感到失落和伤心的时候就请回头看看自己曾走过的路吧,重拾那些温馨美好的回忆,慢慢地休息一下,感悟世间的美好,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不要放弃。人生不止是向前不断前行,偶尔停下来回首往事,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想写有关最好的朋友的回忆。想写分别和重逢的时候,想写那时自己的心境,想把它写的像动画一样浪漫,伤感与幸福交织在一起,想给人们带来共情。 登录以回复
山精-韧 2021年1月22日 在 00:17洋泽好腻害! “毕竟将来不知到了哪一刻它们就会突然离你而去呢hh,从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好好珍惜才不让自己在未来后悔呀”这是俺山精这一两年才切切实实感悟到的呢!!! 登录以回复
洋泽-王梓涵 2021年1月25日 在 21:42第三阶段魔盒大纸条 1.通过这门课,你对写作这件事在整体观念上得到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从前除了老师硬性要求的应试作文以外,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去动笔写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因为那时觉得写作好难好无聊啊,自己根本想不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过现在发现:欸!?我好像也还可以欸!写作好像很有趣欸!)那时,有关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写东西,那也就仅仅停留在写日记这方面上(还是非常流水账的那种日记kkk)。故曾经一直把“写作”狭义地定义为“写作文”,从未设想过自己也会想作家那样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真正地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种感受现在看来还是无比奇妙,写作的过程则像是一种享受(除了ddl的无情压迫哈哈)。2.想听一听你对叙事的理解。 像是考古时用小刷子,耐心仔细地将蒙垢在化石上的层层泥土与污垢一点一滴地清除,直至看清整个化石的真面目。如果故事的叙事做的很好,读者会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对于故事的主旨将会有更清晰、明确的理解。3.在第三阶段创作中你收获了什么独特的写作经验吗?请举例说明。 嗯?躺在床上脑洞大开找灵感算嘛! 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一股脑以“大字型”躺在床上(有点搞笑哈哈)然后还是根据故事的中心事物,如白崖balabala,先在脑海中缓缓营造中心事物的模样,以及他给你带来的那种分为与感受,再进行连锁性遐想,可以想自己原先看过的书呀,电影呀等等,令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涌入你的脑海,恣意交错碰撞。在跌跌撞撞中,我终于走出了墨绿色的密林。眼前的美景简直令我沉醉不已——一片被淡粉色夕阳点缀着的汪洋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正闪着些许灵动的金色微波。我一蹦一跳地跑到白色沙滩边缘,赤脚站在有着些许温度的水花里,张开双臂,闭上双眼,微笑着投入柔软海风的怀抱。那一刻,我好像来到了我的温柔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舒畅。 登录以回复
仿佛看到了那片幽深之地。
会孤单吗?
会沮丧吗?
会因为意外而质疑自己吗?
……
“找寻灵魂深处的自己”是非常地道的写作目标了,也简直是一个哲学任务。也许只有更加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以自己的能力/个性/目标会如何完成旅行,才会真的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
Week 2
我迫不及待地踏入了林间的糖果屋,那糖果屋和我想象中的略有不同,它是用米糖做的,通体纯白,有一些茶色的麦芽和发着微光金箔做点缀。从远处看——美好却不乍眼。屋里的竹子摇椅上坐着一个老婆婆。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巫婆。她是个身穿兰草色斗篷的,胖乎乎的,脸上皱纹挤在一起的可爱老婆婆。她在煮一锅浓稠的、冒着温暖雾气的乳白色浓汤,婆婆见我来了,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碗。那是一个小瓷碗,由深浅不同的绿拼接在一起,乳白色的糊状浓汤在里面显得格外诱人。那汤的味道搭配得很和谐,像是香草、野菇和奶油混合在一起,一碗喝下去,显得格外温暖与幸福。喝完汤,我便陪婆婆聊天,婆婆沙哑中透着清脆的语调渐渐使我看到一团火焰——一团苍白色的火焰,虽然孤独却万分满足。
山精坐在林中空地,等待洋泽的第三周小纸条~会不会挂在树枝上?
Weeek 3
我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那片密林的深处。前方是一望无际的黑暗与未知,可我却一点也不畏惧。因为我知道我身边有光之使者——熙庭,陪着我。
我阔步走进黑暗,尽情地感受丧失视觉的奇妙体验——这体验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倒常令我想起儿时与挚友玩耍的美好回忆……
未曾想居然在黑暗深处遇到了两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一颗较为渺小,淡淡地点缀着苍白的微光,无声无息,没有声响;一颗略大些,明黄色的柔光伴随着如铃的声响,从我身边霎地划过……他们令我无比欣喜,极度留恋。我很享受这些新的体验与机遇,我喜爱未知的冒险。
嗷嗷嗷熙庭是光之使者❤️
Week 4
与风铃作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总觉得它像是有无限生机活力的神秘小精灵,每一秒都在迸射出绚烂的蓝色火光。
我曾在生活中见过无数各种样式的别致风铃,家里的吊灯上也挂着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买的绿色海豚风铃。(只是那里离窗户有点远,风老吹不响它,有点sad?)但至今,我仍总会被小时候形成的固有偏见而禁锢,即使那感觉已经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淡化了,却还是在内心深处遗有淡淡的痕迹:我对于事物的第一印象、最直接冲击我感官的印象,总会是它们外表的景观所带给我的感受。而这一观念总会先发制人地控制我、决定我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兴趣去发掘它。
但山精的风铃彻底打破了我古板的偏见,打开了我的心房。朴素的外表之下也可埋藏着灵动艳丽的灵魂。外表,并不总是那么重要呢!没有华丽丽的外表,也可以有瑰宝一样闪烁的灵魂!!那看似愣愣的、呆呆的小风铃就是这样!(还有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人也是这样!)它的外表虽然十分朴素,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闪烁出令人留恋的流光溢彩,像纯净的玻璃,虽然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却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虹的绝美色彩~?
