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冬创写学习之旅

第一节创写课在清风带来的清脆风铃声中结束了。

迸发,跳跃,高低起伏,平淡空灵。我从未在任何一堂课上有过被自然抚慰的感受,而今天,只因为纱窗外的几株爬山虎,穿过纱窗的几缕微风,纱窗里的随风舞动的风铃与柔软到心尖的风铃叮当声在几株叫不出名字的室内小盆栽上跳跃的画面,我爱上了这场旅行的起点。

或许秋冬时节的温柔更给创写赋予了一种凄清温婉高雅的气场吧。若要问我创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也许某一刻脑海中灵光乍现的我会回答:北方,高山,雾凇,民谣,温泉,萤火虫,有雪狐矗立山巅亦有最暖的烛火击碎覆冰的浅滩。

我是个很喜欢惊喜的人,所以我愿意闭上双眼触碰未知的自然。“观察”的这一阶段大约就是从驶向北国云端的列车上走下,踏入过膝雪地的第一步吧。第一步大约会感到冷,但属于这片森林的精灵会告诉我这只是不适应而已!还不适应用心去倾听这个世界。不再仅仅驻足于铁皮车厢内感受雪的温度。勇敢地向前,一步,便是一个新的世界。逐渐感悟那个更真实的世界吧,那时的我一定会感受到雾凇下的萤火虫有多么温暖多么治愈。下了车站,闭上双眼,风拂面,雪飘扬……

感恩,我触碰了真实的世界。但世界之大永远无法仅靠着双手双耳认识。一些理性,一点思索,而后感知自己。愿我有机会躲过北国的苍狼,见到矗立在雪山之巅,向月高歌的雪狐。我最期待第二阶段,如果真的可以认识到更好的自己!我是个很爱念旧的人,所以容易拘泥于过去,反而不那么容易敞开心扉。但冰与火的对立才能映衬出真实的心灵。冰雪是远方的纯净,火光是心畔的温暖。去吧,向前冲!偶然间的灵动又或许是些许的疲累会指引你回头。转瞬,雪地间便留下了两行单行线,那是你留给北国的印记。

当然,这一切都太浩大又太渺茫,没有人能凭空进入我的世界。所以,只有路旁的温泉,遥远处传来的民谣,手中的烛火才能一点一点告诉来自南方的他去路不止有云端。第三阶段的学习叙事应该是对我来说最有挑战的事吧!毕竟“北方,高山,雾凇,民谣,温泉,萤火虫,有雪狐矗立山巅亦有最暖的烛火击碎覆冰的浅滩”都是我心中的极乐世界。不会,也不曾尝试去描绘些什么。希望第三阶段后的我能,敞开心扉,伸手邀请。

高声说出:欢迎来到我的小世界!

终点,自然是云端的背后。那是什么呢?我也在好奇。

如果说这趟旅程我的目标是什么,大约就是不回头向前走。或许有时会感到冻手,或许有时也会山路盘桓寸步难行,但站在起点的我希望有一天回望脚步,可以看到北国的秋冬外的美丽。

18人评论了“2020年秋冬创写学习之旅”

  1. (也许走到某一时刻某一地,会发现属于自己/这一次的旅行目标吧?)

    关于萤火虫,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雾凇下会有萤火虫吗(think)?

    我在网上没找到符合你的描述的图片。不过,那就对了,这是等待被创造的一场旅行。期待沿途发生的事情、背后的情绪和想法,会让它更具体丰富。从模模糊糊的几个场景发展成一部完整的精彩的电影。

    1. 电子 叶知航

      嗯嗯,萤火虫和雾凇就是完全想象出来的很美好很新奇的画面吧,希望可以在创写课上触碰到更多未知的惊喜~

  2. 啊,前面每太弄清楚小纸条写哪,现在补~
    观察食物:
    虽然隔了一段时间但是观察食物的那节课我真的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其实,那节课算是第一次正式的完成主题写作,而恰好那节课上完的中午我要信息会考。满心杂念甚至本来想着趁着观察事物把”中午饭“吃了(那天中午没时间吃午饭~)。但事实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了那么”沉浸式“的观察一件很寻常的食物,让灵魂和它碰撞交流,感受它的世界,让它变为他。那是很安静的半小时。一块饼干,被我不停”蹂躏“但我深知,我认识他了。那是从未有过的感受。我盯着它,脑海中偶然间竟然会浮现一些现实中的好朋友和爸爸妈妈。是深度的观察,更是一种交心。我赋予它生命,它给予我暂停的时光。

