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拨开笼罩着过去的云雾,拾起他人或是自己曾经遗落的记忆。我们也用自己的心火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创造出新的银河。
就这样想着创写的旅程对于我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突然跳进脑海的是一款名为“光·遇”的游戏:光之子们需要依次走过不同的六张地图,每张地图都会有不同先祖的独特回忆等待被重温,每重温一个记忆片段就会收获一种新的装扮、动作或叫声。同时每张地图还有一定数量的“光之翼”,光之子收集之后便会获得斗篷幻化作的双翼,可以在空中翱翔。最后的最后,光之子会进入名为“伊甸”的终点,等待重生后再次踏上征途。
于是就有了这场属于我们的伊甸之约。
一个小人儿在2020年的9月9日悄悄诞生在出生点的星盘上。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木马,但是发誓自己绝对不是某种病毒的亲戚。
木马抬头看自己的星盘,那儿是显示所有好友的地方,上面堪堪亮着十九颗星。她的视力有些糟糕,似乎看哪里都是模糊的,眯着眼瞧了半天,终于看清领头的星星下面标注的名字是“山精”。她跑到旁边的海岸边,看到了一个穿着简单的棕色斗篷、扎着凌乱马尾辫的倒影,虽然还是模糊不清。
她看着星盘周围一圈虚空中的门,只有第一扇是打开的,露出微光。她也看到了最后一扇巨大无比的漆黑的门,想起听说过的,每个人的终点都是一个叫做伊甸之眼的地方。她顶着晕乎乎的脑袋,心里对能否见到最后一扇门打开保持高度怀疑。
可是没有时间退却,上午十点半的钟声一响,木马就被传送进了第一扇门里。面前是一个披着黑色斗篷,向自己伸出手的长发身影。那人说:“我是山精。挑个自己喜欢的位置,随便站就好。”她这才看到,那人身后还跟着十八个和自己相似装扮的小人儿,互相之间都隔了些距离。她迟疑着,挑选了一个同样距离感恰到好处的位置,谨慎地站了进去。
旅程随即开始。
在山精的介绍下,她知道了,从现在所处的空巢出发,经过数张地图,最终正是要到达传说中的伊甸。为了迎接最后的关卡,山精会带领他们在每张地图里吸收前人留下的记忆,领略写作的方法和思考,最终化为光翼,助他们在猛烈的红石雨中继续前行。而他们在伊甸中要做的,是献出自己所有的光之翼,走上属于自己的星光熠熠的重生之路,复而降临在这个世界。
光遇(((o(*゚▽゚*)o)))
【伊甸之约】啊。游戏里的伊甸是为了在暴风眼里解救受困的灵魂(也是为了得红蜡烛)。光之子诞生于光,消亡于光,又在光的庇护下重生、成长。每一次旅程都相似又不同。【伊甸】之于我,应该是每周一次的考验吧(挺巧的,习作也是每周提交一次)。平时一遍遍跑六个地图(日常观察),到达伊甸之前要先经过暴风眼(寻找灵感的路途),献祭的时候要顶着暴风和红石雨(艰难组织语言,并可能卡文),最终失掉所有光翼(把心里的东西尽数倒出来)。真的好难,但一切结束之后,会收获重生之路的璀璨和震撼。
想知道【伊甸】对你而言是怎样的存在(。・ω・。)
就知道这一只会来:))
诶╮( ̄▽ ̄)╭
木马什么时候会知道 自己 此行的目的?以及,
期待她在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做一份旅行计划书。沿途的计划啊预计的挑战和困境啊…… 木马醒来!
