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凝瑾(不会画画,纯文字版本)
创意写作旅行图的设计灵感,是我在第一节课跟同组人一起编的带有“味道”的童话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式小洋房,哥哥无意害弟弟瘫痪,后哥哥为了弥补赎罪走向森林,打败喷火龙,忍耐“恶臭公主”的臭味,历经困难最终拿到可擦去错误的橡皮,最终回到原点和弟弟幸福生活在一起。
如同童话中充满童趣天真的西式小洋房,创写第一节课带给我的感受无疑是轻松愉悦的,就让我的创写教学之旅也在这里开始吧。
可我不能一直呆在无忧无虑的西式小洋房,如同童话中的主人公一样,我也需要成长。
Step1黄色阶段:释放感性——学习观察
初入森林,一切是那么新鲜,又是充满了未知,危机四伏。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这让我逐渐适应森林的诡谲多变环境,找到四周潜藏的危机。我会慢慢地走,细细地看,小心地触摸,这段旅程会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为后面旅程打下基础。
Step2蓝色阶段:召唤理性——学习提问
对森林的初步观察学习已经结束了,思考便是我下段旅程的首要任务,在这段旅程中我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幻化成喷火龙,人类和喷火龙硬拼,无疑如蜉蝣撼大树,我会关注身边可利用的小细节,花费大量时间不断思考,做出应对策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打败路途中的喷火龙。
Step3绿色阶段:寻求动态平衡——学习叙事技能
该学习的已经学习了,最后的阶段无疑会是有些枯燥,且会因为遇到瓶颈而痛苦而想放弃。最后一段旅程是最困难的,不仅需要坚持,还是最终的升华。
我会像为了弥补自己过错而忍受“恶臭公主”的男主人公一样,为了达到提高我写作水平的目标,通过最后关卡的难以跨越的“恶臭”,超越自己。
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是回到西式小洋房,和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过在这段奇妙的森林之旅中,我成长了,不会像从前一样莽撞懵懂,错手害了自己的亲人,我会用我这一路所学,守护在最初西式小洋房里简单的幸福。
在这份旅行计划书中,哪儿能看到是hnj的独特行程呢?哪儿会是对你来说特别的挑战?哪儿会是你得心应手之处?(因为进入课程之前,每个人在写作上的短长处、需求都不同a)
到底为了什么要救弟弟呢?(到底为了什么要学习写作呢?)
魔盒小纸条:
(1)在这次的食物观察中,我知道了一个不起眼的食物居然可以从那么多角度描写。我带来的食物外观只是一个奶白色的小球,上课前觉得自己再怎么能扯最多只能写两三百字,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我食物的描写足足写了七百多字,写的时候非常的流畅,要不是上课时规定时间可能还会写更多,意犹未尽。
(2)困惑:我写作文总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个方向,我虽然能够很快的完成一篇很长字数的文章,也很少跑题,但总觉得写的比较散,但又不喜欢写大纲(写大纲时就什么话都写不出来了),不知道该怎么改正这一点。
(1)课下还可以继续哟~
(2)咱们写大作品时有修改步骤,到时你会理解写作是有层次的。初稿是璞玉,不可能完美,但带着初心和原始的能量,在后续打磨过程中,也许作者会越来越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主题)以及要如何去为了达到目的而制造叙事,“散”的问题到时应该可以得到改善。经历了这个过程,日后也许没有修改时间/机会,但你会理解创作是可以由浅入深的,边写边带着思索和探寻,这样即使是初稿也会好一点。
