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旅行图——出逃计划

2020.9.11

实际上我认为我的这次旅程是一次出逃计划。

并不是说我对创意写作有什么敌意,反之我是一个有着近七年创作经历的“写作者”。噼里啪啦打字的声音是我自带的bgm,带点文艺的真情实感码字机器是我的标签之一,而写作本身就是我的一座桃花岛,出逃便是从世俗来到我的温柔乡。

第一阶段是当我闭上眼睛,便从压力出逃,把脑袋放空,走近桃花源。在那里没有学业,没有竞争,没有烦躁紧张悲伤后悔,只有灼灼桃花十里、各种好吃的以及最美好的梦。在放松下来时,总能听见风铃轻响,看见真实温柔。通过观察日记调动自己的器官,把眼睛单拎出来扔到平流层去。

第二阶段是当我把手放到键盘上,便是从规则出逃,把心放空,鼓起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走进桃花源。在无限释放的想象力时,任何不现实不可能不存在都被双重否定掉。在自己的生命纪念册上留下浓墨重彩,围绕自我认识自我,在大作品回忆录里,记载一个以爱之名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当灵感源源不断通过文字的载体输出,便是从现实出逃,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我敞开大门,我一定为它设计一把最好看的门锁。在那里给喜欢的男孩写一封情书,在结尾送给他最美的钥匙。

每次旅程都终将结束,每个结局都由作家撰写。桃花岛也将在冬天轰然沉入海底,又在下一个春天郁郁葱葱。

毕竟在公众号嘉言懿文的世界里,各类出逃计划已经成功了多次,所以不用担心。(这是一条广告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光临我的小世界√)

2021.1.24

出逃计划终于要告一段落了,“写作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叫喊,往往没有回声。远行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这次,我要回家了。

如果计划成功,请在阳光跳落的地方,等我。

27人评论了“创意写作旅行图——出逃计划”

  1. 萧景禾-程嘉懿

    第二周的课上,我从感官出逃了,那是一种重新认识食物,更是重新认识自己的难得机会。发现了味觉的奇妙,以及我真的很馋。文字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力量,并且还要有用处,这可能就是我这节课的小小收获。

  2. 萧景禾-程嘉懿

    第三周的课上,我从地面出逃了,在户外蒙眼体验中我感觉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认识了学校的墙,爱上了秋天的雨。和上次比较,上次主要是将每个器官单独使用,而这次是单独不用视觉,体会其他感官疯狂般的自由。体验变得有趣起来,我想这是参与感更强的成就。

  3. 萧景禾-程嘉懿

    第四周的课上,我从时间出逃了。当我和它在一起时,我仿佛误打误撞敲开了1976年的门,透过一层因为年久而落魄的窗户纸,看到了赤裸得如冬天一般现实。离开它的我好像更深觉“记住”的意义,如果我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那我选择记住故事的开始。

  4. 萧景禾-程嘉懿

    此刻,你的旅程到了哪里?
    我已经从压力出逃了。
    时间、地面、感官都不再是能够困住我的东西了。
    我看上去是用来保护自己、实际上却是用来欺骗别人的空壳子,已经融化在这浪漫的秋天里变成枫糖浆了。
    回顾前几程,你增加了什么新的见识/本领?积累了什么收获?
    其实我更认识自己了,更能接受也更喜欢自己了。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一种疯狂的欲望,在写作时我开始想去使用或是描写出一些夸张而直白的、更加真实而带有冲击力的画面,而不是单单停留在含蓄的美。我也感受到了一些勇气与底气,希望这些都能让我的文字和心跳都更加有力量。
    你认为灵感是什么?(请给出你自己的理解,拒绝百度百科)
    灵感是梦,带着故事和夜晚一起降临。
    回顾第一阶段的课程,你有灵感迸发的时刻吗?请举出例子。并回忆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捕捉灵感,你使用了网子还是捕鼠夹……?
    在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的时候,白天里成熟的月亮生长出灵感的藤蔓,闪着亮光缠绕在我的脖颈与锁骨之间。
    捕捉灵感可能要用铁锹,在别人种太阳的时候我种月亮。
    关于灵感,你现在还有什么困惑吗?请说一说。
    不是每个夜晚都能看见月亮的,在看不见月亮的夜就睡无梦的觉吗?
    (在没有灵感的时候还要不要动笔呢?)

