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写旅行

我看向对面坐在高脚凳上的女孩,她戴着一顶黑色的宽沿尖顶帽,穿着一身巫师袍,凌乱的卷发随意披散着,俨然一副魔女的打扮。她正托着腮望向窗外,一些微薄的晨光透过夜幕播撒在街上,黎明将至。似乎终于意识到我的注视,她转过头来露出我无比熟悉的笑容。

“冒险者,是你。”她高兴的说道,“我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你终于决定要走出这里了。”

“是的……这一次我的目标是到达东部海岸,看看那片幻想之海。途中大概是沿经过北国和东部荒原的路线,或者是萨戈纳拉戈壁那一条路线,都可以。到达目的地,探索这个世界才是我的目的。”

这里是我所创造的世界。我赋予了它大致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却从未尝试过静下心来,去一点点探索它的奥妙。所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会尽我所能去观察,研究一切并尝试写一份冒险笔记。抒发见闻感想并非我所擅长,但封闭的总得要被打开。更何况还有她的陪伴。

窗边悬挂着的风铃微微摇晃,流泄出清脆的乐音。她从高脚凳上跳下,走向大门。在大门开的瞬间,喧哗的人声将我们包围。

原来天已经亮了。

22人评论了“创写旅行”

  1. ??
    旅程开始了~~~

    是双人旅行呢!
    或可进一步设想——“我”为什么要“探索世界”(完成某精怪给的任务、不完成会被暴打吗*&……%¥)?
    “我”是怎样的性格?好奇?一直固步不前因为有某种隐情?特别担心某一段旅程?
    三个阶段学习大致会对应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经历?

  2. 风逐—陈雨桐

    迟交的纸条
    会补的==
    矛盾冲突:矛盾冲突主体在人,无论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人和人的冲突还是人和环境的冲突,主体都在人。所以起码人物的动机目的基本人设得明确。
    另外,时间真的好短啊,不过由此也激发出了好的想法。有的时候磨磨蹭蹭反而不会有助于写作。

  3.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食物观察】
    公务吃零食真的有意思!
    写的时候感觉很有劲儿,但是觉得自己有些过于追求把自己的体验写的细致,其实有的时候在与食物相处的过程中,很多感受是一瞬的,模糊的,甚至可能和食物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食物的特殊性吧,被赋予了许多功能和情感。写人物的时候写了一个有些古风的人物!感觉和月饼的文化很贴合。

  4.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蒙眼】
    被剥夺了视觉,尽管深知自己所处的场景,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害怕,猜疑。但是同时很多别的感官也会被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视觉提供了太多世界的一个模样,而如果我们试着不去看借助其他感官,认识的又是另一个模样地世界。
    这次写作写的流水帐了:(

  5.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观察涂鸦墙地十四种方式】
    在那个陌生地小巷一样的过道,我和那面涂鸦墙一同听了几十分钟的歌唱。孤寂的感觉不是一股脑地涌上来的,而是慢慢的随时间流逝而浸润,随着寥寥的风声鸟声,仅一墙之隔的同学的歌声与冷空气而侵入身体里的。我不断地在过道徘徊,在涂鸦上寻找一些创作者的痕迹,好像自己和墙共享了灵魂一样。感知延伸出去,非常奇妙。最大的感觉是孤独。
    我走了,涂鸦墙会更加寂寞吗?

  6.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童年的厨房】
    童年和厨房这两个词仅仅是放在一起,就能让人生发出千丝万绪。对于人来说,是不是很多时候到了后来,回忆的画面声音都会褪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混合的感觉?但是这感觉却是最直观最深层的。经历的独一无二之处就在于这份历经时间酿造得到的一份感动,一份绝无仅有的感觉。

  7.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自我调查问卷】
    写问卷的时候选择了好一会儿问题,所以其实人是会想以旁观者的视角“窥视”内心角落的吧,可能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其实都不是完全了解的。就像一个与你亲密无比紧密相连朝夕相伴的同伴,你们之间却并不是完全了解的。“自我调查问卷”就是一种更好的跳脱出这种无法分割的关系,暂时把自己与自己分开进行观察分析的机会。
    话说有的时候,会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而羞耻掩饰呢。

  8.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隐私地带】
    或许因为我以前就时常去分析自己?我感觉这次写的非常痛快,剥开不愿显露的内心把笔探进去搅一搅,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
    我终于明白,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可以更好的与我相处了。
    我能做什么呢?剖析自己也是一种可做的事。

