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旅行图初始版

秋天不适合做梦。

午睡时间过长,醒来是混沌的、双眼布满血丝的。事实证明,午睡,一小时就够。

天空显得暗沉,但远方确实是有偷偷跑出的光,像扔进锅中挺立的挂面,一根一根地散着。我已分不清朝阳黄昏,但我明白只要迈开腿出发便是对的。

我爱双腿出走,爱无忧自由

我换上最舒服的衣服。

小区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家门口有一棵看似繁盛实则衰败的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我住在这里十年,都不知道这棵树叫什么名字。我只知道她开花香气扑鼻,有时还会让人头晕目眩。我有想法——这或许是我的灵感之树,我想看它开满花的样子。

我没有素质,又贪她的芬芳,便摘它的花做成干花囊。但后来干花被蹂躏变成了粉末,从丝袋里漏出去了。一年又一年,树开得花越来越少,我也不去在乎她了。

再后来,有人告诉我说这是我的树,这让我决定以后对它好点。干花囊没什么好炫耀的,只要我心里有树就好了。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心里有树,数学公式都能拿来写情诗。

这是灵感的树,我希望它开满花。

树为我铺开一条路。

四近只有这种树。她们层层叠叠地压着,挤塌了围墙长出来,树干伸长涌动发出吱吱的响声。原来满溢的灵感会达到如此玄妙的效果。

抬头一看,一位老者坐在树上,长而浓密的白髯垂在地上。

树上霎时开满了花,鼻腔中堆积浓重的,让人陷入谜团的香气。

我看不到他张口,只能听到声音——

“你愿不愿意在这些四瓣花中找寻五瓣花?”

“为什么,我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吗?“

“没有。”

“… …”

我还是去找了,有时看似无关痛痒的事就是发现奇遇的钥匙。比如我发现这些树都是丁香树,而常识中五瓣的丁香很少见。比如我发现丁香的花瓣有平直的也有卷曲的,有粉色的也有紫色的… …

观察的力量,使得灵感被准确把握,种出更繁盛的花。

 

一朵五瓣丁香被我摘下,老者消失了,树也消失了。我掉入了一个密密层层的——人群!

他们看起来很忙,走的飞快,声音喧闹。

而从天而降的我是虚无,他们穿过了我!

我害怕,我发抖,我战栗,我讨厌无视与忙碌!

我跑,我跳,我大喊,我旁观,我存在——

我失掉了希望,缓缓地走,仿佛周遭都是树,只有树。

继续走是休憩,也是救赎。

喧闹急促与随波逐流会打散思考的连贯性,我不希望他们在旅途中成为扯住腿的荆棘。

 

我好像能看到人们的脸了。他们有的快乐有的喜悦,有的悲伤有的愤怒。

我悟了,不由自主地冲着他们开心地笑,挥舞着手——

他们生了根,混杂着感情,变成了树。

最后我希望我能够顺利处理阻碍,将问题化作我成长的养料。

腿抽动了一下,好像是抽筋了。我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喷嚏,睁眼却是天花板。

倒秋寒。

窗外是树,慢慢开着花,根系深远。

我相信在这有些艰难的旅途中,我能一点一滴地收获到繁茂的树、满树的花和结的实。

在写作中专心,在专心中写作。

27人评论了“创意写作旅行图初始版”


  1.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不但看到了一朵五瓣丁香,还吃掉了它。甜味从五官、从胸腔迸发出来,飘到了远在咫尺的天空,我只能踮脚去抓,但它们像面粉,散成一片,飘来飘去,又聚成一团,变成了一颗棕色的小光球,绕在我身边。


  2. 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失去一种感官后的旅途,使得大脑甚至可以凭空想象出一些东西来,这是令我惊讶的。这大概是因为实在的、我一直以来去依靠的一种感觉消失之后,其他的感官蹦跳地出场,在脑海中乱作一团。
    此时失去了“观察”的对象,但好像又是在真切的“观”察了。


  3. 地上是灰色的灰,墙上是白色的灰,使我只好抱着电脑打字。再后来,我拉开了一个椅子,把电脑架在上面打字。
    它们成群结队却又那么安静,就那样静静的听着隔壁球类撞击地板震天的声音。一开始我被吵得很烦躁,后来居然和安静的椅子们融在一起了。
    喧闹不再是我的绊脚石。

  4. 大——
    (1)你认为灵感是什么?
    在谈论灵感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分析“灵感”二字的意义。
    灵,顾名思义,灵巧,轻巧,生动。感,有五感:触觉听觉味觉……还有感情色彩等等。
    那么灵感,也就是灵巧生动的感觉、感情。
    但这份感觉是需要寻找和感悟的——它是与生活摩擦时带出的火星。

    (2)回顾第一阶段的课程,你有灵感迸发的时刻吗?请举出例子。并回忆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捕捉灵感,你使用了网子还是捕鼠夹……?
    譬如在食物观察的时候,棕黑色的凹凸表面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每天汽车上学都会观察的透水砖,进而想到漆黑色玫瑰花。譬如在写城市观察的时候,一路明暗明暗地交错,将回忆二倍速后很容易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为了捕捉灵感,我骑着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持着海绵宝宝的捉水母的网子,在丁香林里捉偷取丁香花而即将起飞的枭。