第二次课魔盒小纸条: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观察、认识一种食物,感觉连咀嚼都和平时不太一样。彩虹糖这个观察对象选的还是挺有意思的,给我带来了很多联想。现在的位置大概是刚刚进入空巢的第一张小图,属于跟随新手指引的探索阶段。
第三次课魔盒小纸条:很少有蒙眼的体验,屏蔽掉视觉的观察和之前的观察又不一样,方式更单纯。感受到的世界也和平时习以为常的环境不同,像是由陌生的成分构成的,恨不得一步一停。原来视觉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有占这么多的主导地位。目前的位置稍稍进了一步,和其他的光之子牵着手,结伴向空巢终点的古堡门口摸索,感受路上的花叶水土。
第四次课魔盒小纸条:离开它之后的我,心里好像多了一些伤感。这种执拗单纯,一半沐浴着阳光一半从不曾拥有机会的形象还是有点“致郁”的,虽然它自己大概不这么觉得。
说是“致郁”,但又让我感到了一种温柔。
大纸条:
木马点燃了深蓝色大门两边的蜡烛,门上镌刻的壁画被缓缓点亮,她的思绪也被带回到空巢这一路的旅程中。
当初踏进城堡的大厅以来,她在山精的领路下走遍了城堡的一楼到三楼。刚开始只是欣赏墙上走廊上的工艺品,而后是用尽全身力气去融进那一个个奇妙的物件中去,甚至是耗费上一整天和阁楼里的某张长桌面面相觑。万事开头难,她环视过空荡荡的古堡,手足无措起来,连斗篷都不知道该怎么穿了,皱巴巴地贴在身侧。感谢上天,待久了她便发现,这个安静的环境远比想象中好适应。每当实在没有想法时,她就在城堡里一圈圈地转,在所有想停留的地方停下脚步,时不时就能找到隐藏的烛火。不像那些写在攻略里的定点的蜡烛堆,它们只零星两三点,在她不在意地靠近的瞬间溜到身上去,填补心火离燃的更旺的最后一道空缺,再度让她的热情一并燃起。
三楼的尽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块通往外面的高台。她鼓起勇气站到最前端往下望:极其厚实的云团,看不透底端到底是棉花糖一样的柔软还是不见底的深渊。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踏出了离开平台的最后一步,即便她对飞翔半点期望都不抱有。正是这最后一步,触发到了平台底部的最后一簇烛火,于是她在烛火的帮助下滑翔起来。虽然磕磕绊绊,身后留下的飞行痕迹歪扭的惨不忍睹,可无论如何还是踉跄着落到了高空的浮岛上。
往里走,在昏暗的厅室里摸索着燃上左右的蜡烛——就像她刚才做的——大门便“吱呀”着推开,露出真正通到下一张地图的通道。那里雾气缭绕,只隐约能看到不时穿行而过的白鸟。听说下一站叫做云野,是交流的好地方。她攥了攥拳,希望旅程里真的能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
?为勇敢的木马!
“希望旅程里真的能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1
第五周小纸条:
我很喜欢梦,因为做的梦一直是光怪陆离的,醒来时要么哭笑不得要么觉得十分“致郁”,所以对以梦为素材很感兴趣。在课堂上闭上眼睛,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印象深刻的梦都想了一遍,感觉又回到了做每个梦的特定的年纪,是很享受的体验。可是课下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大概只是把梦境描述出来而已,并没有和“故事”搭上多少边。
第六周小纸条:
课上自评、互评的时间虽然很紧张,弄得手忙脚乱的,但课后再仔细读过别人的作品和别人对自己初稿的评语后,对这个梦的把握又清晰了一点。本来想的是很好的,要把剧情改编的长一些,注意节奏和逻辑,适当地补充背景或者增添情节……可是还是在“动笔”时出了问题:感觉实在没办法把梦的荒诞跳跃改编成一个符合逻辑、剧情详略跌宕有度的故事。本来狠下心来增加了很多内容,又一一删掉,因为怎么读都觉得不是原来的梦的感觉了。可能最后交上的终稿还是一个“两不像”吧,但是好歹是经过了思考和挣扎之后的产物。
俺没有感觉到它是两不像。
作为故事它所或缺的,(也是很多人一开始创作时的毛病)就是没有给主人公一个独属于她的意志或者说欲望。
想一下,如果故事开始时,她是个妈妈刚刚离世的单亲家庭小女孩,她会怎样呢(或许她想要追随妈妈而去,但她又想活)
如果她是个精灵古怪的小丫头,一直对于这种古怪症候跃跃欲试呢?这次她会觉得机会来了(给谁做实验都不如在自己身上先尝试一下)
如果他是个出差在外住快捷酒店的中年男人呢?他会不会想拼尽一切出一趟门,只是为了回到家所在的城市看看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之后别人拿他怎样都无所谓?
再回到”她“身上——如果她本来在学校就是被校园霸凌的,我们会不会更加理解——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对病的恐惧而是对人性的彻底失望?
