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阻止了许多人旅行的计划,包括我的。因为有个爱旅行的妈妈吧,从2岁多就开始每年出去玩,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畅游,其实我也并不明白这种被称之“旅行”的真正意义。直到有一天,我在妈妈练习书法的笔记中,看到了关于“行”这个字的多种解读后,回想起西北的那次旅行,才有了一种较为正式的感觉吧!
2016年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和发小两家人到了银川,体验了不同地域的风情。
在银川,看得最多的是云,是沙。林清玄说过,云是夕阳与风的翅膀,是闪着花蜜的白蛱蝶。在银川,真是的可以看到更多形态的云,只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的眼中蓝天就是一幅幅动人的画。
西北的阳光是热烈的,仿佛直接亲吻到脸庞一般。当然,西北的人也一样是热情和朴实的,我们到了当地就联系了地导,包了一台车,和师傅说好第二天到沙坡头。第二天清早我们刚下楼去吃早餐,那个司机叔叔就来电话,说已经在酒店外,让我们别着急。我们还是较快结束出来就看到那个叔叔,车子很干净,并且提醒我们带好证件。
一路上,他给我们讲了银川的好玩景点和好吃的地方,并细心提示了一些注意事项。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风土人情。1个多小时的路程觉得挺快的,很快到了沙坡头景区,司机叔叔已经帮我们兑换了门票,我们可以很快进场。
对于我们没有见过沙漠的人来说,看到那片沙时,真的很兴奋,虽然只是沙漠的小小一角。司机叔叔提醒的防风巾和防晒衣我们都忘到脑后,那是累赘,好吗?我看到热情的沙,我要痛快的迎接它!当我真正踏上那片沙土时,我深深感受到它的热情了,渐渐明白为什么景区人员把自己保护得那么严密,我还说这些人这么爱美吗?虽然一个个跟非洲人也差不多了。
第一个项目是沙海越野车,较为深入的感受到沙漠。越野车带我们进入了沙漠的边缘,站在坡上可以看到远处真的是一片沙海,那里的风很大,完成没法说话,一张嘴就是沙子的问候。有那么一刻,只有风声,天空很蓝,阳光很耀眼,沙子很白,感觉心在那一刻也很静。不远处,有一大姐姐在拍照,她围着五彩的沙丽,穿着长裙,宛如落入凡间的仙子一般,在风中摇曳。
这之后就是骆驼之行,高大的骆驼带着我们转了一大圈,高高低低,一个队伍慢慢前行,时不时风中还会传来驼铃声,不过这个过程中,我被晒得晕乎乎的。到了终点,那是个沙坡,自己可以选择滑下去,也可以自行走下去,我和小伙伴选择了滑下去,风在耳边飞过,沙粒也在身边上上下下跳动,我想那是自由飞翔感觉,双手大大张开,拥抱沙,拥抱阳光,拥抱风……,很快我们就滑下来了,真是很过瘾,但是这两个小时下来,我已经黑了一个度了!
从景区出来,司机叔叔看到我们,就说,你们玩得很尽兴嘛!说完,他带着我们来到一个当地饭店,那里人不多,但看得出都是当地人,并没有外地人。我们进去后店家介绍了菜式,我们也根据口味点了特色和喜爱的,经历了一上午游玩还是很累的,大家胃口很好,当然味道也很好,结账时发现真的很亲民,原来司机叔叔没有诓人!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沙湖、风情园,感受了回民文化,到晚上说好的时间,司机叔叔告诉我们附近吃饭的地方以及如何搭车回酒店后,我们就分开了,妈妈们后来说,他也没有加额外的费用,开价也是地道的,真是不错的人!
之后的两天,我们又去了西夏王陵、沙湖、枸杞观光园等地。在这其中领略了西夏文明,那是一个神奇又神秘的文明,进入王陵景区,里面很大,要乘坐小火车穿梭几个景点间,在那些高大的陵墓间穿梭时,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尤其来到最大陵墓外面时,那高大的黄土包,真有一种金字塔的感觉,加上周边的残缺建筑,更加凸显它的独特和神秘。那周边其实很荒凉,如同西夏的文明一般,从无到有再到无,现在只这座大土包在默默的证明着它曾经来过,曾经辉煌过。
这三天的行程很满,我和发小的这次旅行之后就将分开,他回到老家连云港,而我要 去北京,在第四天返程时,我们的情绪都不高,我们将踏上不同航班返回。妈妈们劝慰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北京汇合!到分别时,我们挥手告别,走上各自的旅途!