    (3)关于灵感,你现在还有什么困惑吗?请说一说。
    灵感枯竭了——我该如何去给我的树浇水施肥?
    深秋,维持幻境——或者叫梦境的灵感之树——也同样掉了叶子,留下光秃秃的枝条。那些枝条深深地刺着我的心——我想让它继续开花!
    如果灵感之树没有了,梦境也就没有了。我的旅途有些岌岌可危。

  5. 第七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称作峰回路转,或者柳暗花明。换了一条岔路之后,面前又是一片开阔。与晚秋不同的是,这里垂着金线般的柳,好像还是通向童年游乐场的柳树大道。
    旅途的时候会饿,会想起奶奶从厨房里端出炖得嫩嫩蛋羹的场景。

  6. 第八周,用玻璃刀剖开琉璃般的心。柳絮飘进去了。
    它让我打了几个喷嚏,并且回忆起了单纯而复杂的过去。
    回忆里站在观察视角的我是裸体的。飘在回忆里看着穿着衣服的我正在过去经历事情,却好像也是没穿衣服的样子。
    那观察那个裸体的我的人是谁?
    我想摘出柳絮,它弄得我痒痒的。

  7. 第九周,我在照镜子。那是雕花的红木框,几只戴胜,和车厘子树。
    我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我询问自己,我解构自己……
    推开镜子,那里是大观园,有苏轼在里面烤生蚝。

  8. 兜兜转转的第一周。
    回访的感觉很奇妙,就像丁香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伸出了两枝侧芽。我掰掉了一枝,留下了一枝,我想让它好好生长,至少是正常健康地生长。
    原来回忆也是一种灵感。

  9. 第二阶段大纸条: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如果什么也没学到,也请据实说出)
    对回忆这一灵感的把握,对事物的描写更上一筹了。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并不需要如流水账一般按时间顺序写下去,这样会显得冷漠和呆板。如果和现在完成时一般写出对现在的影响,会更温柔一些。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我可能会写一些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10. 人物:
    盯着一个异性十五分钟——其实我是有一点胆怯的。但有的时候就得去盯着看,才会发现其他人的闪光点。
    脑子里的丁香花瓣云卷云舒着,转化成不一样的形状。或许有的时候会有些死板,或许有的时候不会编故事——或者说,对于我创造的这个人,我好想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出来似的。

    1. “胆怯”——是用心在聆听咳,所以不怕的
      “不会编故事”——并不这样想。但言鹤可能更在意细节上的感知,而不那么在意大局上的戏剧性把握

  11. 场景:
    我总是喜欢去建立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再在里面加入很多离奇的细节以显得荒诞,但有些时候这个小小星球连我自己都控制不住——我不知道里面会发生些什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我自己想到的事情估计不会发生。
    有时去构思,常常去描写,总是去扯淡——大蜜柑彗星上或许会长着一棵香甜的柑橘树,丁香的海洋中弥漫着一股燃烧的橘子味。

    1. “我总是喜欢去建立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再在里面加入很多离奇的细节以显得荒诞”山精懂得,为了挣脱地心引力吧。

  12. 矛盾冲突:
    拿到三个钥匙的时候我是迷茫的。或许会写出一些四不像的东西——但还是坚持着动了笔,结了尾,成了一篇“黑童话”。俗气的丑小鸭的故事添上小蝌蚪找妈妈,最后则是仿佛“腐坏掉的丁香”气味的结尾。其实我还挺爱这篇的——可能是我灵感森林的晚上,而我披星戴月地忘了睡觉。

  13. 大作品初稿写作:
    延续场景写作,这是发生在橘子树上的事情。香甜的橘肉外包裹的橘子皮汁可以把气球刺破——的感觉。
    冬天,蔬菜大棚里的橘子树开花了。

  14. 第三阶段大纸条:
    1.写作是可以既脚踏实地,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飘动的——就看作者的掌控能力了。
    2.叙事是需要很多逻辑线去支撑的,不然就会变成尴尬的奇文——我突然很佩服那些能写出小说的人了,那一条条的逻辑线都是怎么巧妙串起来的啊!所以《红楼梦》就是永远滴神啊!
    3.第三阶段,我开始拖稿了。
    早上写的东西会让人感到平凡,而晚上写的东西会比较诡谲,就像我的最终大作品。不过我还是偏向于在晚上写东西,因为奇思妙想会很多,思想和编钟一般叮叮当当发出不同的声音——的感觉。
    我建议晚上写东西。尤其是深夜。

  15. 我也终于走出了人群,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是一方天地,是斜四棱柱。(我喜欢这个形状)地龙告诉我,有一棵树枯萎了,而其他开了满树的花,而后结了一树的实,看样子是枯萎的那棵被吞噬吸收掉了。这确实是我意料之外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走的路开始出人意料,开始血色弥漫了。
    肚子有点痛,大概是路途太长,肚子饿了。
    在丁香的妖艳香气中,精神世界伟大而现实世界渺小的我,去路尽头的面馆吃碗面吧!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