……
主题没有机会得到充分地彰显,是因为作者没有给人物提供足够的空间去选择和展示ta的意志。
当人物有性格、有自己当下生活里的矛盾,这种空间就可以被扩张开了。
第七周小纸条:
一个阶段的内容结束了,时间在不注意的时候真的过的好快。带着对之前几个活动的体会,又进入了对童年的回忆。在听到“厨房”的那一刻我几乎都要乐出声了,因为那正好是我对南京的家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房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回忆。成功还原出缩略图时我自己都觉得吃惊,毕竟算下来已经有两年没回去了,即便偶尔回去也再不会像小时候那么频繁地出入厨房。铅笔一下一下地画,字一行一行地冒出来,眼前能看到的仿佛就越多。
第八周小纸条:
一开始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调查问卷的问题后,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简单了吧?”感觉大部分都能在看到的一瞬间想一下得到答案,认为可能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听到老师说“一定要动手写写”之后,我将信将疑地按照要求各挑了若干问题试着去答,却真的发现有很多我以为答案是板上钉钉的问题,在真正动笔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不是这样的”,还有很多下意识写出的答案把自己都吓了一跳。选择详细说说的三个问题也都让我对小时候的记忆有了新的回顾,是很有收获的经历。
隐私写作小纸条:
感觉很久没有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想想心里面都装了哪些东西了,最后的收获还是有一些的,至少有直接面对了一个一直没有用真相看待的事情,在分辨真假的时候走过了很多回忆。
回忆录文本阅读:
读到这十一篇别人的回忆录很开心,读到了不同风格的故事受到了不同情绪的感染(尤其是《大孩子》那篇真的很戳),也看到了不同的人是怎么对回忆做出理解和梳理。遗憾的是其实对我自己回忆录的启发比较少,还是没什么头绪的样子。
第二阶段大纸条: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如果什么也没学到,也请据实说出)
学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些事情的审视和思考,还有接收到的一些其他人的比较独特的想法。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首先是对童年的很多时期大体地有了一遍回忆,对自己现在表现出来的很多的点好像找到了比较具体的根源(但是这次没有写orz)此外是在修改初稿的时候认识到了自己之前很多写作的通病,对于主旨和脉络的把握向来不太好,但是现在又找不到舒服又合适的修改方法。希望将来的哪一天会做到吧。
旅程图推进:
和木马想的一样,云野是个充满了生命力的地方。四周到处是绿油油的树,脚下是长得过分旺盛的青草,白鸟群不时从高高的崖壁方向斜着俯冲下来,翅膀“扑棱棱”一片。
这张被称作“大厅”的初始图里站满了小人儿,不甚相同的斗篷,不甚相同的头发,身后的背饰也各不相同,因为没有交流的媒介,只能干巴巴地看着对方头上冒着无助的省略号。还是多亏了山精提供的桌子,木马才得以和另外两个人一同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万幸,这两个人在之前的行进过程中站的离木马还算近,尴尬的氛围也不会蔓延的太过分。因为“大厅”里的先祖赠予的回忆是关于他的童年,于是三个人也说起来,小时候和谁一起生活,是怎么样向往着家里的厨房,找到共同点总是笑。
不管怎么说,总坐在起点聊天可不是好事。于是大家排着队跃下断崖,像从空巢来到云野时做的那样,钻进云洞借着力量上浮下潜,最后被“噗”地一下吞吐到下一张地图去。景色还是相同,一派绿色,然而显眼的是坐落在左前方的,一个馒头样子的山洞。木马带着些许将信将疑,拖沓着步子挪进去,发现洞壁上分布着许多一人大小的洞。她找到先祖想问,却被反手赠予了超长的强制冥想时间,被轻轻地托到了其中一个洞上去。合上眼前,她隐约看到同行的各位也都三三两两地落在了周围,才放心地把精神沉了下去。
被唤醒的时候,木马已经想起了许多她还没有斗篷时发生的事情。比较粗糙地吞咽一番,又被牵起手带着穿过透明的布满花纹的屏障,来到了略有耳闻的隐藏图。和外面的生机勃勃完全不同,这里是一个极其宽广的水潭,头顶的石壁反映着荡漾的蓝色水波,四周立满了石像与石碑,静谧的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没有。她去读那些碑,上面都是或娟秀或粗犷的字迹,刻着一段段有喜有泪却都沉默在此的曾经;她的鼻子便随着读到的文字而酸涩,笑声随着看到的感情迸发,可是却对自己同样的使命无从下手。她听着山精的建议,走进水中,放松下来,整个沉在碧蓝的、清澈的吓人的液体中,开始胡乱地收集来到云野之后,心层上掉下来的碎片,始终没有个清明;眼看着时间将尽,又只好跟着感觉尽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睁开眼睛。原本昏暗的山洞忽然有了光——不是光,而是从角落里不起眼的罐子中飞出的一群群暖黄色的蝴蝶,在洞内和新凿成的石像与石碑四周嬉戏、盘旋,可以说是非常震撼。木马知道,这是为了一段奇特而重要的旅程的结束,以及下一站大门的开启。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暖黄色的蝴蝶寓意为何?