  9.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人物】
    每个人外在的细节和内心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去窥探猜测一个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但是这种猜测按照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逻辑,而对于那个人也许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很大可能八竿子打不着一撇儿。但是构建这种经历-内心-外在的三角关系真的是非常迷人!就在这样的循环关系中,一个人喝社会,和自己的联系就出来了。当然由于实在是太复杂了,这真是超级不好想。

  10.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场景】
    哎,我还是觉得一切都和人有关。场景的构建还是在于它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它之中人之间的关系。课上大家对同样场景的不同感受,可以算是这种关系的一个体现吧。毁灭,改变,建立,文化,氛围,都是这样的。

  11.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矛盾冲突】
    先高兴一下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结了个尾,耶!
    我之间在哪里看过来着,说矛盾冲突包括:人与外界环境(社会,自然)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精准的。有的时候,矛盾冲突就在那里,看你要不要或是懂不懂得去挖掘它。
    一开始觉得一个好故事因该把它抛出的矛盾解决,后面发现有的时候,仅仅是展现出一个矛盾冲突甚至只是一个方面,就可以是大作了。毕竟,冲突永远存在。

  12. 风逐—陈雨桐

    第二阶段大纸条
      1.这个阶段的写作无论是课程任务还是大作品回忆录都更多地指向了挖掘自我。看清自己很难,但经历过这一阶段后,我觉得其实潜意识中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和概括,只是有时无法接受心里的那个自己而下意识回避。像这种挖掘自我的写作,其实就是在不断正视,逼近潜意识,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是蛮有收获的。另外,我还发现对于自己来说写作需要进入特定的情绪氛围才写得出来这么一个特点,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2.特定的场景描写和氛围塑造很重要。另外,对于回忆录而言,因为会有大段的第一人称叙述,就需要尽量努力别全部变成“我”的心理活动。如何自然地从“我”的想法过渡到“我”所见所闻是需要琢磨的。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就不会写有关校园的事了,因为这些都是对于我来说比较沉重的回忆。要写的话我就写有关自己的绘画经历和想象故事这些开心的事儿,或者写一些有关家人的日常搞笑的事情。这样的话,写法上可能就不以“我”为主人公,场景描写和对话描写的比重会增大不少。

    1. “写作需要进入特定的情绪氛围才写得出来这么一个特点,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不知~阔以试试故意制造这样的氛围、以及故意跳出这样的氛围,各自都会有怎么样的经历和感受~(制造舒适区、撇清舒适区)

  13. 风逐—陈雨桐

    纸条-【节奏】
    这节课我没有去,但是可以稍微说两句。
    节奏的话我觉得主要是一种情绪,氛围的把控和情节冲突的安排。不仅要考虑是否将作者想的表达出来了,还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就像是歌曲一样!

  14. 风逐—陈雨桐

    纸条补交【大作品初稿】
    大作品让我很痛苦,这不仅是因为作业本身,更主要的是我赋予了这次作业过多的意义。太过于渴望,创作欲望太强烈了。哎。有的时候可能想太多真的不利于写作,抛开杂念最好。
    最后几经变更选择了写自己最熟悉的“孩子”,无论如何用自己幼稚的文字也要让把他们呈现出来。他们对我的意义难以言说,承载了我几乎全部的热情,陪伴我度过时光。作者和作品永远无法分割。

  15. 风逐—陈雨桐

    第三阶段大纸条
    1、 其实在观念上没有很大的改变,因为以前几乎不太有清楚的认知。接触最多的是痛苦的应试作文,所以写作在我看来就是创造,是浪漫,贲张着生命力的东西。现在经历了很多,自己也写了一些作品,我觉得写作是一件痛苦与美好并存,记录延续着生命的终极浪漫的事。
    2、 叙事这个东西我觉得就是如何有机地安排你的故事组成,让他们更好更完满的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叙事的逻辑很重要,包括情节发展逻辑,人物内在逻辑,但这种逻辑不是一定要基于现实中的逻辑,而是作者自己创造的逻辑。
    3、 我终于发现我这个人写东西必须写二稿,一稿永远不满意,二稿永远有很大改变进步。个人的经验是写作时最好要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欲望,这个可以通过音乐,环境和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来引导。不想写的时候就别写,这是摧残。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