  3. 蒙眼体验:
    在旅行图里这是我最期待的内容,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确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蒙着眼感受校园是一件很奇妙又很幸福的体验。当我通过脚下的路,迎面的风惊喜的发现这是我熟悉的它的时候,满满的幸福感扑面而来。除了放大感官的刺激外,那种掺杂在观察中的情感火花也是值得被记住的。当我真的闭上双眼,第一个要尝试的其实是全身心的信任。平时的我其实还是个把自己藏得比较深的人,而这种信任很应该被珍惜。

  4. 观察女神像:
    这次观察大概欠点火候。因为我是在去往食堂的必经路上观察,所以经常会遇到去吃饭的同学,也对观察有一些影响,下次还是应该更”钻“进去一些。当然,这次观察还是受益匪浅的。第一,我选择观察女神像就是因为我在附中生活5年了,说起她我的脑海中竟然还是一片空白。通过这次观察,我将她的灵魂嵌入了我的躯体,她也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员,她也应该被爱。第二,是观察后,我看了老师的评语。其实老师说到的一些我是观察到了的,但在我的文字中却未曾体现,这是我写作上的一种不足,也需要改善。第三,写完这次的写作后,我看了看别的班的文章,看到了骆卡写的也是女神像然后品读了一下。她写作的”仪式感“和塑造气氛的能力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1. 观察这件事,我觉得总可以更加敏锐、更加深入。就是随着个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观察力没有减弱,反而和人的经验和知识结合,成为一种洞察力。
      至于和骆卡的比较,你的这篇也有诗歌嘛~不能简单做比。她那篇越往后越多脱开女神像这个观察对象,进入到自己主观的精神世界里去。你这篇更客观、更“实”。

  5. 我的旅程应该已经从列车上下来了。迈出了踏向自然的第一步。回顾我的前几节课,我的观察能力确实是提高了。其实也不是“观察能力”,一方面是我敢于清空心中对世界的“刻板印象”重新接纳每个它或她,另一方面,我也愿意去把周围一切都喧闹抛掷脑后,用心感受那些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细节并与之共情。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和体验,觉得灵感不应该有它的定义。就像自由写作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但是那些文字也是美的。灵感可以是你共情的产物也可以是被迫看到的曙光。就像,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没有人生来缺乏灵感,你可以通过各种的方法得到它并且感受它,只要你的心接纳。
    其实我觉得我有很多次灵感迸发,比如蒙眼体验的时候从室外走到体育馆里忽然一下感受到的光影变化(打在眼皮上的)还有写食物的时候,我看着饼干的碎渣,突然就想到了我的几个最重要的朋友(年龄段不同的朋友们),然后这几个人物原型不经意间的重叠拼合就塑造出了那个想象中的他。最神奇的一次灵感迸发其实是一次自由写作。那次是真的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写点什么,但在文字的牵引下,我突然觉得我好像有点懂得了文字和诗句,感受到了文字间的艺术,伴随着一首忽然从我脑海中跳出来的歌,我竟然在其中看到了共鸣,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整个抓住灵感的过程其实很自然,就那一刻,一个想法被我记住了,然后我选择围出一圈很大很大的羊圈让灵感的小羊在其中自由奔跑,等那一刻我又看到它我再将其记录。
    关于灵感就是觉得,如果一个文章题目是我没有办法赋予什么情感的,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完全写不出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1. 在记忆中以为给电子的纸条留言了,但没有……道歉。
      “没有办法赋予什么情感的……”换谁都会很南。因为有些题目就不那么人性化,或者不给人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但是,学完创意写作,希望大家也能够更善于从题目中找自己熟悉的领域。既然知道了天下无不可写,而自己的世界也可以很宽广,那么总可以试着用自己熟悉的世界和题目对接-碰撞-呼应~应试这种事是一生中总免不了的,即使工作了也可能会有面试之类的事,那么如果把给定题目引导向自己有利的方向,也是值得掌握的小本事。

  6. 童年的厨房:
    感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没太沉浸进去,因为我童年的家可能和别人的不太一样,我小时候基本上都是两三年就搬一次家,所以对厨房的印象就真的很浅了。所以写童年的厨房的时候我很努力的回忆,最后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也只是我和它仅有的那么一点有交集的画面。但是比较好的是,会有一种“不知不觉”是一写到童年,文字的语气就自动减龄了,也是一种自己对童真的渴望和怀念吧!如果还有机会写童年,真的很想写一写下我的小学生活,感恩那个时候遇到的所有人也感恩那个时候的自己。童年,着实美好。

  7. 关于 隐私:
    这节课一开始,有点懵懵的,想着我的隐私是真的“简单直接”。后来,渐渐的,我想到“理想”。就是我希望这个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想到了人类,想到自然,好吧,很多很多。我感觉,我认识了更多的自己,更多的自己想要什么