  5. 萧景禾-程嘉懿

    第七周的课上,我从十六岁出逃了。好像再想起小时候的事情觉得也没那么遥远,仿佛就是前两天、上个月或是一两年前的事情,回忆起之前陌生而熟悉,像是一个还在进行着的平行宇宙,里面的那个小孩还在快活着。其实被宠着的人一直是小朋友啊。好喜欢做回小朋友的感觉。

  6. 萧景禾-程嘉懿

    第八周的课上,我从自我出逃了。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在审视这个陌生(需要很多问题的答案组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完整体)又很熟悉(毕竟是自己)的人。我看到一个裸奔的人为了出门从头到脚都要贴上标签遮住身体,而在天地之间又可以肆意甩开臂膀,感受皮肤接触到空气的真实温度。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又是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

  7. 萧景禾-程嘉懿

    第九周的课上,我从抵触出逃了。那些每一次想起都想要去逃避、每一次相遇都要错开视线的故事。在直面自己的隐私时,实际上也是在把原来拼命想要藏进黑暗里的东西找了一个机会出来晒晒太阳,也很幸运又很奢侈,能够用一整节课的时间,去写一些找不到机会、或是不想找机会写的东西。感觉它们其实也是很美的,在阳光下其实也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8.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一周的课上,我从自己的故事出逃了,进入了别人的故事里。在别人的回忆录中,我体验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同时也勾起了一些上面可能都沉积了一层浮土的往事,十一月的风把土吹开,我又看见了我珍藏的那段记忆。

  9. 萧景禾-程嘉懿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如果什么也没学到,也请据实说出)
    童年的厨房让我学习了寻找一件很久之前的事件进行重新描述;调查问卷让我更好的具象的了解到一个完整的自己;隐私地带给予了我一种直面自己的勇气;回忆录的相关内容让我对流水账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提炼与总结。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学到了写别人的故事不难,最难的其实是写清楚自己的故事。在平时的时候要多积累素材,不能活一天忘一天(记日记的习惯还是要保持!)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可能会加入更多情感的外露。

  10.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三周的课上我创造了一个人物,在我出逃计划的旅程中多了一个人的陪伴,感觉冬天都暖和起来了。在写人物的过程中也会尝试用一些小的细节完善人物的性格。写着写着也就被他戳到心里。在创造他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在把一种理想状态附加在他的身上,希望这不会让他不快乐吧。

  11.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四周的课上我从地球出逃了,我找寻着那个不存在在地球的场景,延续着那个平行时空里还在发生着的故事。也算是勇敢地做出了第一次写同人文的尝试,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是也实现了我无数梦想中的一部分。在写场景故事的时候不太会基于这个场景或是借助场景去丰富故事,希望能多多练习这一部分。

    1. 如果写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在站在那个场景里,感知人物情绪和心理变化的过程中,你很自然也就在感知周围的氛围。那些光线、气味……很自然会融汇进入你的讲述里。
      这是一种对场景的敏感性,可以寻找可以提升。

  12.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五周的课上我从已知出逃了,几乎是进入了未知的世界里,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切都是可能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逻辑上的思考对我很受用,并且很久没有过的这么快的时间内从构思到成文,好像拒绝了那些权衡利弊自己也会轻松很多。

  13.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六周的课上我从“完成任务”出逃了,好像之前完成的小作品都多多少少掺杂着有完成任务的硬性要求,而这次的大作品真正想要去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成功。

  14. 萧景禾-程嘉懿

    第十七周的课上我从平铺直述出逃了,在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中寻找一个入海口,冲击着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在对小红帽的故事概括中逐渐去确定主人公、找到矛盾冲突点、用最精炼的句子概括出关键信息、应和故事的主旨与目的。新的三个词虽然从自己口出,但是经过别人的创作也有了更旷阔的思考方向。就像河面一下子铺开,宽广的海面正等待着我的涌入。

  15. 萧景禾-程嘉懿

    1、 通过这门课,你对写作这件事在整体观念上得到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写作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创新的,学写作更像是在玩文字或进行浪漫约会,享受烛光晚餐、晃荡红酒杯的感觉。
    写作的技巧不如发自内心的流露。

    2、 想听一听你对叙事的理解。

    叙事就是帮助自己理清头绪、通过所有人都能读懂的方式把故事写出来。

    3、 在第三阶段创作中你收获了什么独特的写作经验吗?请举例说明。

    在写第二次矛盾冲突的故事时第一次采用了对话式,通过讲话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会有更贴近的感觉,适合很接地气的内容表达。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