超长的强制冥想时间嘻嘻
从一路的旅行图里读到了木马很好的艺术素养和文字功底,伴你亲历这场有深度的旅程无论视觉上还是感知上都是享受。而且第二阶段的旅程更多挑战与变化、情境的转换让我感受到木马身心的活力满满。
寓意是游戏设定_(:з」∠)_(我闭嘴
我觉得 是希望。
木马有好的文艺素养和感知力、思考力,作品往往有章法、细部耐读。所缺的确是一种大局观,理解写作是随着讲述推进把自己的思考慢慢注入和产出的过程。第二次大作品的修改稿很不错,明显看出改的都是地方,改法也得宜。舒服又合适的改法也许不一定存在,每一次修改都是新的艰难和新的乐趣,这样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人物调查问卷小纸条:
其实我本来周末是不出门的,平常在学校也住校,基本上不会接触到什么陌生人;唯一的机会是每周三请假去校外补课之后在学校门口的711里停留的二十分钟。因为实在不了解711店员这一类人的人生,所以课上原本试图回想一个去年见到的同龄女孩儿,但是写着又发现记忆实在模糊。于是只好还是选了那个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店员(但是写起来真的太吃力了,完全没有了解orz)
是了,其实虚构的人物不一定是全然的“陌生人”,TA往往来自于作者各方面经历/信息的一个捏合过程。如果说全然的不了解,探索也是空话。基于所有的资料去整合探索未知,才是可能做到的事。
场景写作小纸条:
当时那一周身体不太舒服,对写作放松了些,最后的效果能看到不太好。另外的原因是对于场景这一主题没有什么想法,最后想了一圈无奈选择了之前游学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然而那里太过于和历史相关,我的思维不能追赶上那个地方的厚重感,只能记录了曾经相关的对于在那里看到的鸽子的想法。
依然是有质量的一篇?,鸽子进入镜头的巧妙、还有场景本身氛围的营造都有可圈点处。阅读时有一些能感知到场景的,很多细节,精准。所缺或许应该从人物身上着手。如果……比如说主人公是即将去伦敦闯天下的少年,月夜和女友在这里话别,相信残垣断壁会为爱情中的争执增添色彩。山精不了解这段历史,但从木马的介绍看过来,感觉宽容、信念……都可以作为故事的主题。
矛盾冲突小纸条:
这节课的内容真的蛮伤脑筋的,怎么想也没有办法让“饭 干饭 香”这三个词变成一个我心目中合适的故事。最终是选择了以动物作为主角,避开了写人干饭就真的无话可说的结局,但是仍然脑袋里空空的。对于“香”这个词的引申方向也纠结了很久,最终写了两版,一版是艾琳误入的是一个大爷大妈集中照顾流浪猫的温暖社区,因为被饭诱惑爬进了爷爷奶奶打门球的场地,被发现于是带回去洗澡、带到医院检查,世界变成了总是充斥着饭的香气和温暖的香味。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怎么也写不好,而且觉得实在是没意思,就选择了另一版没头没尾非常奇怪的走向。比起这些,比较有收获的应该是课上听同学分享的时候,感觉被有些故事触动了,多少有感觉到这样写矛盾的有趣。
看到的那一版有优点呢!