魔盒小纸条:
这次体验本身就是件特别的经历,着重所用感官不同感受的与平常都不一样,走路的感觉,草地上的触感,周围细碎的声音,一切都是特别的。
比起上次,这次写作没有写完所有我感受到的事情,只写了部分,回到家里后想继续往下写,明明记得还去过哪里,可当时的感受已经淡化到模糊了。
是过去时间太长了,也是在蒙上眼睛后感受到了太多,不能一一记住。
感官印象就是这样,除非它已经入了心,和我们的某种心境联系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印象和想法、情绪等等交叠,不再是单纯的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而是真的主客观交融。
坐在草坪上揉它,按它,抚摸它,还趴在上面把整张脸都埋进去努力嗅闻。离开后能闻到身上带有那里的塑料味,灰尘味,拍拍衣服,果然掸落很多灰。
魔盒大纸条
灵感,是一瞬思绪的迸发,是烟花盛放,是划过的流星。可烟花转瞬即逝,一切归于平静;流星匆忙掠过,在夜幕上未留下任何痕迹。
若不能及时的捕获,灵感就只能是刹那脑海中的漫天星辰,而不能内化为己用。
在第一阶段的课程中有多次灵感迸发的“高光时刻”,就来说说我在选择写作题材时的灵感吧。
看到要求,想到写作素材和内容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并非是我思维迅疾,想要写作灵感时灵感就能“立即上头”
是因为灵感早早的被我捕获。而我捕获素材的方式就是——朋友圈。
我是个非常热爱发朋友圈的人,初中时朋友圈基本无一日断更,常常一日暴更。高中后发朋友圈间隔虽然变长,但我一直保留着这个用朋友圈记录自己生活趣事的习惯。
在发朋友圈的时候,灵感就已经被我收入囊中,经历过一遍又用朋友圈记录了下来,之后这些宝贵的灵感我调动起来也就快了。
对于灵感,暂时还没有困惑。
“内化”?
辣么,咱们的魔盒小纸条是不是就是寜的旅行中途发朋?
第七周魔盒小纸条:
写童年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我小时候真的不太记事,小学的事情都没什么印象了,就不用说更小的时候的事了。对我来说,童年的记忆比起披着朦胧的纱那种描述,更像是盖着一层大黑布。这周写的厨房,是我在小学的住所,我几近毫无印象,调动这些记忆真的很困难,写的有点痛苦。
这样的话,不写厨房,写其他童年熟悉的场所也?️的~有话要说是写作第一要务。如果只是困难,而收获不大,就不用硬逼自己“干榨汁”了。
第八周魔盒小纸条:
自我调查问卷里的问题非常的全面,有些问题直入人心,感觉像在被法官审判,下意识地逃避不答那些尖锐的问题,去回答那些让自己心情不那么沉重的问题
第九周魔盒小纸条:
直面自己内心最深处最隐秘不愿对任何人说的东西却是痛苦的,但写完后释放了不少负能量。
第十一周魔盒小纸条
回忆录回忆什么,这个主题定下来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难的,写不出来。。。
难熬
第十二周魔盒小纸条
今天课上,终于是明白了写回忆录的意义,我会对回忆录进行修改。
第十三周魔盒小纸条
原以为是写我当时对观察对象的观察,没想到是给她创造个故事,82岁的老奶奶,嘶——有点难度哦
第二阶段大纸条:
1、 这个阶段的隐私地带习作让我好好宣泄了一番,其实本来是想借这个来记记曾经受过的委屈账,可写完后再看那人和曾经的事,却发现好像跟我写出来的不太一样,事情是一样的,可感受不一样了。
写隐私地带的我大部分感受都是出自曾经的小孩视角,写完后那个孩子的委屈就诉说完了,虽然不过是几周前写的事,现在再看却有些幼稚。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心宽,又或许是时间久了,我长大了,但真的好像放下了,在心中暗暗跟从前和解了。