这一点山精有同感呢!曾经也是颜值党,买小包纸巾都要挑外表(其实现在也是?),但至少在看人方面,胸襟开阔了一点。
???
我仅循着我的五感在密林中恣意探索,从淡绿、蓝绿、松绿再到墨绿……从草香四溢的阳光小径出发,踏着柔软绵润的苔藓,迈着轻快自在的脚步,一蹦一跳地愉快启程,如一只不谙世事的小白鹿,带着一颗灵动的心去迫不及待地探索这大千世界。在旅途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每一片奇特曼妙的光景,用还带着些许稚嫩的笔触去记录这一切美好的事物。
渐渐地,随着旅途的不断深入,密林深处的阳光也愈发暗淡,变得若隐若现,抑或是几乎消失。可殊不知当那曾经灿烂无比的阳逝去以后,无穷的黑暗竟使簇簇点缀在巨型黑曜石色幕布上静默闪烁的浮光愈发迷人。虽然密林的深处充斥着黑暗与未知,可小白鹿丝毫没有犹豫与摇摆,仍大无畏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闲庭漫步地走去,享受沿途中每一个不经意间收获的美好与惊喜,暗暗被周围变幻莫测的光影以及万物所传达出的奇特情绪所打动……虽不知前方光景如何,不知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物,不知会遇到哪些无与伦比的景色。总之,小白鹿总会敞开一颗通透的心灵,去拥抱、去感知万物。
活在当下,憧憬未来。
灵感:灵感如转瞬即逝的流星,如北欧的极光,如天边的虹,有着自己孤傲倔强的情绪与性格,独具一格,自成一套,来无影去无踪,可遇而不可求。它来时,你只可尽情地拥抱它、感受它;它去时,你只可反复地回味它、咀嚼它……
灵感迸发的时刻:感觉每当我仔细观察一个事物,并尝试将其与世间万物所进行联想时,总是会有无穷无数地新奇灵感挤进我的脑子里。
有时灵感也会从最近看到的触动较深的电影或纪录片中得到。最有感触的就是在发呆的时候,或者是在放空大脑欣赏风景的时候,那时有趣的想法总会在不经意间霎地钻进大脑,像一股瞬间形成的短暂龙卷风暴,奇妙无比。
可是有的时候也会发生灵感枯竭,就像是河流的枯水期,冷艳的死鱼骨在干枯的河床上闪着寒光。
困惑:如果想要构思有趣的故事,那样的灵感又该怎样求来呢!?感觉自己在描写场景方面有所提高了,自己有时也会很惊奇竟会写出这般文字(因为从小到大对写作没什么很特殊的兴趣呢,不过现在好像渐渐地沉浸在写作的世界中了。感觉很舒心,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是能用纸质版的就更好了。曾经除了小时候记日记,老师留作业叫写作文,从未尝试过像创写课一样畅快淋漓地、无所顾忌地泼洒笔墨的时刻——有时候真的感觉好像恍惚间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但好像又不是,似乎是自己古老的另一面灵魂;有时又感觉我好像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自己,好像又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性,虽然未来还很迷茫,但我总是在坚持地用排除法在生活着,知道自己一定不喜欢的事与物是怎样的,这样看来,似乎可以更加接近与了解自己喜爱的事物,倒也满足了),但是大作品的故事情节构思真的好难呜呜┭┮﹏┭┮我好苦恼
有点把这里当作树洞了……(虽然在生活中还是挺满足顺心的)?
“像一股瞬间形成的短暂龙卷风暴”好酷
嘻嘻?
抱抱洋泽!!!“有时候真的感觉好像恍惚间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但好像又不是,似乎是自己古老的另一面灵魂” 我想到伍尔芙说写作回忆录时要最把自己当成自己,又要时时不把自己当成自己。和写作者那种莫测的心态很像。在任何事情中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都是弥足珍惜的。俺很为洋高兴。
灵感虽然重要,故事光有一个灵感的确不够。在推进情节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继续想象、继续自问自答、继续对于生活的思考。洋可试试在纸上做头脑风暴,让思维向前推进。另外,经验也很重要。多读多写都会帮助到我们在创作中不断迸发新的灵感。
嗯嗯!真的感觉写作越来越有趣啦!嘻嘻嘻!♪(´▽`)
开星!