  8.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如果什么也没学到,也请据实说出)
    我学会了一点点打开自己。其实我一开始写《童年的厨房》的时候还会想着怎么表现的“小孩子气”一点,怎么把仅有的零星记忆装点得华丽一点。但后来,从问卷调查开始,我突然有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感觉,就是,更接受与那个最不想或者不敢拿出来的自己交流。直到回忆录,我感觉我写的和别人写的还是挺不一样的吧,就会有一种,想写很多东西,像感谢很多人的感受,虽然文笔没有那么好,各种写作上的东西也没有那么丰富,但很开心我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了。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学到了接受,接受自己。但是也要考虑到读者,毕竟一篇文章不是只写给自己看的,太过“直抒胸臆”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题材不想变,因为目前我的人生或者说记忆中的人生,就是由每个每个小碎片堆积起来的,没有所谓的高光时刻,所以我不愿硬生生的拽出某一个去“等效替代”我的回忆。关于写法,我觉得可以适当的更多一些情景的描绘,让读者更好的感同身受吧

  9. 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
    我当时选择高冰璇学姐的那一篇,其实主要原因是,我认识高冰璇学姐,而且超喜欢她哈哈哈~关于那片文章的内容,也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因为我的童年还是挺简单美好的,所以面对霸凌或者冷暴力这种事情就更容易共情吧,感觉学姐写的也很好,那种细致的描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

  10. 矛盾冲突:
    感觉我的那三个词还是挺不好写的,因为他们的关联性很强,不太好发挥,所以我选择将背景设置与这几个词感觉无关, 于是我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的空间。下次我会把词语和背景之间联系的更多,让故事的情节性更强一些,故事更跌宕起伏一些。

  11. 补小纸条:
    调查问卷+人物故事:
    人物的那一部分我在选择观察对象的时候选了一个平生生活中能碰到的老师,虽然我也不能算了解,但是不管是从同学的嘴里还是多次碰到都会让对这个人物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想写故事的时候那种片面的现实就会框住想象力,所以就没有提交最终的故事。怎么说呢,有点遗憾吧,但也要尽力学会发散想象力。

    场景提示性问卷+故事:
    这个应该是这一阶段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了!课上描述场景的时候我真的纠结了好久选哪个图,因为好像每个图都好有意思,看到画面脑子里真的能浮现出超多的。最后写故事的时候也是一个纯想象的故事,个人感觉还挺浪漫的吧哈哈哈。虽然可能内容不是太完整,但是我觉得一个平淡的结局也不一定是一种草草收场。

    最终大作品提纲:
    我的整个完成提纲的思路其实还挺奇妙的。最开始,我是想写一个温暖轻快一点的文章(因为突然发现以前文章都挺暗黑的哈哈哈)但是一直没有啥思路。然后就想了另一条路,就是想写和植物有关的。因为植物,大自然,是我最最最爱的世界吧~之后,碰巧和同学聊起一对展的曲折爱情故事哈哈哈哈,就突然有了灵感,想以那对展为初始的原型人物讲故事。至于最后整个故事的框架搭建,我就是让自己自由坠落,走到了终点。但也有挺严重的问题的,就是植物还是挺难写生动的所以大作品最终的呈现形式也不太好。

    节奏:
    这节课!好有意思!本来和黄佳琪选毕业生配是觉得这个片听起来想那种青春友情校园的那种,结果,没想到啊哈哈哈就很刺激。我和黄佳琪也是配合挺默契的重搞了个台词,颠覆性重演效果也还不错哈哈哈

  12. 第三阶段大纸条:
    1、 通过这门课,你对写作这件事在整体观念上得到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其实我以前觉得写作就还挺难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的时候有一篇写秋的作文,老师硬生生的让我改了6稿,就觉得写作挺枯燥也很难。但上了这门课,突然发现写作有的时候真的只是记录下来心里的声音而已,有的时候可以很轻易,也不用把它想的太神圣。
    2、 想听一听你对叙事的理解。以及,
    我觉得叙事就是通过作者的表达让读者接收到一个世界。
    3、 在第三阶段创作中你收获了什么独特的写作经验吗?请举例说明。
    其实我感觉我第三阶段比较“寸步难行”好像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挺像阅读理解题一样,挺死板也挺干的。要说写作经验,可能就是对于结尾的处理吧。以前觉得,一个“开放性结尾”飘飘欲仙的感觉就显得整篇文章很高大上,但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其实是一种挺不负责任的做法。像“场景”那部分,我的文章就有点虎头蛇尾了吧,以后也都得注意。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