大作品初稿写作小纸条:
实在想不到主题,所以选择了以前的一个非常混乱的初始的想法。写大纲的时候脑袋里还是一团糟,上课梳理过之后感觉好了很多,在真正动笔的时候也有注意构想中各种体系的摒弃和挑选,目前来说还是很有条理的,比想象中稍微好一些。基本确定了黑塔中三层的大致走向和重要的转折点,也确定了主角,写作过程中对她的代入好像也更深了一些。
很期待看到(山精不着急
节奏小纸条:
有被纪录片里瀑布出来的那一瞬间震撼到,感觉看到了节奏的重要性,但是在习作里真的好难付诸实践……以为很平常的小红帽的童话故事,讨论一下才发现它的结构和节奏的把握真的很厉害,确实是有了新的认识。
作品节奏就像写作时作者心跳和呼吸的起伏一样~木马下次可以暗自观察一下
第三阶段魔盒大纸条
请据实、认真作答,满分5分。
1、 通过这门课,你对写作这件事在整体观念上得到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从小就上了很多的作文班,在想怎么样写作的时候也总是想的是考场作文或者“最难忘的事”,很少会让笔尖随着自己的思维随意地去走,去捕捉不知道哪里来的小想法,而是更多地去想各种结构、例句、章法等等。上这门课让我想到最多的词就是“神奇”。
2、 想听一听你对叙事的理解。
其实还是没有太明白该怎么样真正去做到写一篇像样的叙事。我觉得它应该是把前因后果以及最核心的转折点统统表示清楚,能把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法通过情节和逻辑传递给读者。
3、 在第三阶段创作中你收获了什么独特的写作经验吗?请举例说明。
像课堂上一直有在说的,不要非等到想的完全通顺了再动笔,因为那样就真的没有动笔把故事写下来的欲望了。虽然写大作品的时候依然是犯了这个毛病不断拖延到最后,因为考试还有自己的时间安排问题也没能把最原本的构思写出来,但是相比之前还是有进步的,感受到了边写边完善很多细节逻辑的经历。
最后,请在贴上大纸条后,完善你的旅行图,为它续写第三阶段的旅程——直至终点。
木马知道,这里是叫做雨林的地图。
她已经来到这张地图很久了,却还是记不住哪里会漏雨,哪里可以躲雨,哪里又能充能。总是冒冒失失地到处乱撞。或许是这趟旅程的时间太长了,长到她有些疲惫,不再能像在空巢的城堡或者云野的大厅里一样,蹦蹦跳跳地四处搜寻了。更多的似乎变成了在大部队的周围,找一处挡雨的蘑菇,就地躺下去,等到队伍快要离开了再急匆匆地爬起身来跟上去。
木马听队里的其他人说过,雨林是最考验光之子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雨是有毒的,若是淋久了,心火就灭了,到了那时无论是翅膀还是多么华丽的衣装,尽数都会被染成黑色;更重要的是,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己就再也没办法发出光来了。
她谨记着这一条,无论多么匆忙,却从来不会把自己放在心火将灭的险境。然而日子久了,她如自己预想的,被弯弯绕绕的管道、曲折幽深的森林、到处捣乱不让她好好沿着队伍的轨迹行进的螃蟹干扰得无法安生。渐渐的,她也不太能听到队伍前端传来的话了,甚至一度让心火落到半灭的地步,才被自己抢救回来。
旅程将尽的时候,木马发现自己和队伍里的大家被留在了距离出口的神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亭子里,外面是不曾停下的瓢泼大雨,于是手足无措。渐渐地,她发现亭子前端显现出一列光之水母来,静悄悄地上下浮动,正是一条直通往神庙门口的路。但是,光之水母的显现也是有条件的:合适的时机,以及之前累计的足够多的翅膀。计算清楚规律之后,因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水母才会消失,她便优先去了周边烧毁黑暗植物,或者解救缠绕在黑暗藤蔓之中的鲲,总之并不紧张于道路随时可能消失这码事。她没能想到的是,这次的花儿似乎是卡了bug,临时变换了位置又复生的飞快,耗费了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等到终于赶回亭子里冲完能时,距离水母隐形已经不剩多久了。她硬着头皮,一个一个水母地移动,在最后的时间里用尽自己先前的翅膀,终于将将落到了能遮雨的房顶下,然而同时,她的心火也已经灭了。好在不用继续淋雨,翅膀不会减少,现在要做的只是进神殿充能而已,她长舒一口气。
进门之后却傻了眼,原来在真正进门之前,还有两处烛火可以点亮,可是她的胸口现在已经无法再燃起亮光。她想要翅膀升级,正是缺少这几点烛光,可是如果往前充完能就无法再返回这里。永久的错过。
她只能这样选择。
走进神殿,木马依偎在灯火旁边,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变回彩色,斗篷重新焕发光泽,可是翅膀的图标依然停留在上一级。她飞上开门的机关,经过之前的两次经历已经轻车熟路地跪坐上去,听着轰隆的机关声,看着石门缓慢地打开。眼前是红霞色调的城市,叫做霞谷。虽然和传说中的伊甸一样,都有着火烧般颜色的壮丽天空,但是她知道,她没有到达伊甸。还有更凶险,更考验飞行技术的霞谷、暮土、禁阁在等待着,前路漫漫。虽然身边的队伍从这一张地图开始散去,但是她的旅程,他们的旅程都还没有结束。
终有一天,她会看到伊甸那真正的,深红色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