厨房
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食物,很喜欢厨房里时不时飘出的阵阵香气。每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饭时,我都会顺着香气悄悄潜入厨房,一边惊叹地观摩着他们,一边发出赞叹。这次回忆的是五岁前在西安的厨房,那时只有我和爷爷奶奶(还有一只北京狗)一起住着,具体的事物记得不是很清晰了,但记忆中仍留存着些许充满淡淡梦幻感的趣事与场景,甚至还有一些曾经的模糊情感与感受。
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
最近上论语课时老师曾讲到了尼采说过的一段话:“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感觉和写自我调查问卷时的感受很贴切。
从前,总觉得我无比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切事物。如今看来,当时的想法还是太稚嫩了。其实,很多情况下,你所发现的自己只是万千可能性的一种。许多关于你自己内心的抽象问题,都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答案。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或许充满着无限期望与目标,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与想法。但对于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终极目标不是认识世界万物,更不是认识他人,而是“认识你自己”。
看到旅行图初版的那个洋泽了。或许你一直在那里。而我有时在有时不在。或许我和你的想法一样,“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总之,活一遭,是为的想要经历、以及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
回忆录
回忆很美好,但感觉写的很像流水账……可能是选择的题材背后的世界观太宏大了,我还不太能得心应手地操控它。o(><;)oo
也或许写另一段回忆会更好吧。(☆-v-)
小学时光真的很美好,在那里遇见了很多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挚友。虽无法常常见面,但仍很珍惜、很想念他们,愿我们终能成为自己期望成为的模样。向前看吧,把握当下,不枉此生。一起加油a!(๑•̀ㅂ•́)و✧
如果按时间顺着写,就容易流水账~
下次洋泽阔以尝试打乱时空,碎片拼贴,那样能激发出创作者更多火花和风暴吧!
嚎!(≧∇≦)ノ
第二阶段大纸条: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
更加珍惜身边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事物,毕竟将来不知到了哪一刻它们就会突然离你而去呢hh,从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好好珍惜才不让自己在未来后悔呀。
更加关注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并直视它、包容它、接受它,就算是缺点和短板没什么大不了,这才是最真实的你。哪个人还能没有弱点呢?hhh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偶尔回头看看也是很重要的。感到失落和伤心的时候就请回头看看自己曾走过的路吧,重拾那些温馨美好的回忆,慢慢地休息一下,感悟世间的美好,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不要放弃。人生不止是向前不断前行,偶尔停下来回首往事,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想写有关最好的朋友的回忆。想写分别和重逢的时候,想写那时自己的心境,想把它写的像动画一样浪漫,伤感与幸福交织在一起,想给人们带来共情。
洋泽好腻害!
“毕竟将来不知到了哪一刻它们就会突然离你而去呢hh,从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好好珍惜才不让自己在未来后悔呀”这是俺山精这一两年才切切实实感悟到的呢!!!
嘻嘻ψ(`∇´)ψ
嗷呜~~~
嗷呜呜~~~嗷呜呜呜呜~~~~~(哈哈哈)
第三阶段魔盒大纸条
1.通过这门课,你对写作这件事在整体观念上得到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从前除了老师硬性要求的应试作文以外,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去动笔写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因为那时觉得写作好难好无聊啊,自己根本想不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过现在发现:欸!?我好像也还可以欸!写作好像很有趣欸!)那时,有关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写东西,那也就仅仅停留在写日记这方面上(还是非常流水账的那种日记kkk)。故曾经一直把“写作”狭义地定义为“写作文”,从未设想过自己也会想作家那样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真正地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种感受现在看来还是无比奇妙,写作的过程则像是一种享受(除了ddl的无情压迫哈哈)。
2.想听一听你对叙事的理解。
像是考古时用小刷子,耐心仔细地将蒙垢在化石上的层层泥土与污垢一点一滴地清除,直至看清整个化石的真面目。如果故事的叙事做的很好,读者会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对于故事的主旨将会有更清晰、明确的理解。
3.在第三阶段创作中你收获了什么独特的写作经验吗?请举例说明。
嗯?躺在床上脑洞大开找灵感算嘛!
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一股脑以“大字型”躺在床上(有点搞笑哈哈)然后还是根据故事的中心事物,如白崖balabala,先在脑海中缓缓营造中心事物的模样,以及他给你带来的那种分为与感受,再进行连锁性遐想,可以想自己原先看过的书呀,电影呀等等,令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涌入你的脑海,恣意交错碰撞。
在跌跌撞撞中,我终于走出了墨绿色的密林。眼前的美景简直令我沉醉不已——一片被淡粉色夕阳点缀着的汪洋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正闪着些许灵动的金色微波。我一蹦一跳地跑到白色沙滩边缘,赤脚站在有着些许温度的水花里,张开双臂,闭上双眼,微笑着投入柔软海风的怀抱。那一刻,我好像来到了我的温柔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