四年了,这次旅行如昨天发生一般,记忆尤新!翻开电子相册,那阳光、单纯的笑,依然那么美好!合上银川之行的相册,我想起了关于“行”知识:
“行”在甲骨文中是这样的:在篆书中是这样:
而隶书中则是这样:
可以看到字体的变化,从最初的形态上看,就是一个十字路口,而且都是没有尽头的路,宛如“一径入天涯”的架势。这个字有四个方向,是不受十字架的禁锢,有着无数可能的远方,有着无穷大的空间,细看它,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字,那样洒脱,那样自在!
后来我查了《说文解字》,“行”被许慎定义成左脚和右脚的交互前行,也作“行”加上“止”的旅人轨迹。“行”者,可以至远方;“止”者,可以细观景。无论是你是谁,翻山越岭,穿阡越陌,登楼望月,楼台听音……,都是行者。
我与发小的人生之行也是如此,我们的未来道路有许多,在未来的路上或许会有交集,或许没有,但是行的未来是没有人可定的。这个字是有很强的力量存在的,因为它会有很多可能性。回想以往的旅行,不论同行人多人少,不论经历高山、大海、沙漠、峡谷,风景始终在那儿静静等待,只有行者的心一直在路上!
行的感觉,如云,如风,如雨,如阳光,如花开,如叶落,……
结课总结:
(1)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中,你对叙事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认识?你认为自己在叙事上有什么优势/劣势?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对叙事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基于个人喜欢散文,所以在写作时常会陷入自嗨或者自我飞扬的状态。经过练习后,在叙事上劣势还是要注意跟紧主线,写作手法上要多灵活,适当穿插相关情节。另外虚实相关运用。还要注意不要太散。所以收获颇多,更主要还是多读,多写是关键。
(2)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发掘了自己更多的写作潜能和兴趣吗?例如在情诗/歌词/菜谱/同人文/科幻/剧本/穿越……各种写作类型和方向中。你被激发出什么新的困惑了吗?
发掘了一些兴趣:科幻、军事、人文等。在诗歌中写作时,还是有些不知和散文的区别不甚清晰,除去字多少及格式。看了同学写的小说,很想自己也写一篇,不过总是无果。可能灵感和现实还是有差距,还有写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不知如何写下去的情况,对此很困惑,目前解决的办法就是换个主题或着干脆放弃,不知对以后写作是不是有不好的影响?
关于中途写不下去的问题,这对于写作者很常见啦,我也会被困住。
方法1:围绕想写的话题(比如某个场景、某个想法)展开自由写作,随意地左右尝试,找方向找感觉;
方法2:为主人公写个人物小传。很多时候写不下去的原因在于不清晰主人公的动机和性格,不知道ta接下来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也就不知该怎么设置困境。
能够写下去的话,说明对于这个话题/主题自己是有一定理解和认识的。如果这方面理解甚浅,那就不是前两个方法能解决的了,因为它在你心中进驻的时间和程度还不够,头脑风暴也只能调用自己潜藏(有)的能量。不能写出自己本来没有的能量。
说到这一篇:
旅行记忌讳被行程的时间线/地点转换牵着鼻子走,那样容易成为流水账。现在这篇就有些这个毛病,各部分均摊力量,哪部分也不突出。致使结尾本来是很好的一记拳头,却没有打到位,因为感觉结尾的思考跟前面的情节呼应不够。
改进的方法:作者需要更老辣,敢于为了主题去做取舍。
但是这篇里有你一贯的纯真和捕捉美的眼睛,对bug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你真的对于环境/自然拥有一种独特的感知和审美。
来自异性的评价;
闪光点:文笔朴实
BUG:叙事有些啰嗦
来自同龄人的评价
闪光点:想法还是挺多的
BUG:节奏慢,可以再精简一下。
来自与你年龄差3岁(含以上,也就是比你大或者小3岁及以上)的人的评价。
闪光点:想到的东西逐渐深刻,说明在思考
BUG:叙事上还是有拖沓,情节上要有些起伏会加分
因为这篇作品,想起本学段的作业练习诗歌,这篇没有上交,只是当时的感触,有点矫情,不过现在看起来还是对诗歌没有感觉
语文课上练习作品诗歌:《假如》。
假如,
时光可以倒流,
我想回到仰望满天繁星的夏天:
星光下,
与你并肩躺在草坪上,
听着彼此的心跳。
风儿来过,
萤火虫飞过,
我们手拉手,
等待那流星划过天际 ,
许下一个未能实现的心愿。
假如,时光可以快进,
我想去看看二十年后的那个海滩,
是否有块岩石静静地吹着海风?
是否有长大的海龟回来了?
海风唱的是什么歌?
假如,
时光可以停留,
我想停留在这一刻,
我想你的这一刻,
我们默默无语相望的一刻,
穿过千山万水,
穿过屏幕。
假如,
没有假如,
时光飞逝,
岁月无痕,
道声,珍重!