2、 写初稿时,满脑子是那周看的回忆录范文,都是什么爸爸失联,校园暴力,亲人去世,妈妈“上刀子”这种事情。
这怕是我在创写旅行中遇到的最难关卡,我进入了森林迷雾给我制造的幻象之中,这团迷雾告诉我:“要找到最惊天动地的回忆”,可迷雾现实的过去都是那么的平淡,我在里面挣扎着,找不到就挣脱不出来,幻象中我跟九外公平常也就说说话聊聊天,我怎么都没翻出范文中那种“大事”。我干涩的初稿只干瘪瘪的写出七百字。
但写终稿的前一节课给了我启发,何必非要追求那些“大事”呢?那些小小日常就是我的回忆。回忆录是我对我自己过去的梳理和思考,这些是所谓的“小事”同样能见大。我挣脱了迷雾,继续前行。
3、 我会先列个提纲,更有逻辑的把九外公的特质写清楚,而不只是把各种事件罗列在上的回忆,要更清晰的向读者,也向我自己展现我心目中的九外公。
1、“事情是一样的,可感受不一样了。”事情是不会变的,但记忆会变(记忆有时会打散、混淆、强扭、缺失……),人也会变。如果30年后再回忆,可能味道又不同。
2、是的,山精选择那些回忆录时没有考虑大事小事这个因素。或许大事更有戏剧性。但更重要的“戏剧性”在于发生的过往在写作者心中的价值。所谓大或者小,可以是个主观因素。
第十四周魔盒小纸条:
从回忆录开始对创写有点失去了动力,有点不想写qwq。
可能是中后期的疲惫吧。。。
第十五周魔盒小纸条:
说真的能把作业在课上完成挺爽,不过又要来个大作业了,最终大作品,太难了,想了一周也完全不知道写啥。我没什么写作耐力,每次一到要写好几周的大作品就。。。完全不想写
第十六周魔盒小纸条:
这周的课我没有来,但也看到了老师给我那个几乎什么都没写的大作品提纲下的评论,可我还是想不出来要写什么主题大,初稿还没开始写,想破脑袋
第十七周魔盒小纸条:
想破脑袋终于知道要写什么了,好耶!
但感觉有点难写。。。
摸摸脑袋~希望伤口已愈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快好了快哈了
第十八周魔盒小纸条:
配音挺有趣,就是,歪果仁说话真的太快了。
第三阶段魔盒大纸条
1、 这门课让我感觉写作是件轻松的事儿。以前无论是写考场作文还是老师布置的作文作业,我都是不情愿的,哪怕以我的话唠能力可以滔滔不绝的堆砌上一堆无用的话,但因为要算分又是强制性的,导致我对写作这事儿一直挺抵触。上这个课是因为在北大附中高一时没有老师教过写作,想提升一下写作技巧。我本身不缺什么学分,不用太担心创写这门课挂了无法毕业的问题,这一学期下来我都写的没有什么负担,除了在我非常不情愿写(不知道怎么写)的回忆录那块,都没有抵触写作的情绪出现。写作,原来是可以丢掉包袱的,是轻松的。
2、 叙事,就是把事情说明白,说清楚。好的叙事应该就是能把想要表达的情感,尽可能清晰的传达给读者,减少读者的误解,让读者能get到叙事者真实的意思表示,要做一些艺术加工,引发读者思考,想象。
3、写作经验:不一次性全部倒出来想说的话,收着一点。第三阶段创作我没有像之前一样不假思索的疯狂输出,想到什么写什么。比如父亲这个角色,按照我以往的写作顺序应该一开始就该出现在母亲和姐姐与主人公告别那块,或者是主人公走前为主人公收拾行李(这段我没写),只在最后打电话中出现。还有母亲和姐姐这两位贯穿始终的女性,我在后面才揭露她俩的身份(但这俩人身份真的非常明显,一下就能看出来,我也不知道我在折腾什么,就是想尝试弄点神秘感)。
第三阶段的旅程
最后的旅程,是坚定的追寻之路,是成长之路,森林里环境诡谲多变,我被重重迷雾困住,我挣扎,想要放弃,但终是没有放弃。
我坚持了下来,冲破了森林里的迷雾,我又回到了西式小洋房内,终于能和家人们再过着和往日一样的温馨生活了。
可,真的能与往日一样吗?
这段森林奇妙之行,带给我的,可不会因为出了森林就消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